尾注

    1 语出《淮南子·原道训》:“蘧(qú)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意即活到五十岁,才发现四十九年来的过失。蘧伯玉,春秋时名人,为人勤于改过。

    2 这里的君子之徒和下文的所谓正人君子,指当时现代评论派的人们。

    3 木皮道人:应作“木皮散人”,是明代遗民贾凫(fú)西(约1592—1674)的别号。这里所引的话,见于他所著的《木皮散人鼓词》中关于周武王灭商纣王的一段:“多亏了散宜生定下胭粉计,献上个兴周灭商的女娇娃;……他爷们(按指周文王、武王父子等)昼夜商量行仁政,那纣王胡里胡涂在黑影爬;几年家软刀子割头不觉死,只等得太白旗悬才知道命有差。”鲁迅在这里借用“软刀子”来比喻现代评论派的言论。

    4 本篇发表于1918年8月北京《新青年》月刊,署名唐俟。

    5 表彰节烈:1914年3月,袁世凯颁布旨在维护封建礼教的《褒扬条例》,规定“妇女节烈贞操,可以风世者”,给予匾额、题字、褒章等奖励;直到“五四”前后,报刊上还常登有颂扬“节妇”、“烈女”的纪事和诗文。

    6 《贞操论》:周作人有感于对待男女采取不同的道德标准而翻译了日本女作家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论》。文中列举了在贞操问题上的种种相互矛盾的观点与态度,认为贞操不应该作为一种道德标准。

    7 业儒:以儒为业,指那些崇奉孔孟学说,提倡礼教的道学家。

    8 重适:即再嫁。

    9 元代以蒙古语为国语,当时皇帝在谕旨前必用此语,此为蒙古文,意为“仰仗苍天的力量,大福荫的庇佑,即类似于后世的‘奉天承运’”。

    10 七姬墓志:元末明初张士诚的女婿潘元绍被徐达打败,担心七个妾被夺,潘逼令她们自缢,七人死后合葬于苏州,明代张羽为作墓志,称为《七姬权厝志》。

    11 室女:即未嫁的女子。

    12 本文是鲁迅现存第一篇讲稿。他曾于1923年7月至1926年8月间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兼任国文讲师和教授。1923年12月26日晚,鲁迅通过对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剧本《傀儡家庭》中的人物娜拉的分析,在校发表30分钟演讲,来阐明他对女性解放问题的意见。本篇成稿后发表于该校《文艺会刊》第六期。

    13 伊孛生:通译易卜生,19世纪挪威的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代表作《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人民公敌》。

    14 瑙威:北欧国家,通译挪威,意为“通往北方之路”,西临挪威海,与丹麦隔海相望。其领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漫长曲折,沿海岛屿很多,被称为“万岛之国”。

    15 人形:日语,即人偶娃娃。

    16 阿尔志跋绥夫:俄国小说家,鲁迅曾将他的长篇小说《工人绥惠略夫》翻译成中文,称其作品为“被绝望所包围的书”。

    17 拳匪:指“义和团”,大约于清末咸丰、同治年间出现于山东,起初以保卫身家、练习拳棒为目的,往往趁商贾集市之场所,约期聚会比较拳勇。后却以“扶清灭洋”的号召受到慈禧太后肯定,迅速扩大,并于1900年发生大规模的中外冲突事件,造成八国联军之役。百年来,学界对义和团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

    18 涸辙之鲋(hé zhé zhī fù):语出《庄子·外物》,困在车痕沟里水干了的鲫鱼,通常多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之人。

    19 Ahasvar:阿哈斯瓦尔,欧洲传说中的一个补鞋匠,被称为“流浪的犹太人”。

    20 觳觫(hú sù):恐惧颤抖的样子。《孟子·梁惠王》:“吾不忍其觳觫”。

    21 1924年1月17日,在教育部任职的鲁迅,时常“枯坐终日,极无聊赖”,应北京师大附中校友会盛情邀请,前往该校演讲,本文即为演讲内容。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当时正好在北师大附中读初一,据其回忆,当天鲁迅穿了一件旧的青布长衫,用带有很浓的浙江口音演讲。

    22 Alps山:即阿尔卑斯山,欧洲最高大的山脉,位于法意两国之间,其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拿破仑在1800年曾率领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

    23 整理国故:当时胡适所提倡的一种主张。倡导学生钻研传统文化,学者“进研究室”。

    24 按作者的意思,是指“排斥外来思想”。

    25 都介涅夫(1818—1883):通译屠格涅夫,俄国作家。著有小说《猎人笔记》《罗亭》《父与子》等。

    26 陀思妥夫斯奇(1821—1881):通译陀斯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著有小说《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等。

    27 彼得和约翰:欧美人常用的名字,这里泛指外国人。

    28 1924年9月25日下午,杭州西湖南岸雷峰塔坍塌,引发舆论关注。同年11月初,鲁迅据此写下本文,发表在朋友孙伏园主编的《语丝》周刊创刊号。

    29 《义妖传》:演述关于白蛇娘娘的民间神话故事的弹词,清代陈遇乾著。

    30 本篇发表于1925年2月23日《语丝》周刊。

    31 崇轩先生:即胡也频,1924年与女作家丁玲结婚,1928年到上海主编《红与黑》杂志,1930年加入“左联”,1931年2月8日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杀害。

