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对方畅所欲言

    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篮子里。

    ——《圣经·箴言》25:11

    我们在上一章做出的承诺是,只要能及时发现安全危机,你就可以暂时退出对话,营造安全气氛,然后就能随心所欲地和对方讨论任何问题了。在本章中,我们就来实现这个承诺,教大家如何修复安全气氛。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从一次对话开始。这次对话的主角是一对夫妻,讨论的内容是最为敏感的话题——亲密行为。

    先介绍一下对话背景。约坦觉得很少和伊芳亲密,但对方对这种状态挺满意。几年来,在这个问题上两人一直都是靠暗示和对方交流,而不是开诚布公地进行探讨。当约坦“性”趣盎然而妻子毫无反应的时候,他往往会采用沉默应对的方式。他会自个儿生闷气,一句话也不说,连着好几天对妻子不理不睬。

    伊芳当然知道丈夫是怎么回事。有时候,尽管自己没什么“状态”,她还是会和丈夫配合一下。这样做只是希望约坦不要生气。但不幸的是,这样做只会让她对丈夫感到怨恨,每次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感到对对方的爱意。

    问题就这样产生了,约坦越是坚持生闷气,在妻子眼里就越不可爱,越没有吸引力。而伊芳越是迁就对方,事后就越会感到气恼,对对方就越没有兴趣。两人越是逃避对话,天天搞心理游戏,他们的婚姻最后以失败告终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因此,伊芳决定当面和约坦讨论这个问题。她选择了一个双方都轻松愉快的时机,然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伊芳:约坦,我们能谈谈昨晚的事吗,就是我说我很累,不想亲热的事情。

    约坦:我可不一定有心情。

    伊芳:这话是什么意思?

    约坦:这种事从来都是你说了算,我已经受够了!

    伊芳:(转身而去)。

    暂停对话,营造安全感,返回对话

    我们先从伊芳谈起。伊芳决定和丈夫讨论棘手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件好事。她本来就有些不安,没想到对方还对她言语攻击,这位老公可真会帮倒忙。现在她该怎么办呢?她该怎样做才能回到坦率健康的对话模式中呢?如果换作是你,当安全气氛受到威胁时,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和对方沟通自己的看法呢?

    这时你应当跳出对话内容,不要纠缠于刚才说过的话。伊芳转身离开是因为过于关注约坦所说的话。如果她关注的是对话气氛,就会发现对方是在冷嘲热讽,这是一种沉默应对的方式。约坦没有选择公开交流自己的看法,而是采取了胡乱批评的错误回应方式。他为什么会这样做?答案很简单,因为他感到这次对话不够安全。

    很不幸,伊芳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然,我们这么说并不表示约坦的做法是可以接受的,也不表示伊芳必须容忍对方的行为,而当务之急是要强调对话者的审视自我。此时,他们应当扪心自问:“我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如果你的真正目的是想就夫妻关系问题展开健康对话,那你就必须不时忽略在对话中遇到的突发情况,在这里即约坦的冷嘲热讽。

    接下来,伊芳应当营造足够的安全气氛,以便和丈夫公开讨论私密问题,讨论对方应对方式的错误之处以及任何值得关注的情况。如果她无法做到这一点,那就只能在沉默或暴力的错误沟通方式中继续沉沦。

    那么,她该怎么做呢?

    在此类情况下,对话“低手”会犯与这对夫妻类似的错误。像约坦那样,他们会完全忽略对安全感的迫切需要,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本不考虑对方如何接受这些信息。或者,他们会表现得像伊芳一样,认为对话充满风险,于是选择沉默应对。

    对普通对话者来说,他们会意识到安全感出现危机,但往往会采用错误的方式解决问题。例如,他们会采用甜言蜜语的方式掩饰问题,对对方说:“亲爱的,我真的很想和你亲热,可工作上的压力快把我逼疯了,没办法和你共享二人世界。”他们总是通过转移目标或掩饰问题的方式营造虚伪的安全感,这种策略只能逃避问题,永远不会真正解决问题。

    对话高手绝不会玩这种花招。他们很清楚,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对问题进行讨论,而且不能带有任何掩饰、虚伪和欺骗的成分。因此,他们的做法完全不同。他们会暂停对话,营造安全感,然后再返回对话。一旦恢复了安全的对话气氛,他们就可以和对方自由讨论所有问题了。

