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无线传输技术
信息在通过设备采集之后就要传输到网络节点上,在传输过程中分为近距离传输和远距离传输,这里提到的近距离传输和远距离传输主要是指采集设备到传输节点的距离的长短。通过传输距离远近和传输环境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传输技术。一般情况下,如果在应用场所已经接通了物联网,即可实现数据的传输,下面特指的是在没有物联网接入联线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的几种技术:
(1) WLAN与Wi—Fi。WLAN即无线局域网,其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50年前,当时美军首先开始采用无线信号传输资料,并且采用相当高强度的加密技术。这项技术让许多学者得到了一些灵感。WLAN是利用无线技术在空中传输数据、话音和视频信号。作为传统布线网络的一种替代方案或延伸,无线局域网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办公效率。此外,它能够方便地实施联网技术,因为WLAN可以便捷、迅速地接纳新加入的雇员,而不必对网络的用户管理配置进行过多的变动。在物联网中WLAN可以利用在有线网络布线困难的地方,使用WLAN方案,则不必再实施打孔敷线作业,因而不会对建筑设施造成任何损害。Wi—Fi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的缩写,是属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一种,是一种可以将个人计算机、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Wi—Fi的主要特点是传输速率高、可靠性高、建网快速、便捷、可移动性好、网络结构弹性化、组网灵活、组网价格较低等。物联网中可以通过Wi—Fi网络连通RFID识读器等手持终端和信息传输节点。
(2) “蓝牙(Bluetooth)”是一个开放性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创始人是瑞典爱立信公司,爱立信早在1994年就已进行研发。它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安全、低成本、低功耗的网络互联,使得近距离内各种通信设备能够实现无缝资源共享,也可以实现在各种数字设备之间的语音和数据通信。由于蓝牙技术可以方便地嵌入到单一的CMOS芯片中,因此,特别适用于小型的移动通信设备,使设备去掉了连接电缆的不便,通过无线建立通信。
(3) 紫蜂(ZigBee)技术。2002年,ZigBee Alliance成立这一名称来源于蜜蜂的八字舞,由于蜜蜂(bee)是靠飞翔和“嗡嗡”(zig)地抖动翅膀的“舞蹈”来与同伴传递花粉所在方位信息,也就是说蜜蜂依靠这样的方式构成了群体中的通信网络。其特点是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在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比蓝牙的效果要好,并且可以嵌入各种设备。
(4) 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此前主要作为军事技术在雷达等通信设备中使用。从理论上讲,UWB可以与现有无线电设备共享带宽。UWB是一种高速而又低功耗的数据通信方式。UWB的特点如下:抗干扰性能强;传输速率高;带宽极宽;消耗电能少;保密性好;发送功率非常小;成本低。
上面四种无线传输技术的技术特点与比较,如表4-1所示。
表4-1 四种传输技术区别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