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uto-ID
最早关于物联网的定义是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提出,对物联网的定义为:“物联网就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和条码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其实质就是将RFID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加以应用。”
2.国际电信联盟(ITU)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The Internet of Things”报告中对物联网概念进行扩展,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意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国际电信联盟(ITU)对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到物品(Thing to Thing,T2T),人到物品(human to thing,H2T),人到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互联。”这里与传统互联网不同的是,H2T是指人利用通用装置与物品之间的连接,H2H是指人之间不依赖于个人电脑而进行的互连。
3.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EPoSS)
2008年5月27日,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EPoSS)在发布的“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对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由具有标识、虚拟个性的物体/对象所组成的网络,这些标识和个性等信息在智能空间使用智慧的接口与用户、社会和环境进行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