    例如,为恢复对话伊芳可以这样说:“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下状态?我想知道怎样才能在夫妻问题上和你保持同步。如果我们能坦率说出内心的想法,告诉对方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样肯定能解决问题。我的目的不是要让你内疚,我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带有抵触情绪。我希望能和你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彼此对夫妻关系感到更满意。”

    留意出现危机的是哪种情况

    面对风险如此之高、如此充满争议和令人情绪激动的话题,我们来看看伊芳是怎样营造安全感的。她意识到要想建立安全感,首先必须判断的是,两种安全因素中的哪一种出现了危机。因为,不同的安全危机需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

    共同目的——对话启动因素

    交流的目的

    还记得上次有人口出不逊而你并不生气是在什么时候吗?比如,有位朋友向你说了一些会让很多人气恼的话,但你并不在意。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你相信他的本意是好的,是关心你或你的目标。也就是说,因为你相信对方的意图,因此才会耐心接受令人不快的表达。

    由此可见,关键对话会出错并不是因为对方不喜欢对话的内容,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对话内容(哪怕是以温和的方式表现)表明你有不轨的意图。当对方感到你想伤害他们时,他们怎么可能有安全感呢?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的每句话都会显得非常可疑,就连一句最平常的“早上好”也会被误解为讽刺或讥笑。

    因此,安全感的第一个条件是共同目的。共同目的是指,你应当让对方感到你们在对话中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的,感到你关心他们的目标、利益和价值。反之亦然,对方也能让你感到他们关注你的目标、利益和价值。所以,共同目的可以说是对话的启动因素。找到了共同目的,你就有合理的理由和健康的气氛展开对话了。

    例如,如果约坦认为伊芳提出敏感话题的目的,是想指责自己或是按她的想法去做,这场对话肯定会无果而终。如果他认为妻子的目的是想寻找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案,那伊芳就有机会继续对话了。

    努力关注共同目的出现危机的信号。怎样才能知道我们要面对的安全问题是缺乏共同目的导致的呢?其实这很简单。当共同目的出现危机时,我们往往会和对方发生争执。对方强迫我们接受其观点,通常是因为他们觉得我们想要战胜他们,所以会做出相同的举动。共同目的出现危机的其他信号包括自我防御、绵里藏针(目的出错的沉默应对方式)、无端指责和老调重弹。要发现这种问题,你可以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

    • 对方是否觉得我在对话中关注其目的?

    • 对方是否信任我的对话动机?

    强调“共同”性。共同目的中的“共同”二字可谓画龙点睛之笔。共同目的并非一种技巧,要想顺利完成关键对话,我们必须真正关注对方的利益,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因此,这里的目的必须具备高度的共同性。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推行自己的做法或是操纵对方,这种意图很快就会暴露无遗。对话安全感会遭到破坏,对话者立即会陷入沉默或暴力应对的错误情形。所以,在开始对话之前,一定要检查你的动机是否具有共同性。你可以询问自己“从心开始”的问题。

    • 我希望为自己实现什么目标?

    • 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

    • 我希望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

    寻找共同性。我们来看看共同目的在棘手案例中是如何应用的。在这些案例中,乍一看你的目的似乎是只顾自己,此时你该如何寻找共同目的呢?比如,你的上司经常不遵守承诺,你该怎样和他讨论你对他失去信任的问题呢?显然,这种问题不可能不让对方产生抵触感或报复心理,因为他很清楚你的目的仅仅是想让自己的情况变得更好。

    要想避免和上司起冲突,你应当寻找足够激励上司,让他愿意倾听问题的共同目的。换句话说,如果你找他谈话的理由只是想满足自己的目的,对方肯定会认为你非常自私,而且你也的确是这样的。与此相反,如果你能试着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就比较容易让他们积极参与相当敏感的对话了。例如,如果上司的做法让你的工作出现延误,导致成本上升或是生产率下降,而这些工作对他来说又非常重要,这时你就能找到可行的共同目的了。

    例如,你可以这样对他说:“我有一些想法,可以改进工作表现或是在月度报告工作中节省几千美元的成本。这个话题有些敏感,不过如果能和你谈谈,我想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互尊重——对话持续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