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如果有人希望通过阅读你的文章了解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那么他面临的将

    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因为即使你的文章篇幅很短,譬如只有两页纸,文章中也会

    包括大约 100 个句子。读者必须阅读每一句话、理解每一句话,并且将每一句话

    互相关联,融会贯通。如果你的文章结构呈金字塔形,文章的思路自金字塔顶部

    开始逐渐向下展开,那么读者肯定会发现你的文章比较容易读懂。这一结论反映

    了我对思维工作方式的一些基本发现:

    ? 大脑自动将信息归到金字塔结构的不同分组中,以便于理解。

    ? 任何预先归到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组都更加易于理解。

    ? 这说明任何书面文书都应有意地将其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

    下面将具体说明具有金字塔结构的思想指的是什么。

    1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

    人们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大脑会自动将其发现的所有事物以某种秩序组织

    起来。基本上,大脑会认为一同发生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关联,并且会将

    这些事物按某种逻辑模式组织起来。举个例子,古希腊人向星空眺望时,看到的

    是由星辰组成的各种图案,而不是散乱的星辰。这个例子证明人脑具有将事物进

    行归类组织的特点。

    大脑会将其认为具有"共性"的任何事物组织在一起。 "共性"指的是具有

    某种类似的共同点或所处的位置比较接近。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无论是谁,乍一看到上面的六个黑点,都会认为共有两组黑点,每组三个。

    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主要是有些黑点之间的距离比另一些黑点之间的距离大。

    将事物组织成为逻辑单元无疑具有极大的作用。为了说明这一点,请阅读下

    面几组彼此之间通常并无联系的名词。

    湖泊

    靴子

    女孩

    铅笔

    宫殿

    铁路

    书本

    盘子

    袋鼠

    汽油

    自行车

    大象

    牙膏

    现在,你试着设想一个可能使每两个名词发生联系的情景,并将其"组织"

    在一起,譬如:糖在湖水中溶解,或靴子立在盘子上,等等。然后将右边的一列

    词盖住,只看左边一列词。你是否还能记起右边对应的词?大多数人都可以毫不

    费力地做到这一点。

    当你 别人说话或阅读文章时,也会发生类似的对思想进行组织的现象。你

    会将同时出现的或位置相邻的几个思想联系在一起,并努力以某种逻辑模式将其

    13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组织起来。这种逻辑模式必定是金字塔结构,因为只有金字塔结构才能够满足大

    脑的以下要求:

    ★ 仅记忆 7 个以内的思想或概念;

    ★ 找出其逻辑关系。

    神奇的数字 7

    人一次能够理解的思想或概念的数量是有限的。举个例子,假设你决定离开

    温暖、舒适的客厅,出去买一份报纸,你对你的妻子说: "我想出去买份报纸,

    你有什么要我带的吗?"

    "太好了,看到电视上那么多葡萄广告,我现在特想吃葡萄,"妻子在你走向

    衣柜拿外衣时说,"也许你还可以再买点牛奶。

    你从衣柜中拿出外衣,妻子则走进了厨房。

    "我看看碗橱里的土豆够不够。对了,我想起来了,我们已经没有鸡蛋了。

    我看看,对,我们是该买一些土豆了。

    你穿上外衣向门口走去。

    "再买些胡萝卜,也可以买些桔子。

    你打开房门。

    "还有黄油。

    你开始下楼梯。

    "苹果。

    你坐进 车。

    "再买点酸奶油。

    "还有没有?"

    "没有了,谢谢你,亲爱的。

    如果不重新读一遍上面的文字,现在你还能记住妻子让你买的 9 样东西吗?

    大多数男人回家时可能只买了报纸和葡萄。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你遇到了"神奇的数字 7" 。这个术语是由乔

    治?A?米勒在他的论文《神奇的数字 7±2》中提出的。米勒认为,大脑的短期

    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 7 个以上的记忆项目。有的人可能一次能记住 9 个项目,而

    有的人则只能记住 5 个(我就只能记住 5 个)。大脑比较容易记住的是 3 个项目,

    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 1 个项目。

    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发现其需要处理的项目数量增加到 4 个或 5 个以上时,

    14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就会开始将其归类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在上面的例子中,大脑很

    可能会将需购物品按超级市场的不同区域进行归类。

    为了说明这种方式的作用,请阅读以下购物清单。每看到一件物品时,就按

    以上方法将其归类。这样就很可能记住所有的 9 项物品。

    葡萄

    牛奶

    土豆

    鸡蛋

    胡萝卜

    桔子

    黄油

    苹果

    酸奶油

    如果你试着想象一下这个过程,你就会发现,你已经建立了几个在各项目之

    间存在逻辑关系的金字塔结构。

    找出逻辑关系

    显然,仅仅以逻辑的方式将思想或概念分组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出其逻辑关

    系。分类的作用不只是为了将一组 9 个概念,分成每组各有 4 个、3 个和 2 个概

    念的三组概念,因为这样合起来仍是 9 个概念。你所要做的是提高一个抽象层次,

    将大脑需要处理的 9 个项目变成 3 个项目。

    这就是说,你无须记忆 9 个概念中的每一个概念,而仅仅需要记忆 9 个概念

    分别所 的 3 个组。你的思维的抽象程度就高了一层,但是由于处于较高层次上

    的思想总是能够提示其下面一个层次的思想,而且这种关系不像前面的例子中编

    造的湖泊与糖的关系那样牵强,因而也更容易记忆。

    所有的思维过程(如:思考、记忆、解决问题)显然都在使用这种分组和概括

    15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的方式,以便将人们大脑中的信息组织成一个由互相关联的金字塔组成的巨大的

