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的“一体两翼”互联网路线值得关注
张近东把自己的全副身家,都押注在O2O上了。他推出了苏宁的O2O标准,即商品统一、价格统一、促销统一、支付统一、服务统一。
做零售的人都知道,这是破釜沉舟、死而后生的决定。相当多零售商在推行电商时,遇到的最大的阻力不是来自于用户,而是来自于线下的渠道。线下渠道非常不满线上的低价,坚决“捍卫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既得利益”,如果这些渠道(或者门店)造反,势必影响基础销售业绩。所以很多零售商选择了“线上线下不同款”的方式,来规避“线上线下不同价”的问题。
但是,你的线上可以不和你的线下同款,却无法阻止别人的线上和你的线下同款,这必然造成“自己的门店变成别人的体验店”的尴尬局面。一切用创造新的信息不对称,来捍卫老的信息不对称的利益的方式,在历史大潮中,都是螳臂当车,饮鸩止渴。
张近东显然看清了这个问题,他决定“商品统一”,进而“价格统一”,是非常艰难却重大的决定。他解释他是如何来做的:
虽然O2O的概念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至今依然很少有企业能完整地实施。这是因为想要完整地实施O2O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两个“O”,即同时在线上和线下都拥有自身能够掌控的渠道;二是必须实现两个“O”的无缝协同和高度融合。而中国大多数企业要么只有线上,要么只有线下,同时兼具的屈指可数。
而我们在线下排名第一,线上排名前三,综合优势明显,剩下的就是如何打通被形象称为左右手互博的壁垒了。为此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做了三件大事:首先是破除组织壁垒,一季度再造组织架构,实现了双线渠道的全面融合、资源的全面共享、成本的统一核算;二是破除价格壁垒,6月推行“双线同价”;三是破除体验壁垒,将原先纯粹销售功能的店面,升级为集展示、体验、物流、售后服务、休闲社交、市场推广为一体的新型互联网化门店,如全店开通免费Wi-Fi、实行全产品的电子价签、布设多媒体的电子货架,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收集分析各种消费行为,推进实体零售进入大数据时代。
他认为O2O是个魔法手杖,一旦传统零售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曾经被认为是巨大包袱的线下资源转瞬之间就能点石成金,天平将重新向拥有线上线下全渠道的零售商倾斜。
两个O是他的两翼,那么“苏宁云台”,一个开放给第三方商户的平台,就是他的体。他说:
苏宁全面互联网化本质上就是要按照开放平台的方式把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市场化和社会化。其中包括把企业内部物流转型为第三方开放物流,全面加快建立从消费者到商户的端到端的金融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能力,以及将对大数据深度挖掘的能力向合作伙伴开放等,从而集聚品牌商、零售商和第三方服务商的资源与智慧,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商品选择、竞争性的价格比较和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从而实现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整合。
另外一头,2013年年底,刘强东在沉寂一年后突然高调亮相。在媒体发布会上刘强东宣布,京东将在2014年完成五件大事,即移动与大数据、金融、O2O、渠道下沉以及国际化。这意味着,京东已然将布局从PC端转向了移动端,同时也启动了在金融和渠道两个层面上与苏宁和阿里巴巴的直接对抗。
2014年1月30日,京东向SEC申请上市,正式启动了上市进程。招股书显示,京东2013年实现了6000万人民币的盈利。而这部分盈利大部分来自于利息和政府减免税收。其电商业务仍然亏损3亿多人民币。
谈到未来,他说:
我认为,商业发展的规律将是,小集贸式的业务模式注定是要走向衰败的。未来必将是实现货物的有组织的流通,实现标准化的服务。消费者最终的选择一定是把品牌作为第一个理由。所以未来的10年应该说是整个中国零售业最好的、黄金的10年。过去30年属于制造业,但是未来10年,我相信,中国一定是属于零售行业的。
未来的10年,我相信中国必然要转移到消费品时代,那种无序的、不标准的、没有品牌的,不能给品牌所有者和消费者带来增值的集贸式零售业态会逐步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中国一定会出现巨无霸式的零售企业,能够占据中国标准化商品60%~70%的市场份额。
我相信,未来10年一定会出现三件事情,第一就是未来的中国一定会出现几家销售收入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零售企业。第二,未来10年,最迟不超过20年,中国NO.1的零售企业一定是全球零售企业的NO.1。第三,京东将成为世界级的零售企业!
面对京东的飞速发展,疯狂踢门,苏宁能够死扛迎战吗?几场大战之后,苏宁已经充分意识到“互联网化”的必然性,以及自己作为“传递价值”环节,首当其冲被冲击的性质。张近东的改革魄力非常令人惊叹,但是苏宁从线下走往线上,再到O2O,这条路一定不是坦途。
可是,不这么走,又能如何走呢?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要有已死的心态,重生的决心,才能自己革自己的命。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是非常敬佩张近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