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场安全建设
物联网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而且在安全监控上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强大的保障。安全监控涉及方方面面,在机场安全保障方面成为了现在安全领域比较成熟的一个方向。
重要区域和场所的围界防入侵技术应用,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应用范围广阔。仅以机场为例,目前全国机场数477个,其中大、中型机场约100个,按照每个机场建设10~20公里围界计算,市场容量将在50亿元以上。保守估计,重要区域防入侵围界未来推广空间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市场规模在数千亿元以上。
物联网在浦东国际机场成功应用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多种传感手段组成一个协同系统后,可以防止人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由于效率高于美国和以色列的防入侵产品,国家民航总局正式发文要求,全国民用机场都要采用国产传感网防入侵系统。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中心主任刘海涛算了一笔账,浦东机场直接采购传感网产品金额为4 000多万元,加上配件共 5 000万元,全国近200家民用机场如果都加装防入侵系统,就产生了上百亿的市场规模。
浦东国际机场周界防入侵项目高级项目经理谭小军说:“这是个预警区,在预警区里人走动的话,它那边就会通知你,友善地提醒你,这个是禁区,你不要进来。”
在20多公里长的浦东机场围栏及其周围安装10万多个传感器,通过这些传感器,这些没有生命的铁栅栏就能够主动地防止非法侵入。表面看这是一堵普通的砖墙,但是里面却布置着传感器,只要你一拍打墙体,控制大厅就能够感受到。
原来在机场围栏的外面有一道无形的网,这个网由埋设在地下的传感器组成,这些传感器不仅能够分辨出是人还是动物在靠近栅栏,而且能够精确地进行定位,一旦有人靠近栅栏,系统就会自动发出善意提醒。如果来者不听警告,继续靠近栅栏,那么第二道防线就会报警。如图6-27所示。
图6-27 机场外围
在围栏上布了许多传感器,其中一种是倾角的,一种是挂壁的,它们记住了这个围栏的形态。当你晃动一下围栏,它就会感知到你。当你晃动两下之后,它就会报警。
在铁栅栏里面,还有第三道电子传感围界,只要有人进入到机场的铁栅栏里面,报警系统就相应提高到最高级别。这些传感器结点与机场控制大厅紧密相连。正是通过这些无形的传感网络,机场控制大厅能够迅速对出现的报警情况进行处理。它可以通过几个传感器的协同感知,知道你具体在哪里,报警区是分片区的,你这个地方一响,机场里面的显示屏就会闪烁,当操作人员点击进去的时候,它就有个视频显示报警点周围情况。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刘海涛认为:“这个系统应用以后,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告诉你目标是什么,在哪里、在干什么,它不仅能识别目标是什么,同时能识别出你的行为方式,比如说当有物体接近栅栏的时候,操作人员能知道是人在爬栅栏,还是风在吹栅栏,还是鸟停在栅栏上面的晃动。”
无锡机场有了物联网传感技术的“智慧墙”
“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和加大相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的力度。无锡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领军城市,正在启动建设“感知中国中心”,无锡的物联网应用工程已达70多项,涉及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2010年3月开始,一套以第三代物联网传感技术为支撑的围界防入侵系统,在无锡机场正式投入使用。无锡机场由此成为继浦东机场后,国内第二个使用第三代物联网围界技术的单位。这堵“智慧墙”,建在候机楼两侧,初看上去与普通的围栏没多大区别;但是,当有人靠近时,围界就会自动做出感知反应。
细细观察,围界上每隔两米就有一组传感器,这就是“智慧墙”的眼睛了。传感器通过对周围光线、震动、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连续感知,就能判断出靠近围界的是落叶、动物还是人;如果是人,还能判断出这个人是经过围界、还是想攀爬,从而做出相应的报警、警告等反应。
无锡机场围界传感网防入侵系统总投资为200多万元。去年11月开始启动建设,短短三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安装调试验收,目前使用状况良好,二期工程也将在年内开工。届时,整个无锡机场十多公里长的围界,都将纳入物联网的感知范围中。
一期工程是在机场停机坪附近600米实体围栏周围,构建集探测、阻止为一体的周界安防,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控,防范人为破坏围栏、攀爬围栏、靠近预警区段,并有声光报警等防入侵功能,同时还能实现低空抛物探测、围栏大范围自动跟踪等高级功能,有效杜绝未经授权的人闯入防护区域,防范恐怖入侵,打击偷盗、走私等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