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智能聊天应用开发实战:聊天机器人

世界上最早的聊天机器人“阿尔贝特”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用Basic语言编写而成。如今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许多聊天机器人,国外比较知名的有乔治(George)、艾丽斯(Alice)、琼(Joan)等,国内比较知名的有赢思软件的小i、爱博的小A、思必达的小强等。

人类研制机器人的目的无非是想让机器人帮助人类完成一些枯燥、单调、危险的工作。客服作为公众账号运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往往会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而且还很难保证24小时为用户提供服务。如果将部分客服工作交由聊天机器人来完成,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人力成本,减轻人工客服的压力,帮助人工客服高效地处理日常工作中的琐碎事项。

公众平台提供的关键词自动回复(开发者也能通过字符串的equals()和constains()方法实现关键词自动回复)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工客服的压力,但对用户的使用要求较高,很多时候用户多输了几个字或者多打了几个标点符号,公众账号就没有响应了。如果企业的客服知识库比较大,关键词自动回复的准确率会很低,根本不能满足要求。

目前,已经有不少公众账号都实现了智能聊天功能,有的是请专业公司开发,需要支付昂贵的费用;有的是调用第三方API实现,自己却无法控制回复的内容,只能用来娱乐。本章将为读者介绍聊天机器人的完整实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