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 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用于趋势和容量规划,需要收集并分析数据,网络工程师和管理者会审阅这些数据并寻找相关趋势,以了解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小网络容量。链路利用率、帧中继FECN和BECN以及路由器CPU等参数是指示容量需求变化的主要参数。在网络边缘(尽可能地靠近终端用户)的路由器上周期性测量的响应时间能够直接反应网络组件的过度使用或未充分使用情况,并且可以显示网络容量发生变化后的改进情况。

性能管理站会持续采集数据,它主要通过SNMP来采集数据,并以一个较短的周期(如5分钟)来轮询变量组。为了历史研究的需要,所有数据都以原始格式进行存储,而且每小时都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并形成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报告。性能管理站可以在白天处理前几个小时的数据,提供几乎是最近一分钟的报告和图形;也可以在夜间处理这些数据,以提供前一天的详细数据。

性能管理系统还应报告网络性能值落入某区间的持续时间。

以链路利用率为例,非常有必要了解一天之中链路利用率落入以下区间的时长:0~20%、 20~40%、40~60%、60~80%、80~90%和90~100%。

在收集和处理多天的性能数据之后,性能管理系统可以对这些数据做进一步处理,报告每天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以及某个时间周期内的数值区间。如果时间周期为一周,那么除了报告每天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之外,还要报告这一周之内落入每个区间的时长。

要求性能管理系统始终保持运行状态并能不间断地收集数据,只有收集到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之后,做出的趋势分析才有意义,将这些趋势应用到网络的未来发展,可以确定可能出现的转折点。

灵活性让性能管理系统更具价值,包括可配置的时间周期(查看数据)以及可以提供几乎为实时的报告在内的特性,使得性能管理系统成为一种能够快速识别容量变更需求的非常有价值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