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阶段
(1) 2003—2008年
中国在物联网与EPC的发展上,起步并不比任何国家落后。
早在2003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科技部就在北京召开了“物流信息新技术——物联网及产品电子代码(EPC)研讨会暨第一次物流信息新技术联席会议”。
2004年4月22日,EPCglobal China——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中国宣布正式成立,并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承办的2004首届中国国际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及EPC与物联网第二届联席会也同期举行。
2004年10月11日第二届国际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召开。
(2) 2009年及以后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温家宝指出,至少三件事情可以尽快去做: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至此物联网正式进入大众眼球,此时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随后总理又在多个场合提及要将物联网纳入中国未来发展规划中。正如一家物联网企业负责人所说:国家政策的倾斜一定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在总理的关注下,中国物联网技术正向国际一流水准靠齐。
2009年8月下旬召开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09年夏季报告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中国有关部门正在联合开展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究,以明确其新的发展方向,并形成支持这些技术的新政策,进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2009年9月11日,工信部传感器网络标准化工作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将加快制定符合我国发展需求的传感网技术标准,力争主导制定传感网国际标准。
2009年10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科技日报上发表题为《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展望》的署名文章。在文章中,李毅中表示,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和深度应用将催生出一批新增长点,应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启动“传感网络”的研发应用。
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再次强调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重要,并指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国务院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
2009年11月12日中国移动与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同推进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移动将在无锡成立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重点开展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
2009年12月11日,工信部开始统筹部署宽带普及、三网融合、物联网及下一代互联网发展。
在“两会”期间,从各委员代表们的提议中同样可以看出,物联网的发展是一种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2010年3月3日,两会拉开序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的提案是:“发展物联网,推动信息化。”这是产业当前面临的热点问题。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表示,“今后要把TD无线城市与物联网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项应用发展。”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 “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
2010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电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新建表示,中国应将物联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要掌握国际话语权。对于中国的物联网建设,张新建认为,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要体现物联网发展的目标和思路。在建设上,国家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建立‘物联网基金’提供专项资金以及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浙江联通总经理沈明才在全国“两会”上表示,物联网是一个庞大的发展机会,建议国家尽快制定物联网相关标准体系,统一技术和接口标准,进一步确立并扩大我国在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上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