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中将详细介绍如何构思咨询性文章。下面我只是简单地对两种最常见的咨询性文章进

    行说明:

    ★ 项目建议书

    ★ 项目进度小结

    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是咨询公司的生命线,因此,多年以来各咨询公司为此类文章付出了大量的

    心血。大多数咨询公司都遵循以下方式:

    S=你遇到一个问题(用一到两句话描述该问题)

    C=已决定请局外人帮助解决此问题

    Q=你是我们应该聘请来解决该问题的局外人吗?)

    当然,对括号中隐含的读者"疑问"的回答永远都是肯定的。接下来的关键句结构通常

    由四部分组成:

    1.我们理解该问题

    2.我们有合理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3.我们在应用此方法上有丰富的经验

    4.我们的业务安排非常合理

    在 际写序言部分时,你可能会倾向于将"冲突"和"疑问"隐含起来,这样序言部分

    读起来就可能会像下面这样:

    59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我们很高兴同您见面,并讨论了您因为公司内部持有不同意见而难以确定如何处理汽车

    后续市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希望有助于您从多种方案中挑选出合适方案,并

    制定能够使您在短期内获得较大市场份额的战略。

    这种项目建议书结构通常用于新客户,因为咨询顾问希望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分析问题

    上,从而使读者了解其在该领域的突出专长。如果客户是知名公司,或者该建议书纯粹只是

    形式,那么可以将对问题的描述放在序言部分,这样可能会使文章结构更清晰。我在第八章

    中对此还有更详细的介绍。

    S=你遇到了一个问题(用三到四段进行说明)

    C=你希望通过咨询解决该问题

    Q=你将如何帮助我们解决我们的问题?

    在本例中,文章的其余部分都会围绕咨询顾问将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展开,其思路是:

    客户将因为这种方法而决定聘请该顾问。(虽然情况并非总是如此。)这种文章结构,将 使

    作者将能够证明其经验的例证,同如何采 及为什么要采 其所提出的特定方法结合起来。

    咨询顾问的业务安排通常会在所附信函中说明。

    项目进度小结

    项目进度小结通常是某人在某个项目的每一个阶段结束时计划同客户或上级进行交流

    的正式文件,一般可在此基础上形成最终报告。除了第一份项目进度小结,其他的项目进度

    小结都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份项目进度小结可能具有如下结构:

    S=我们一直在处理 X 问题

    C=我们告诉过你,分析的第一步将是确定 Y 是否成立。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这一步。

    Q=你们发现了什么?

    提交了这份进度小结后,读者将产生某种特定的反应。也许他会要求你对进度小结中发

    现的不正常现象进行调查,也许他会对你的工作表示满意,并要求你继续进行第二步。

    第二份项目进度小结则可能为如下模式:

    S=我们在上一份项目进度小结中已经告诉过你,你们的生产能力存在问题。

    C=你说你们认为这将不会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因为你们认为你们所面临的竞争很快就

    会结束。你要求我们调查 情况是否确 如此。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调查。

    Q=(你们发现了什么?)

    A=我们发现你们仍然存在生产能力问题,而且情况比以前更严重。

    如果用更简洁的方式表示,则为:

    S=我们告诉过你 X

    60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C=你要求我们调查 Y,我们已经完成该调查

    Q=你们发现了什么?

    (在本书附录二中,你可以看到一些 际的咨询性文章的序言部分) 我希望对文章序言部分的讨论能够使你认识到序言部分的重要性,明白需要投入充分的

    精力进行思考,以保证写出优秀的序言。正如你从以上例子中了解的那样,好的序言部分所

    起的作用不仅仅是吸引并保持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够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序言部分的故事能够使读者对作者对"情境"的特定解读具有真 感,而 际上这种特

    定解读的本质就是对相关事 进行有偏向的选择。但是,这种真 感限制了读者对"情境"

    进行不同解读的能力,就像是律师的开场白总是希望将陪审团的思维限制在某个框架内,从

    而使陪审团在这个思维框架内评判律师提出的证据。

    讲故事还能够使读者感到作者得出结论的逻辑必然是正确的,从而减少读者对文章随

    后的思路提出反对意见。此外,讲故事还能够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读者的关心――希望读者

    能够清楚地理解"情境" ,能够透过讲述的"故事"看到其代表的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