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确认感受
如果直接询问无法让对方开口,你可以通过确认感受的方式营造更大的安全感。使用这种方式时,我们会客观描述在对方行为模式中观察到的细节,然后鼓励对方对此进行讨论。由于我们目前能够观察到的只有对方的行为表现以及情绪反应带来的暗示,因此我们必须从这里入手。
在确认对方感受时,我们应当扮演“镜子”的角色,描述他们的外在表现或行为。虽然我们不了解对方的想法和观察到的事实,但我们可以观察并模拟他们的行为。
当对方的语气或体态(可暗示出隐藏其中的情绪)和他们的表达内容不一致时,利用这种方法鼓励对方开口特别有效。例如,“没事,我很好。”(但说话人的表情和语气表明他其实在生气,因为他在皱眉头,焦虑地四处张望,脚不耐烦地踢来踢去。)
“真的吗?从你说话的方式来看,好像感觉并不好。”
也就是说,当对方所说的话和语气与体态的表现格格不入时,我们应当抓住这个细节了解其感受。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对对方表现出尊重和关注。
当回顾你观察到的表现时,注意控制你的语气和表达方式。实际上,承认对方的情绪就能营造出对话安全感,这个观点并非事实。安全感的营造是因为我们的语气和表达方式可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毫不排斥对方产生的情绪。只要我们做好了这一点,对方就会认为压抑自己的情绪是多余的,从而产生和我们坦率交流的信心。
因此,在描述观察到的情况时,我们必须做到冷静客观。如果我们紧张不安或是流露出厌恶对方观点的表现,安全感的营造就无从谈起了。恰恰相反,我们这样做只会坚定他们想要保持沉默的念头。
确认感受的例子如下所示。
“你嘴上说没事,可听起来不像没事的样子。”
“你好像对我很生气。”
“看起来和他理论让你有点紧张,你确定要这样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