    32 亡国病菌:1924年4月《心理》杂志第3卷载有张耀翔的《新诗人的情绪》一文,把当时出版的一些新诗集里的惊叹号(!)加以统计,说这种符号“缩小看像许多细菌,放大看像几排弹丸”,认为这是消极、悲观、厌世等情绪的表示,因而说多用惊叹号的白话诗都是“亡国之音”。

    33 十番:又称“十番鼓”,“十番锣鼓”,是流行于福建、江苏、浙江等地汉族民乐,十番鼓是用笛,管,箫,弦,提琴,云锣,汤锣,目鱼,檀板,大鼓等十种乐器更番合奏,是集打击乐与吹奏乐为一体的交响乐。

    34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语见《中庸》,意思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项应做的事: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

    35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语见《论语·八佾》。意思是,祭祀祖先神灵时,好像他们真的在自己面前一样。

    36 □狁(xiǎn yǔn):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秦汉时称匈奴。周成王、宣王曾和他们有过战争。

    37 五胡:历史上对匈奴、羯、鲜卑、氐、羌五个少数民族的合称。

    38 兵燹(xiǎn):兵火之灾。

    39 蒲陶:即葡萄。

    40 闳(hóng)放:阔大奔放。

    41 天禄,辟邪:据《汉书·西域传》,是产于西域乌戈山离国(今阿富汗西部)的动物:“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禄),两角者或为辟邪。”

    42 汤若望(1591—1666):德国人,天主教传教士。明天启二年(1622)来中国传教,后在历局供职。与顺治皇帝关系密切,受到极高信任。

    43 钦天监:明清所设掌管观察天象、推算历法的官署。

    44 阮元(1764—1849):清代学者。学识渊博,撰述颇丰,他还提出过四步读书法,句读、评校、抄录、著述、强调读思结合、读习结合、读行结合。

    45 额黄和眉绿:古代妇女在额中和眉上所作的修饰。额黄起于六朝时,眉绿大约于战国时已开始,二者都盛行于唐代。

    46 本文最初载于1925年4月24日北京《莽原》周刊,署名冥昭。

    47 E君:指俄罗斯盲诗人、作家爱罗先珂(1889—1952),在中国出版有《爱罗先珂童话集》《桃色的云》等。

    48 特殊知识阶级:1925年2月,段祺瑞为抵制孙中山“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拼凑了一个御用的“善后会议”,企图从中产生假的国民会议。当时一批留学生组织“国外大学毕业参加国民会议同志会”向“善后会议”提请愿书,要求在未来的国民会议中给他们保留名额。鲁迅批判的所谓“特殊知识阶级”,即指这类留学生。

    49 特别国情:1915年袁世凯恢复帝制时,他的宪法顾问古德诺曾发表《共和与君主论》,说中国自有“特别国情”,不适宜实行民主政治,应当恢复君主政体。

    50 极峰:旧时官僚政客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51 进研究室主义: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稍后又提出学者“进研究室”、“整理国故”的口号。

    52 尼古拉二世(1868—1918):帝俄罗曼诺夫王朝最后的一个皇帝,为1917年2月革命所推翻,次年7月17日被处死。“龙御上宾”,旧时指皇帝逝世。

    53 国家银行:指北洋军阀统治时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下文所说“中交票”即指此二行所发行货币。

    54 袁世凯(1859—1916):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陷入分裂危机,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与革命党妥协建立共和政府,终结了两千年的专制体制。1915年12月突然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被指重开历史倒车,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去世,归葬于河南安阳。

    55 蔡松坡(1882—1916):名锷,湖南人,辛亥革命时任云南都督,1913年被袁世凯调到北京。1915年潜离北京,同年12月回到云南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56 鹤见祐辅(1885—1972):日本评论家。鲁迅曾选译过他的随笔集《思想·山水·人物》,《北京的魅力》一文即见于该书。

    57 Democracy:英语,“民主”。

    58 孙美瑶(1899—1923):当时占领山东抱犊固的土匪头领。1923年5月5日他在津浦铁路临城站劫车,掳去中外旅客二百多人,是当时哄动一时的事件。

    59 每斤八文的孩子:1925年5月2日《现代评论》第1卷载有仲瑚的《一个四川人的通信》,叙说当时军阀统治下四川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其中说:“男小孩只卖八枚铜子一斤,女小孩连这个价钱也卖不了。

    60 陈西滢:原名陈源,笔名西滢,1924年与徐志摩等人创办《现代评论》《周刊》,翻译了屠格涅夫等人的小说,著有《西滢闲话》。因政治观点和文艺观点存在分歧,曾数次与鲁迅笔战。

    61 某籍:指鲁迅的籍贯浙江。

    62 犹河汉而无极也:语见《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河汉,即银河,意思是和银河一样没有尽头。

    63 Hamsun:今译汉姆生(1859—1952),挪威作家,1920年因作品《大地的成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64 Gorky:今译高尔基。苏联文学代表作家,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主要作品有:《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海燕》。

    65 赤化:赤,红色。民国时称无产阶级革命或受共产党的影响为“赤化”。

    66 花之富贵者也:语见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67 赘阉遗丑:太监后人。

    68 拓跋氏:古代鲜卑族的一支。公元386年拓跋珪自立为魏王,后日益强大,占有黄河以北的土地;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大同),称帝改元,史称北魏。