    联合体。如果你需要同具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交流,你所要做的,就是确保你说

    的内容能够符合其金字塔体系中的某一部分。

    现在我们要谈一谈 际的沟通问题。如果你本人清楚地"了解"这些思想或

    概念组,那么,就这些思想或概念组同别人进行交流,也就是要使对方同样"了

    解"这些思想或概念组。但是,正如我前面举的妻子让你买东西的例子一样,你

    只能一项一项地提出各个概念。我们发现,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提出总的概念,再

    列出具体项目。也就是说,要自上而下地组织思想。

    自上而下组织思想

    控制你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做到清晰写作的惟一最重要的行为,而最清楚的顺

    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关于这一点,我需要

    再三强调。

    读者(或 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

    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联。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逐句

    地表达你的思想,读者会自动从中寻找某种共同点,将你表达的思想进行归类组

    合,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但是,由于人们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他们很少能够对你表达的思

    想组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事 上,如果你不预先告诉读者某一组思想之间

    的逻辑关系。他们很有可能会认为某一组中的思想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退一

    步说,即使人们能够作出与你完全相同的解读,你也使他们的阅读增加了难度,

    因为他们必须自己找出这种未被说明的逻辑关系。

    下面我将举例说明,除自上而下的顺序以外,任何其他顺序都可能造成误解。

    假设我和你正在酒吧喝啤酒,突然我对你说:

    上个星期我去了趟苏黎世。你知道,苏黎世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城市。我们到

    一家室外餐馆吃午饭,你知道吗?在 15 分钟内我至少见到了 15 个留胡须或胡髭

    的人。

    现在我想表达的是什么思想呢?我似乎并不是在比较城市,倒像是在比较城

    市中的白领职员;而且我想表达的似乎也不只是胡须和胡髭,还包括各种面部毛

    发。这时你也许会认为, "也许她不喜欢男人面部蓄须;也许她想比较不同办公

    室职员的蓄须方式;也许她对专业 构如此容忍职员蓄须感到惊讶。"不管怎样,

    你含混地嘟哝了几句,算是对我所说的话的反应,是我不得不接着说下去:

    16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当然,面部蓄须多年以前就已经是伦敦街头的一景了。

    "噢,"你想 ", 我 终于明白她想说什么了。她想说伦敦在这方面比其他城市

    发展得都更早。"于是你把你理解的意思告诉了我。你的理解在逻辑完全合理,

    但根本不是我想表达的意思。事 上,我想表达的思想是:

    你知道吗?我简直难以相信,在商业圈子里,男人面部蓄须已达到了如此被

    广泛接受的程度。

    在苏黎世??

    在纽约??

    还有,在伦敦??

    看,一旦告诉你判断每句话之间关系的框架,你就可以非常容易地以我希望

    你采 的方式来理解我所表达的这组思想。读者在摄人信息时,总是在寻找一种

    能够将所摄人信息联系起来的结构。为了保证读者找到的结构就是你希望他采纳

    的结构,你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们――这样他们就知道要寻找哪个共同

    点。否则,读者很可能会发现某种非你所望的逻辑关系,甚至还可能根本发现不

    了任何逻辑关系,这样既是在浪费你的时间,也是在浪费读者的时间。

    请看下面这篇关于男女同酬问题的文章的开头。这个例子就是一个读者找不

    到逻辑关系的例证:

    即使享有同酬待遇,妇女的处境也可能比以前更差――也就是说,同现在相

    比,女性和男性的平均收入的差距 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

    对雇主来说同酬指的是对相同的岗位或相同的工作价值应支付相同的报酬。

    采用任何一种解释都意味着:

    迫使雇主为自身利益采取行动;或者通过男性员工结束限制性措施。

    虽然这段文字的作者自认为是"自上而下"展开论述的,但这段文字向你提

    供的 5 个思想之间并无清晰的逻辑关系。你是不是为了试图找到各思想之间的联

    系而绞 脑汁,最后仍不得不因为 在找不到相关联系而愤然放弃?这种繁重的

    思维负担是常人难以承受的。

    无论读者的智商有多高,他们可利用的思维能力都很有限。一部分思维能力

    用于识别和解读所读到的词语,另一部分用于找出各种思想之间的关系,剩下的

    思维能力则用于理解所表述思想的涵义。

    你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表达你的思想,减少读者用在前两项活动上的时间,

    从而使读者能够用最少的脑力来理解你所表达的思想。相反,如果读者必须不断

    17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地在上下文中寻找某种联系,那么这种思想表述的顺序就是不适当的,大多数读

