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品编码

编码技术是为了一段描述数据特性的信息技术,规定信息段的含义,为标识物品提供技术保障,标识技术是根据物品的特性来描述设备,它是编码的物理实现。比如:设备的编码和标识,信息的编码和标识等等。

编码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识别物品的特性,也就是说人们为了能够分清不同的物品及其特性,需要赋予物品唯一的编号,但是在编号的同时也要求各部门采用同样的编码规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大多数物品有统一的编码规则,从而使物品的编码有唯一性。为了能够识别出物品,编码的唯一性是非常重要的。

物品编码是指按一定规则对物品赋予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代码。物品编码是人类认识事物、管理事务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计算机的产生和广泛应用,物品编码作为信息化的基础,其重要性更加突出。

物品编码系统,是指由不同数据结构、不同应用领域、不同承载方式的物品编码构成的系统,该系统是国家物品识别网络的基石,为上层自动识别系统提供数据采集内容。

物品编码又分为通用物品编码系统和专用物品编码系统。

通用物品编码系统是指跨行业、跨部门、开放流通领域应用的物品编码系统,是开放流通领域物品的唯一身份标识系统。它包括商品条码编码系统和采用射频识别技术的商品电子编码系统等。例如商品条码编码系统、商品电子编码系统、其他通用物品编码等。

通用物品编码系统是全国各领域各种流通物品都可适用的物品编码系统,也是开放流通领域必须使用的编码标准。通用物品编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 编码对象涵盖多行业、多领域的物品;

(2) 代码全国唯一,结构固定;

(3) 代码贯穿于物品流通的整个生命周期;

(4) 代码实行全国统一赋码、统一管理;

(5) 代码的自动识别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化自动识别数据载体(如条码、射频标签等)实现;

(6) 代码可供供应链各参与方共同使用;

(7) 代码通常与国际通用的物品编码相兼容。

通用物品编码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编码系统。与其他编码不同,这些编码在采用条码、射频等自动识别数据载体进行承载时,一般采用标准规定的数据载体,或在数据载体中采用特殊规定的、确定的数据标识进行区分,因此,在国家物品识别网络体系中,通用物品编码的确定可以在数据载体层进行,不须在编码层添加另外特殊的标识。

专用物品编码系统是指在特定领域、特定行业或企业使用的物品编码系统。专用物品编码一般由各个部门、行业、企业自行编制,只在本部门、本系统或本行业采用。专用物品编码系统都是针对特定的应用需求而产生建立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HS)、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集装箱编码、其他专用物品编码、车辆识别代号(VIN)、动物编码等。

专用物品编码系统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代码在特定范围内统一赋码和管理;

(2) 代码结构根据特定领域、特定行业或企业的需求确定;

(3) 代码在特定应用范围内唯一;

(4) 代码仅在特定领域、特定行业或企业使用。

由于专用物品编码受限于其适用范围,一般采用的都是通用的数据载体,因此,在数据编码层需要增加特殊的标识进行区分。

建立物联网的物品编码体系,需具备以下特性,才能满足物联网建设的要求。

(1) 科学性。物品编码体系的建立需遵循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首先应对物品编码体系的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进行透彻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和分析对象并且将二者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结构明确,易于使用、维护体系框架,体系之间的各要素的联系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物品编码体系客观反应了我国目前物品编码发展现实状况,可满足不同层次的信息化发展需求,是一个科学的编码体系。

(2) 兼容性。物联网是实现所有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的途径。这就必然要求物品编码体系实现内部各子系统的兼容。尤其是在开放流通领域中,各编码系统的兼容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的必然要求。

(3) 全面性。物品编码体系需面向各行各业的所有物品,如能源、化工、服装等各行业。它是一个全面的编码体系,可以在物品的贸易运输、商品结算、产品追溯等多个环节应用。

(4) 可扩展性。按照实际发展情况和需求变化,物品编码体系需满足扩展性要求,保留一定的扩展位,为新的物品编码需求提供发展空间和方向。

(5) 国际性。全球化的发展必然要求各国之间对物联网的建设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在物品编码领域,由于需确保物品编码在全球的唯一性,要求各国协商一致,根据各国的市场与需求合理分配代码。这需要一个国际机构统一组织管理,推动物品编码实现国际化,积极引导物联网的建设。

(6) 无歧视性。不管采用全数字还是字母结合的形式,物品编码都不受地方色彩、语言、经济水平、政治观点的限制,是无歧视性的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