    69 夷狄(yí dí):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70 屠沽:宰牲和卖酒,泛指职业微贱的人。卿士,泛指官吏。

    71 余泽和旧荫:余泽,遗留给后人的德泽;旧荫,前人的功惠。

    72 虚生:即徐炳昶(1886—1976),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猛进》周刊主编。

    73 赫克尔(E.Haeckle):今译海克尔,德国生物专家。

    74 《元典章》:汇辑元世祖中流元年至英宗至治二年间的法令文书。

    75 南普陀寺:在厦门大学附近。该寺建于唐代开元年间,原名普照寺。

    76 刘伶: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有作品《酒德颂》传世。其人纵酒放达,有时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晋书·刘伶传》记载,他常乘鹿车,携一壶酒,让人提着锄头跟随自己,说:“(如果我醉)死便埋我”。

    77 陆士衡(261—303):陆机,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晋代文学家,诗书俱佳,其《平复帖》是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这篇文是他在晋朝皇室的藏书阁中看到了曹操的《遗令》而作的。

    78 本篇据手稿编入,当作于1918年4月至1919年4月间,未曾发表过。

    79 某国当指朝鲜。

    80 新军:1895年,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挽救其垂危的统治,利用袁世凯、张之洞在中央和地方同时编练新式陆军。

    81 芬兰于1809年沦为沙皇俄国统治下的一个大公国,1917年12月宣布独立。菲律宾于1865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美西战争后,又被美国占领,1946年获得独立。越南于188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45年独立。匈牙利从16世纪起,先后受土耳其侵略,被奥地利并吞,1918年才得到独立。

    82 烈赛尔(1861—1896):通译黎萨,菲律宾作家。曾参加反对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民族解放运动,后被西班牙当局杀害。著有长篇小说《起义者》《不许犯我》等。

    83 指《越南亡国史》,越南维新派知识分子潘福珠口述,新民丛报社社员编辑,1914年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

    84 耽乐:过分享乐。

    85 羼(chàn):掺杂。

    86 本篇发表于1918年11月15日《新青年》,署名唐俟。鲁迅之弟周作人在1953年出版的《鲁迅的故家》一书中也曾作过解释,说:“洪宪发作以前,北京空气恶劣,知识阶级多已预感危险,鲁迅那时自号‘俟堂’,本来也就是古人的‘待死堂’的意思,或者要引经传,说出于‘君子居易以俟命’亦无不可,实在却没有那么曲折,只是说‘我等着,任凭什么都请来吧。’后来在《新青年》上发表东西,小说署名‘鲁迅’,诗与杂感则署‘唐俟’。”

    87 本篇发表于1918年11月15日《新青年》第5卷,署名俟。

    88 本篇发表于1918年11月15日《新青年》第5卷,署名迅。

    89 Nordau:诺尔道(1849—1923),出生于匈牙利的德国医生,政论家、作家。著有政论《退化》、小说《感情的喜剧》等。

    90 mob:英语,乌合之众。

    91 牛二:小说《水浒》中的人物。他以蛮横无理的态度强迫杨志卖刀给他。

    92 G.Le Bon:勒朋(1841—1931),法国医生和社会心理学家。

    93 打脸:传统戏曲演员按照“脸谱”勾画花脸。

    94 弱水:古代神话传说中称险恶难渡的河海。这里说“竟是骗了我们”,是说“不可越”的弱水并没有阻挡住外国人的到来。

    95 All or nothing!:英语,“不能完全,宁可没有!”的意思。

    96 Vedda族:维达族,锡兰岛上的一个种族,住在山林里,大都过着狩猎生活。

    97 天道宁论:语见梁朝江淹《恨赋》:“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意思是天道扶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

    98 桑间濮(pú)上:桑间在濮水之上。春秋时卫国男女幽会之所,指淫靡风气盛行处。

    99 Gogol:果戈里(1809—1852),俄国小说家,剧作家。

    100 这里和下文的“L”,最初发表时都作“鲁迅”。

    101 北京大学的反对讲义收费风潮:1922年10月,北京大学部分学生反对学校征收讲义费,发生风潮。

    102 四烈士坟:1912年1月16日,革命党人杨禹昌、张先培、黄之萌3人炸袁世凯,未成被杀;同年1月26日,彭家珍炸清禁卫军协统兼训练大臣良弼,功成身死。后来民国政府将他们合葬于北京三贝子花园,称为四烈士墓。

    103 散胙:旧时祭祀以后,分发祭肉,叫做“散胙”。

    104 通人:指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的人。

    105 绿林书屋:西汉末年,王匡、王凤等在绿林山(在今湖北当阳)聚众起义,号“绿林兵”,“绿林”的名称即起源于此。后来,就以“绿林”或“绿林好汉”泛指聚居山林反抗官府或抢劫财物的人们。鲁迅在北京时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被某些文人骂为“学匪”。作者便借此称自己的书室为“绿林书屋”,以示反击。

    106 绳其祖武:语见《诗经·大雅·下武》。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

    107 黔首:秦代对百姓的称呼。《史记·秦始皇本纪》:“更名民曰黔首。”秦始皇崇尚黑色,让平民百姓以黑巾裹头,故名。

    108 约翰弥耳(1806—1878):通译约翰·穆勒,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著作有《逻辑体系》《论自由》等。

