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跳:抢夺用户时间
前面说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抢夺的是用户的时间。前些天和朋友一起吃饭,朋友E告诉我她去唱K,用手机APP直接在手机上点歌;朋友R告诉我,他新买的单反相机,用手机APP同步取景和拍照。手机已经变成人体的一个器官,移动互联网就是这样进入我们的生活。开发APP正在成为抢夺用户时间的一个利器。
要抢占用户时间,传统企业普遍可以做的一件事是展开社会化营销。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做平台传播的社区:论坛、微博或微信、QQ空间。
我在2014年年初参加过一个“牛微联盟大会”,所谓“牛微”就是微博粉丝超过100万,或者微信公众号订阅数超过20万的人。我的微博有大约150万的粉丝,成为100个与会者之一。这100个人的粉丝加在一起一共有6个亿。
这些人不是李开复这样的名人,是大家都没听说过的人,这些人在微博上努力运营,掌握了话语权。我只有150万粉丝,远比他们少,但也已经超过了中国最大报纸的日发行量。我如果在微博上说一句哪个公司的产品不好,很可能那个公司就会立刻打电话给我,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聊一聊。
还有个例子,有个小兄弟在微信上说了一句话,“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大家想先听哪一个。”这句话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却引来了3335个评论。他的微信上有63万个想加他的人。
这就是新媒体时代。世界的话语权已经彻底地转交了。不在于企业大小,懂得掌握话语权的人才能拥有话语权。
“两会”期间,中国移动的负责人回应套餐用不完为什么不能移到下个月,他说你们买肯德基的全家桶套餐的时候,吃不完能把它退给肯德基吗?这个回应貌似有些道理,但在微博上被到处转发,骂声一片。
肯德基得知消息,也在官方微博上回应,说我们的套餐吃不完虽然不能退,但是你可以拿回家继续吃,也可以给别人吃,总之,剩下的食物属于你。这条微博又被疯狂地转发。
就在这140个字之间,带来的影响是极度正面的分享或极度负面的传播。
这就是互联网传播的威力。现在找公关公司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家们纷纷亲自出马做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因为企业自己就是媒体。自媒体的威力有多大?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有人找我,让我帮他写一篇文章。我从来不帮别人写软文,但对这个事情有兴趣了解,就问写一篇文章多少钱,他说一个字100块钱,这意味着1000字就是10万块钱。
所以,在今天,怎样抢夺话语权,掌握用户时间,玩法已经彻底变掉了。
三级跳:颠覆价值主张
当把用户的时间抢过来之后,就要创造新的价值,我把它叫作颠覆价值主张。
举两个例子。1985年张瑞敏不顾反对和请求,毅然砸掉76台不合格的冰箱,真正在工人心中树立了质量意识,才有了后来的海尔品牌走向全国、走向全球。还有一个例子是苹果1984年拍了一个广告,一个女孩子拿着大锤子砸向大屏幕,它代表着IBM这样老旧的公司,砸完之后,出来一句话,“1984年将不会再是1984年。”作家奥威尔曾写过一本著名小说《1984》,社会处于极权统治之下,每个人都被管控,没有自己的思想。这个广告的意思就是要打破这种统治,进行颠覆式的创新。如果说海尔把冰箱做好是延续性的创新,那苹果发明个人电脑就是一种颠覆式的创新。
那么,新的价值主张怎么来?途径之一是从大数据分析获得。
互联网界有个词叫“云端”。在“端”这边已经有很多的发展了,比如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另外一边是“云”,主要是计算能力和对数据的分析。
对数据的分析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在2014年“两会”期间,百度的李彦宏、小米的雷军在很多场合发言,希望政府开放很多数据,让可以对公众开放的数据有很大的储量。当这些数据被开放了,我相信很多分析性、咨询性的公司会有大量的机会,比如说,他们可以找到什么样的人跟买什么样的东西会有一定的关联。有不少科学家说,未来的数据每两年会翻一番,未来最有前途的职业是数理统计师,他们能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能在数据上找到很多新的商业机会、商业价值。
历史上苹果公司、IBM都靠发现新的市场而获得了新生,利用好大数据,不少传统企业也能发现新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