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第2章

    [第2章

    BGP–4 简介](part0008.html#ch2-1)

    对所有CCIE来说,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而且在CCIE实验室考试中会得到全面的检验。

    通过第1章的学习可以知道,ARPANET的构架师们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意识到自治系统、AS间的可达性协议对维持快速增长的Internet的可管理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最初的解决方案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外部网关协议)对基于骨干网的ARPANET来说虽然完全可以胜任,但是从一开始,架构师们就知道网络会逐渐向网状AS互连的拓扑结构方向发展。后来,由于EGP无法检测路由环路、极慢的收敛速度以及缺乏支持路由策略的工具等原因,使得架构师们逐渐认识到EGP无法有效胜任这样拓扑结构下的路由选择工作。

    虽然大家尝试对EGP做一些增强性改进,但是最后却发展出一个真正的路由协议(而不是像EGP这样简单的可达性协议)。该AS间路由协议就是由1989年RFC 1105首次引入的BGP,BGP的第一个版本由一年之后的RFC 1163进行更新,后来又在1991年被RFC 1267进行了再次更新,为了表示这3次更新,后来人们习惯性地将这3个版本分别称为BGP-1、BGP-2、BGP-3。

    当前的BGP版本BGP-4是由1995年RFC 1771规定的。BGP-4与前面的几个版本有了很大的不同,其最重要的在于BGP-4属于无类别协议,而早期的版本属于有类别协议。这一根本性改变的源动力直指外部网关协议存在的根本原因:保持Internet路由的可管理性和可靠性。为此创建了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最初由1993年RFC 1517引入,接下来在同一年由RFC 1519最终确定为标准建议,最后在RFC 1520中得到修订,为了支持CIDR,又创建了BG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