    109 鬼画符:古时人们习惯于桃木板上书写类似狂草的文字,然后钉在大门两旁,藉以驱邪避鬼。因为文字潦草不易辨识,后遂用“鬼话符”讽刺字迹潦草拙劣的人。好像鬼画的咒语,胡乱涂抹。比喻潦草难认的字迹。

    110 扶乩:由二人扶一丁字形木架,使下垂一端在沙盘上划字,假托为神鬼所示。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急急如律令敕,是道教符咒末尾的常用语,意思是如同法律命令,必须迅速执行。

    111 男女授受不亲:语见《孟子·离娄》。意思是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以限制男女交往。

    112 过激派:日本人对布尔什维克的诽谤性的译称。

    113 中学为体西学用:原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晚清大臣张之洞发表的治国主张。他在《劝学篇》中全面论述了这一思想。中学,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是指西方的先进科技。

    114 不薄今人爱古人:语见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五。意为:不论今人、古人,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这里则是对于今人和古人都一视同仁的意思。

    115 本篇发表于1925年3月24日北京《京报》附刊《民众文艺周刊》。

    116 Schopenhauer:叔本华(1788—1860),德国哲学家。这里引述的话,出自他的《比喻·隐喻和寓言》一文。

    117 本篇发表于1925年5月8日北京《莽原》周刊第3期。

    118 二六时中:即12个时辰,整天整夜的意思。

    119 语出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意为:不吝惜用现在的我去责难和比较过去的我。强调与时俱进,坚持真理的自省精神。

    120 履穿踵决:鞋子破了,露出脚跟。《庄子·山木》:“衣弊履穿,贫也。”又《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纳屦而踵决。”

    121 牛首阿旁:地狱中牛头人身的鬼卒。

    122 大叫唤、无叫唤:地狱中的鬼魂。佛家语。

    123 坐馆:旧时称当家庭教师为“坐馆”。

    124 妇姑勃谿(xī):出自庄周《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指婆媳间的争吵与不和,比喻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

    125 西宾:同西席。旧时对家塾教师或幕友的含有敬意的称谓。

    126 即蒲振声、张平江、郑德音、刘和珍、许广平、姜伯谛。

    127 织芳:即荆有麟,山西人。他曾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听过作者的课,当时以“文学青年”的面貌在文学、新闻界活动。后来参加国民党特务组织。

    128 本篇发表于1925年12月《国民新报副刊》。

    129 《笑林广记》:中国古代笑话的集大成之作。

    130 不为戎首:语出《礼记·檀弓》:“毋为戎首,不亦善乎?”戎首,指发动战争的主谋、祸首。

    131 宁馨儿:晋宋时代俗语,即“这样的孩子”。

    132 勗(xù)本华尔:即叔本华。这里说他“祖述释迦牟尼”,是因为他的思想曾部分地受了印度佛教哲学的影响。他死后,从他的书籍里曾发现医治梅毒的药方,这里说他“暗地里吃一种医治什么病症的药”,即指此事。

    133 区区佥事:鲁迅在1912年八月被任命为教育部佥事。

    134 没有花,没有诗:出自安德烈夫(1871—1919)的小说《红的笑》。

    135 女媭(xū):一般以为是屈原对其姊的称谓。

    136 关龙逄(páng):夏桀(jié)的臣子,因劝谏夏桀作酒池而被杀。

    137 少正卯:春秋时鲁国大夫。孔丘为鲁国司寇时,借鼓吹邪说等罪名将他杀害。

    138 勃朗宁夫妇:勃朗宁(1812—1889)和勃朗宁夫人(1806—1861),都是英国诗人。他们曾不顾女方父亲的反对,秘密结婚并离家远走。

    139 投畀(bì)豺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

    140 用夷变夏:出自《孟子·滕文公》:“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这里指用外来文化同化中国的意思。

    141 1902年夏,我国留日自费学生九人志愿入成城学校但当时驻日公使蔡钧拒绝保送,于是包括吴稚晖在内的留日学生20余人前往公使馆交涉,双方因而发生争执。

    142 发表于1926年2月的《莽原》。

    143 《Parerga und Paralipomena》:《附录和补遗》,叔本华1851年出版的一本文集。

    144 Keep your distance:英语,保持你的距离。即不要太亲近的意思。

    145 灶君升天:旧俗以夏历12月24日为灶神升天的日子,据说灶王爷回到天界会将所待人家一年的所作所为禀报玉皇大帝。

    146 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捣乱的“神”。

    147 史传某些暴君常用革囊盛血,悬而射之,以示威武。后借以指暴虐和叛乱行为。

    148 指三·一八惨案,段祺瑞临时政府未能妥善处理外国公使团的“最后通牒”,愤怒的群众冲击执政府,导致包括两名便衣警察,一名卫兵在内的47人死亡。

    149 《相人》:谈论相术的书。

    150 即《安徒生童话》。

    151 长谷川如是闲(1875—1969):日本评论家。著有《日本的性格》《现代社会批判》等。

    152 拆梢:上海一带方言,指流氓制造事端诈取财物的行为。

    153 亦作“党固”。东汉桓帝时宦官专权,士大夫联合太学生猛烈抨击宦官集团。宦官诬告他们结为朋党,诽谤朝廷,200余人被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现泛指古代禁止某些政治上的朋党参政的现象。