    者也会对不断地寻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感到厌烦。

    概括地说,读者必然会将所读到的思想进行归类概括,以便记住这些思想。

    如果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思想事先已经经过归类和概括,并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表

    述出来,读者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述的思想。以上说明,条理清楚的书面

    文书应当具有金字塔结构,并且不断"自上而下"地向读者传递信息(虽然在写

    作之初作者的思维是"自下而上"进行的)。

    自下而上思考

    如果你准备将你所有的信息归类概括,并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

    你的文章结构看上去可能会像图 1―1 所示。每一个方框代表你希望表达的某一

    种思想。你的思维从最底部的层次开始,将句子按某种逻辑顺序组织成段落,然

    后再将段落组织成章节,最后将章节组织成完整的文章,而代表这篇完整文章的

    则是金字塔最顶部的一个思想。

    图 1―1 文章中的思想应形成单一思想统领下的金字塔结构

    如果你仔细想一想你在写作时的 际思维过程,你会发现,你在总结主要思

    想时的确使用了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在金字塔结构的最底层,你将包含单个思

    想或概念的句子组织成为段落。

    假设你要将六个句子组织成一个段落。为什么你要将这六个句子组织在一

    起,而不包括其他句子?原因很明显,就是你认为这六个句子中具有某种逻辑关

    18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系,而这种逻辑关系总是要求所有这六个句子共同解释或支持由其组成的段落所

    表述的单一思想(即对这六个句子的准确概括)。举个例子,你不能将五个关于金

    融方面的句子和一个关于 球方面的句子组织在一起,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以用一句概括性的句子表达出来。

    得出这个概括性的句子后,你的思维抽象程度就提高了一个层次,并且可以

    将得出概括性句子的段落看做只包含一个思想,而不是六个思想。通过这种有效

    的方法,你可以接着将三个段落(每个段落都包含一个抽象程度比单个句子高一

    个层次的单一思想)组织成一个章节。

    你将这三个段落而不是其他段落组织在一起,也是因为你认为这三个段落之

    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而这种逻辑关系又总是要求所有这三个段落共同解释或支

    持由其组成的章节所表述的单一思想(即对这三个段落的概括)。

    将章节组织成文章也完全按照以上思路进行。你将三个章节组织在一起(每

    个章节都由一组段落组成,而每个段落也都由一组句子组成),因为所有这三个

    章节必须共同支持由其组成的文章所表述的单一思想(即对这三个章节的概括)。

    因为你总是要不断地对思想进行归类和概括,直到没有可与之关联的思想可

    继续概括,因此,你写的每一篇文章的结构都必定只支持一个思想,即概括了所

    有各组思想的单一思想。这一思想应当就是你希望表达的思想,而所有在其之下

    的思想则越往下越具体越详细(如果你正确地建立了文章结构),并且都对你希望

    表达的主题思想起着解释和支持的作用。

    幸运的是,你可以通过检查你的思想是否以金字塔结构相互关联,从而预先

    确定你是否正确地建立了文章的结构。具体地说,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

    则: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 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下面我解释一下文章中的思想为什么都"必须"符合这些规则: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第一条规则说明,你在思维和写作中的主要活动,就是将较具体的思想概括

    抽象为新的思想。正如我们在上文看到的,段落的主题就是对段落中各个句子的

    概括;章节的主题也是对章节中各个段落的概括;依此类推。但是,如果你准备

    从一组句子或段落中概括出一个主题,那么首先这些句子组或段落组必须经过适

    19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当地组织。这就要求有第二条和第三条规则。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如果你希望将某一组思想的抽象程度提高一个层次,那么这一组中的思想必

    须在逻辑上具有共同点。例如,你可以符合逻辑地将苹果和梨归类概括为水果,

    也可以将桌子和椅子归类概括为家具。但是怎样才能将苹果和椅子放在同一组中

    呢?仅仅提高一个抽象层次是不够的,因为下一个抽象层次是水果和家具的范畴。

    因此,你必须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将其概括为"物品"或"无生命物体" ,但是

    这样的概括过于宽泛,难以说明该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写作中,你希望表达的思想就是每组思想的逻辑关系直接蕴涵的思想,也

    就是说,每组中的思想都必须 于同一逻辑范畴。因此,如果某组思想中的第一

    个思想是做某件事的一个原因,那么该组中的其他思想也必须是做同样一件事的

    其他原因。如果某组中的第一个思想是某个过程的一个步骤,那么该组中的其他

    思想也必须是同一过程的其他步骤。如果某组中的第一个思想是某公司面临的一

    个问题,那么该组中的其他思想也必须是与之相关的问题。依此类推。

    检查你将思想进行分组的一个简便方法,就是你是否能够用一个复数名词表

    示该组的所有思想。根据这一方法,该组中的所有思想都可以被冠以"建议"、

    "原因"或"问题"、"需进行的改变"等名词。思想的种类没有限制,但每一组

    中的思想都必须 于同一范畴,都必须能够用一个复数名词表示。本书第二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