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微信支付抢占支付蛋糕
除了存款、贷款业务外,银行的另一项关键收入,就是支付,并通过支付,收取佣金。信用卡就是典型的例子。信用卡为用户提供了付款的方便,商家为此付出一定比率的刷卡佣金。这是一块非常大的市场,这也是为什么地铁口、超市前,很多人在想方设法拉你办卡的原因。
在这个领域,互联网怎么可以缺席?还是阿里巴巴,支付宝作为淘宝的一个重要的支撑体系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我们把独立于银行的支付工具,叫作第三方支付。支付宝是最著名的第三方支付,主要解决了在电商和其他的一些场景的“远程支付”。而另外一位著名创业者孙陶然的拉卡拉,通过在手机上加装一个小小的设备,把手机变为POS机,解决了包括收银在内的很多场景的“近场支付”。
2013年上半年,第三方支付的规模,到达了6.9万亿。于是2013下半年,微信支付开始加入了战斗,迅速地积累用户规模。
2014年春节,一个“微信红包”的小游戏,让微信支付实实在在地火了一把。新年前的这几天,大家一边发红包,一边抢红包,一边还在赞叹:微信支付的产品经理实在是太牛了,让用户们心甘情愿地自己掏钱发红包给朋友们,教他们学习使用微信支付以及绑定银行卡。关键是,钱花了,大家还都很高兴!有人银行卡往微信支付的转账限额(比如招行每天限额5000元)很快用完,然后戏称,这是他充值最多的一个网络游戏。
一个完全不花钱的微信红包,据说帮助微信支付绑定用户信用卡达1亿张,把支付宝前8年的事情全做了。第三方支付的市场打得不可开交。
这才刚刚开始。
春节之后,阿里巴巴投资的快的打车,和腾讯投资的嘀嘀打车的补贴价格战,正式进入第三轮:
快的打车宣布:乘客每单奖励13元(每天两笔封顶);北京、杭州、合肥的司机首单奖励50元,其他城市司机首单奖励20元;北京的司机高峰期每单奖励11元,非高峰期每单奖5元(每天10单封顶);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的司机高峰期每单奖10元,非高峰期每单奖5元(每天10单封顶),每天15000个随机双向免单奖。
嘀嘀打车宣布:乘客每单获得12~20元不等的随机补贴(每天三笔封顶);新乘客首单立减15元;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司机每单奖励10元(每天10单封顶);其他城市的司机前五笔每单奖励5元,后五笔每单奖励10元(每天10单封顶);新司机首单立奖50元(所有城市);连续7天使用且满10次,可获得微信游戏“全民飞机大战”高端战机一架等礼包。
这对很多打车的人,尤其是对出租车司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有的人甚至用快的打到车后,上车再给司机补一个嘀嘀订单,从而可能让这次打车完全免费。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呢?
其实,这不是嘀嘀和快的之间的战斗,而是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战斗,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之间的战斗。
有人算过一笔账,粗略估算,一个城市一天打车的交易额是600万元,30个主要城市就是1.8亿,一年365天,就是657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用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做工具,来抢占一个重要的支付场景。跟未来的前景相比,获得一个新客户付出的几十块钱成本是很划算的。
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晰地看清楚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战略脉络:占据越来越多的支付场景!
2014年2月底,腾讯宣布入股大众点评20%。众多评论家将这一举动看作腾讯对大众消费场景的又一突破。而在我看来,这是腾讯将支付工具升级的又一关键布局。我们想象一下,当众多的大众点评商户都可以用微信支付的时候,他们还需要POS做什么?
我有一次在上海徐家汇吃饭,进了餐厅发现每张桌上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二维码。我按照提示打开了淘宝旗下的“陶点点”,发现,我居然可以在手机上直接看到这家餐厅的菜单,并且直接点菜。点完菜,直接用手机拍一下这张桌子上的二维码,餐厅后台就接收到指令,直接把菜端到我们桌上来了。吃完饭,再用支付宝完成支付,完全不需要现金和信用卡。
颠覆的产生,不是因为动了银行的蛋糕,而是抓走了大众支付的通道。银行、信用卡被管道化,慢慢沦为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平台上的内容提供者,整体平台基石已经被彻底挪空。在越来越多的支付场景中,用户会在支付宝、微信支付中二选一,对普通用户来说,选哪家银行的信用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只有一点:能够和支付宝、微信支付绑定即可。这就叫作管道化。在这个阶段,支付宝、微信支付还是要和发卡行分钱。
可是管道化并不是结束,今天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有第三方牌照。但是如果有一天,腾讯、阿里巴巴进一步拿到银行牌照呢?那么,我预测,它们必然会发行“支付宝储蓄卡/信用卡”和“微信支付储蓄卡/信用卡”,把大家的工资每月自动吸收过来,通过可以赚钱的阿里巴巴余额宝、腾讯理财通管理起来,需要买东西的时候,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直接完成。一个闭环形成的时候,传统信用卡对很多人来说,就真正多余了,会从主要支付手段,沦为以备不时之需的手段。在这个阶段,支付宝、微信支付已经完全不需要分一分钱给银行了,因为他们自己就是银行。
颠覆已经开始了,而且不会回头。实际上,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推进这个转向了。
最近苹果在iPhone 5s上搭载了指纹读取器,目的就在于取代信用卡签名,届时所有的苹果用户在线下消费时都可以直接用指纹付账。谷歌也开发了自己的电子钱包,并且和万事达卡公司达成协议,拥有了数百万零售商。
所以,支付宝、微信支付,就是未来的信用卡。
如果它们真的有一天能做到这个地位,那么很多银行的支付业务也将受到巨大的冲击,重新考虑自己的生存问题。
写作本书的时候,我拜访了一些互联网界和传统企业的精英,也翻阅了大量他们的发言。我摘取部分传统金融领军人物的观点,送给大家:
“我已经深切感觉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彻底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生存模式。”
——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
“通过在平台上收集交易数据,一些电子商务公司意图将其作为扩展业务至支付与金融服务等金融领域的基础。现在的情况就像18年前一样,银行将会觉醒。”
——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
“第一,金融机构会小型化、社区化、智能化、多元化,因为大的网点已经很难经营了。第二,未来5~10年现金和信用卡会消失一半。第三,我们再大胆一点预测,20年内,银行或者是大部分的银行营业网点的前台将消失,后台也将消失,保留中台(即服务,因为服务的核心是中台),前后都可以外包出去。”
——平安银行董事长马明哲
“就像当年银行的出现改变了山西票号一样,互联网金融也正在改变着传统银行业。因此,面对新变化、新挑战和新机遇,商业银行必须做出改变,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去拥抱互联网金融。”
——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
同时,我也私人邀请一些互联网金融的领袖,对传统金融业都说一句话,只说一句话。他们说:
“如果我是银行我会和第三方合作,银行的竞争对手不是第三方是银行,谁能拉拢第三方谁赢。而且合作时要开放资源给第三方,不要担心会拐走自己的用户,拐不走的。”
——刘润专访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
“忘记过去赶紧顺应民意,拥抱互联网金融,将爽的体验贯彻执行到底!”
——刘润专访好贷网创始人李明顺
“10年内,传统金融依然是老大,好好享受这日子!”
——刘润专访拍拍贷CEO张俊
虽然,互联网,金融,都是精英汇聚的行业。但是,不管是任何行业,不变,则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