    154 见《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郭景图命尽于园桑。”

    155 曹叡(204—239):字元仲,曹丕的儿子,即魏明帝。

    156 扪虱而谈(mén shī ér tán):王猛一边捉虱子,一边议论当世之事,旁若无人。后遂用“扪虱而谈、扪虱倾谈、扪虱”等形容言谈不凡,态度从容不迫,无所畏忌;又以“虱空扪”指有才无处施展。

    157 王弼(226—249):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人。

    158 夏侯玄(209—254):字太初,早期玄学领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159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作品。内容是记述东汉至东晋间一般文士学士的言谈风貌轶事等。

    160 《大人先生传》:阮籍借“大人先生”之口来抒写自己胸怀的一篇文章。这里所引的三:句是“大人先生”所作的歌。

    161 颜延之(384—456):字延年,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朝宋诗人。

    162 《与山巨源绝交书》:山巨源,即“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205—283),河内怀(今河南武陟)人。他在魏元帝(曹奂)景元年间投靠司马昭,曾任选曹郎,离职前,举荐嵇康代任,嵇康写信拒绝,并表示和他绝交。

    163 亚诺德(1822—1888):通译阿诺德,英国诗人、文艺批评家。梁实秋在所著《文学批评辩》《文学的纪律》等文里常引用他的意见。

    164 白璧德:美国文学评论家,人文主义的领军人物,反对浪漫主义,相信伦理道德是人类行为的基础。

    165 Upton Sinclair:阿通·辛克莱(1878—1968),美国小说家。

    166 Mammon:这个词来源于古代西亚的阿拉米语,经过希腊语移植到近代西欧各国语言中,指财富或财神,后转义为好利贪财的恶魔。

    167 廖君:即廖立峨,广东兴宁人。原为厦门大学学生,1927年1月随鲁迅转学中山大学。

    168 左翼作家都为了卢布:这是当时反对派对进步作家的诬陷。

    169 蒲力汗诺夫(1856—1918):今译普列汉诺夫,俄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170 刀笔:指刀笔吏,罗织他人罪的手法。

    171 本篇刊于香港某报纸,1927年3月23日汉口《中央日报》副刊转载。据《鲁迅日记》,这篇讲演作于2月18日。

    172 青年会:即基督教青年会,基督教进行社会文化活动的机构之一。

    173 安南:越南的旧称。

    174 冯乃超:广东南海人,作家,后期创造社成员。

    175 成吾仿:原名成灏,湖南新化县人,教育家、文学家,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

    176 踏踏主义:通称达达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流行于瑞士、美国、法国的资产阶级文艺流派。它以梦呓、混乱的语言、怪诞荒谬的形象表现不可思议的事物,是当时青年一代恐慌、狂乱的精神状态的反映。

    177 李初梨(1900—1994):文艺评论家,创造社后期成员。

    178 Vigny:维尼,法国消极浪漫主义诗人。著有《上古和近代诗集》《命运集》等。

    179 符拉特弥尔·伊力支:即列宁。

    180 几种笑迷迷的期刊:当时国民党所办的一些刊物,如《新生命》等。

    181 西崽:旧时对西洋人雇用的中国男仆的蔑称。

    182 杜威(1859—1952):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实用主义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

    183 汉官威仪: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184 爱伦堡(1891—1967):苏联作家。1910年开始文学活动,十月革命后参加苏维埃政府工作。20年代的小说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也反映出自身矛盾复杂的心态,流露出对革命的怀疑和动摇的情绪。因他在创作中歪曲社会主义现实,曾受到当时苏联文艺界的批判。

    185 《九尾龟》:艳情小说,张春帆作。主要描写妓女生活。

    186 张资平: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红极一时的作家,是公认的“恋爱小说家”,鲁迅概括张资平小说学的全部精华,是一个“△”。日军侵华期间,张资平在伪日政权任职,抗战胜利后从文坛上消失。

    187 轮盘赌:欧洲赌场中的一种赌博方法,当时也盛行于上海租界。

    188 张竞生:广东饶平人,法国巴黎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教授。1929年开设美的书店,宣传色情文化,不久即被查封。

    189 《奔流》:鲁迅、郁达夫等编辑的文艺月刊。1928年6月创刊于上海。

    190 梅林格(1846—1919):通译梅林,德国马克思主义者,历史学家和文艺批评家。著有《德国社会民主党史》《马克思传》《莱辛传说》等。

    191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语出《诗经·小雅·常棣》。意为兄弟俩在家里关门打架,一旦有外敌入侵,照样并肩对敌。

    192 乌略诺夫:今译乌里扬诺夫,即列宁。

    193 本篇发表于1931年11月20日《北斗》第1卷,署名冬华。

    194 Propaganda:英语,宣传之意。

    195 灭此朝食:出自《左传·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意为,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

    196 本篇发表于1931年12月25日《十字街头》第2期,署名明瑟。

    197 冯庸(1901—1981):曾任东北军空军少将司令官,九·一八事变后拒绝关东军诱迫,后组织义勇军抗日,并曾参加淞沪抗战。

    198 中大:南京中央大学。

    199 中公:中国公学;东亚:东亚体育专科学校;上中:上海中学;文生氏:文生氏高等英文学校。

    200 南腔北调:见上海《出版消息》第4期(1933年1月)《作家素描,鲁迅》,作者署名美子。其中说:“鲁迅很喜欢演说,只是有些口吃,并且是‘南腔北调’,然而这是促成他深刻而又滑稽的条件之一。”

    201 门肯(1880—1956):又译孟肯、曼肯,美国文艺批评家,散文作家。他从自由主义立场出发,反对学院、绅士的“传统标准”,反对一切市侩和社会上的庸俗现象。

    202 《十字街头》:“左联”刊物之一,鲁迅、冯雪峰合编。1931年12月在上海创刊,次年1月即被国民党政府禁止,仅出3期。

    203 Censors:英语,原指检查官,弗罗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用以表示潜在意识控制。

    204 《武松独手擒方腊》:旧时流行与民间的戏剧。《水浒传》百回和一百二十回本,擒方腊者均为鲁智深。

    205 本篇发表于1933年7月15日《申报月刊》第2卷,署名洛文。

    206 孙皓(242—284):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沉溺酒色,专于杀戮,昏庸暴虐。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

    207 1933年5月,广西民政厅曾公布法令,凡女子服装袖不过肘,裙不过膝者,均在取缔之列。

    208 口含天宪:意思是说话就是法律,可见决定人的生死。语见《后汉书·朱穆传》:“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含天宪……”

    209 跪香:旧时穷苦无告的人们手捧燃香,跪于衙前或街头,向官府“请愿”、鸣冤的一种方式。

    210 这里所说“团结的人们”和下文“沙皇的胜者”,隐指日本帝国主义。

    211 毫不相干的女士:指金淑姿。1932年程鼎兴为亡妻金淑姿刊行遗信集,托人请鲁迅写序。鲁迅所作的序,后编入《集外集》,题为《〈淑姿的信〉序》。

    212 郑鄤(màn):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明代天启年间进士。崇祯时温体仁诬告他不孝杖母,被凌迟处死。

    213 官僚:陈西滢攻击鲁迅的话。

    214 言筌:言语的迹象。《庄子·外物》:“荃(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言之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15 钱大王:即钱镠(852—932),五代时吴越国的国王。

    216 汤蛰仙(1857—1917):即汤寿潜,浙江绍兴人。清末进士,武昌起义后曾被推为浙江省都督。

    217 黎烈文(1904—1972):湖南湘潭人,翻译家。1932年12月起任《申报·自由谈》编辑。

    218 纛(dào):旗帜。

    219 王平陵(1898—1964):江苏溧阳人,国民党御用文人。

    220 本篇发表于1933年3月7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21 王之爪牙:语出《诗经·小雅·祈父》:“予王之爪牙。”原无贬义,这里指统治者的帮凶。

    222 本篇发表于1933年4月14日《申报·自由谈》。

    223 市廛(chán):指店铺集中的市区。

    224 生命〇:即“生命零”,意思是存身之处完全没有了。

    225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出自《离骚》。荃: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用比喻国君。

    226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因“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人知,被认为是守德的典范。

    227 盗跖:相传是柳下惠之弟,据说是一个“日杀不辜,横行天下”的大盗。

    228 三鞭酒:用三种动物的雄性生殖器泡制的强身药酒。

    229 摩那科王国:通译摩纳哥公国,法国东南地中海滨的一个君主立宪国,境内蒙的卡罗城有世界著名的大赌场,赌场收入为该国政府主要财政来源之一。

    230 《龙文鞭影》:明代萧良友编著,内容都是从古书中摘取来的一些故事,四字一句,每两句自成一联,按韵谱列为长编。旧时书塾常采用为儿童课本。

    231 本篇发表于1933年8月14日《申报·自由谈》,原题《悲观无用论》。

    232 嚣俄:今译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233 霍普德曼:德国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日出之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34 五十万元大洋:当时国民党政府发行的“航空公路建设奖券”,头等奖为五十万元。

    235 康白度:英语Comprador的音译,即买办。

    236 本篇发表于1933年9月1日《申报·自由谈》,署名苇索。

    237 章克标:浙江海宁人。他的《文坛登龙术》,是一部以轻浮无聊的态度,叙述当时部分文人种种投机取巧手段的书,1933年5月出版。

    238 烟士披里纯:英语Inspiration的音译,意为灵感。

    239 本篇发表于1933年9月16日《申报·自由谈》,署名旅隼。

    240 知有母不知有父:指原始社会杂婚制下的现象。

    241 花边:旧时银元边缘铸有花纹,因此有“花边”的俗称。

    242 文公直:江西萍乡人,当时是国民党政府立法院编译处股长。

    243 1935年5月,上海《新生》周刊发表易水的《闲话皇帝》一文,泛论古今中外的君主制度,涉及日本天皇,当时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即以“侮辱天皇,妨害邦交”为名提出抗议。国民党政府屈从压力,并趁机压制进步舆论,将《新生》周刊查封,由法院判决该刊主编杜重远1年2个月徒刑。

    244 北五省的自治:1935年11月,日本帝国主义为达到并吞我国华北的目的,策动汉奸进行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并成立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北五省指当时的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

    245 侍桁(héng):即韩侍桁,作家和评论家,翻译家。他的《谈说谎》一文发表于1934年1月8日《申报·自由谈》,其中说:“……都是含着有弱者的欲望与现实的不合的原因在。虽是一个弱者,他也会想如果能这样,那就多么好,可是一信嘴说出来,那就成了大谎了。但也有非说谎便不能越过某种难关的场合,而这场合也是弱者遇到的时候较多,大概也就是因此为什么女人讲谎话要比男人来得多。”

    246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出自唐代杜甫《北征》诗。旧史传说夏桀宠幸妃子妹喜,殷纣宠幸妃子妲己,周幽王宠幸妃子褒姒,招致了三朝的灭亡。杜甫在此处合用了这些传说。

    247 妇女国货年:1933年12月上海市商会等团体邀各界开会,决定1934年为“妇女国货年”,要求妇女增强“爱国救国之观念”,购买国货。

    248 君王城上竖降旗:此诗相传是五代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所作。

    249 本篇发表于1934年5月17日《申报·自由谈》,署名曼雪。

    250 指林语堂关于小品文的主张。

    251 碟仙:顾名思义就是在碟子上的神仙。人们在用碟子占卜时,发现碟子会自我移动,因为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故称为碟仙。

    252 灵乩(jī):旧时求神降示的一种活动。

    253 陈大齐:浙江海盐人,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18年5月,他在《新青年》第4卷发表《辟“灵学”》一文,对当时上海出现的以“灵学”为招牌的设坛扶乩迷信活动,进行了揭露批判。

    254 当时举办的时轮金刚法会上,班禅喇嘛诵经作法时,有摄影师在佛殿内使用镁光灯照明。

    255 为之斗斛(hú)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语见《庄子·胠箧》。斗和斛都是量器,古代十斗为一斛。

    256 这里的“办”,指处罚、治罪。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有不许倒提鸡鸭在路上走,违者即拘入捕房罚款的规定。

    257 舆台:舆和台是古代奴隶社会中两个低的等级的名称,后来泛指奴仆及地位低下的人。

    258 本篇发表于1934年5月24日《中华日报·动向》。

    259 进关内来祭祖:1934年4月4日《大晚报》载: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要求在清明节入关祭扫清代皇帝的坟墓。此事在当时曾引起人们的愤慨。

    260 到陕西去上坟:1934年4月7日《申报》载:清明节时,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等同西安军政要人及各界代表前往陕西咸阳、兴平祭扫周文王、汉武帝等陵墓,“民众参观者人山人海,道为之塞,……诚可说是民族扫墓也。”

    261 八合思巴(1235—1280):即八思巴,本名罗卓坚参,吐蕃萨斯迦(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专区萨迦)人。佛教高僧。元中统元年(1260)封为“国师”。

    262 后之诗人:指宋代俞应符。他在咏曹操诗中说:“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余机到丘垅。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直须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载《南村辍耕录·疑冢》)

    263 后之论者:指明代王士性,他在《豫志》中说:“余谓以操之多智,即七十二冢中,操尸犹不在也。

    264 志石:古代放在墓中镌有死者事略的石刻。下底上盖,底石刻有关于死者生平的铭文,盖石刻有“某某之墓”字样,以便后来山丘变化时得以辨识死者。

    265 子路止宿处:《论语·宪问》中载有“子路宿于石门”的话,后人就在山西平定附近石门的地方建立“子路止宿处”石碑;但据《论语》汉代郑玄注:“石门,鲁城外门也。”

    266 孔子小天下处:《孟子·尽心》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的话,后人就在泰山顶上竖立“孔子小天下处”的石碑。

    267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孔丘的话,见《论语·为政》。宋代朱熹注:“非其鬼,谓非其所当祭之鬼。”意即,不是应当祭祀的鬼,却去祭他,这是谄媚。

    268 海宁观潮:海宁在浙江省钱塘江下游,著名的钱塘江潮以在海宁所见最为壮观,每年中秋后3日内潮水最高时,前往观赏的人很多。

    269 海宁陈阁老:即清代陈元龙(1652—1736),曾任文渊阁大学士。关于这里所说的传说,记载很多。

    270 旧时汉族称边境少数民族或外国为“番”或“番邦”。汉族皇帝由于政治上的需要,把公主嫁给外族首领,称为“和亲”,民间称为“和番”。

    271 拜侠客做干爷:指和上海流氓帮口头子有勾结,拜他们做“干爷”“师傅”的市侩文人。给富翁当赘婿,指当时文人邵洵美等,邵是清末官商盛宣怀的孙女婿。

    272 徐福: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听信徐福的话,派他带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数年不得。大概从汉代起,有徐福航海到日本即留日未返的传说。

    273 梭格拉第(前469—前399):通译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

    274 女诗人:指当时上海的富商虞洽卿的孙女虞岫云。她在1932年以“虞琰”为笔名出版过一部诗集《湖风》。

    275 林长民是中国留日学生中公认的明星式人物,曾担任留学公会会长。他的女儿林徽因,为建筑学大师,在诗歌、戏剧、散文方面颇有造诣。

    276 且介亭:当时作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这个地区是“越界筑路”(外国人越出租界范围修筑马路)区域,即所谓“半租界”。“且介”即取“租界”二字之各半。

    277 本篇发表于1934年11月20日《太白》半月刊第1卷,署名公汗。

    278 内山书店:鲁迅好友日本人内山完造(1885—1959)在上海开设的书店,主要经售日文书籍。

    279 “汉奸”的称号:1933年7月,曾今可主办的《文艺座谈》第1卷刊登署名白羽遐的《内山书店小坐记》,影射鲁迅为日本的间谍。又1934年5月《社会新闻》第7卷刊登署名思的《鲁迅愿作汉奸》一稿,诬蔑鲁迅“与日本书局订定密约……乐于作汉奸矣”。

    280 本篇发表于1934年3月号日本《改造》。

    281 远古人“茹毛饮血”,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

    282 希特拉(1889—1945):通译希特勒,德国纳粹党头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首之一。1933年他担任内阁总理后,实行法西斯统治,烧毁进步书籍和一切所谓“非德国思想”的书籍。

    283 中里介山(1885—1944):日本通俗小说家,著有历史小说《大菩萨山卡》。

    284 自由的团体: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1930年2月成立于上海,它的宗旨是争取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等自由,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285 福建独立:指1933年11月在福建发生的政变。1932年1月28日在上海抗击进犯日军的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调往福建进行反共内战。该军广大官兵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下,反对蒋介石投降日本的政策,不愿和红军作战。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将领联合国民党内一部分势力,在福建省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与红军成立抗日反蒋协定,但不久即在蒋介石的兵力压迫下失败。

    286 兴行场:日语,戏场的意思。

    287 本篇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日报·动向》,署名霍冲。

    288 源于希腊文Symbolon,19世纪末始于文学,以后影响到戏剧、绘画、哲学等领域的一种文艺思想。这里是讽刺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有关梅兰芳一事所作的歪曲报道。

    289 隋那:通译琴纳,英国医学家,牛痘接种的创始者。

    290 卐:德国纳粹党的党徽。在文中表示德国纳粹分子。

    291 发表于1934年10月《太白》,署名公汗。

    292 国联:“国际联盟”的简称,标榜以“促进国际合作,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实际上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控制并为其侵略政策服务的工具。

    293 发表于1934年10月《漫画生活》。

    294 盗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

    295 本篇第一节发表于1935年2月《文学》月刊,后三节被国民党检查官删去。

    296 站在云端里呐喊:这原是林语堂说的话,他在《人间世》半月刊第13期(1934年10月5日)《怎样洗炼白话入文》一文中说:“今日既无人能用一二十字说明大众语是何物,又无人能写一二百字模范大众语,给我们见识见识,只管在云端呐喊,宜乎其为大众之谜也”。

    297 娵(jū)隅跃清池:《世说新语·排调》载:“郝隆为桓公(按即桓温)南蛮参军,三月三日会,作诗,不能者罚酒三升。隆初以不能受罚,既饮,揽笔便作一句云:‘娵隅跃清池。’桓问:‘娵隅是何物?’答曰:‘蛮名鱼为娵隅’桓公曰:‘作诗何以作蛮语?’隆曰:‘千里投公,始得蛮府参军,那得不作蛮语也?’”

    298 《文学论坛》:《文学》月刊的一个专栏。

    299 发表于1935年9月《杂文》月刊。

    300 斯惠夫德(1667—1745):通译斯威夫特,英国作家。著有《格列佛游记》等。

    301 本篇写成时未能刊出,后来发表于1935年9月《杂文》月刊。

    302 帮闲文学:作者1932年曾在《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后收入《集外集拾遗》)的讲演中说:“那些会念书会下棋会画画的人,陪主人念念书,下下棋,画几笔画,这叫做帮闲,也就是篾片!所以帮闲文学又名篾片文学。”

    303 宋玉:屈原的弟子,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美貌名流千古,生于楚怀王末年,战国晚期著名楚辞赋大家。

    304 俳优蓄之:语见《汉书·严助传》:“朔(东方朔)、皋(枚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蓄之。”

    305 袁枚:清代诗人,重视生活情趣,因爱金陵灵秀之气,任江宁县令时以三百金购得随园(即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著有《随园食单》,是一部有系统的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著作,全书分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杂素菜单、点心单、饭粥单……茶酒单等14个方面。

    306 人生识字忧患始:宋代苏轼《石苍舒醉墨堂》一诗中的句子。

    307 《东莱博议》:宋代吕祖谦著,是一部取《左传》中史事加以评论的文集。

    308 本篇发表于1935年3月5日上海《芒种》半月刊第1期。

    309 霁云:杨霁云,江苏常州人,文化工作者。

    310 黄汉升(?—220):名忠,三国南阳(今属河南)人。本是荆州刘表的部将,归顺刘备时已年近六旬,所以称为老将。京剧《定军山》中有他用拖刀计斩曹操的大将夏侯渊的情节。

    311 发标:江浙一些地方的方言,耍威风的意思。

    312 子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语见《孟子·滕文公下》。我难道喜好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

    313 1927年底,鲁迅在上海暨南大学发表该演讲前夕国共合作发生破裂,在血雨腥风的大背景,这个题目相当敏感,但鲁迅他准备好了“铠甲”:其一是纯然谈理论;其二是举例子都是外国的,不涉及中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