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联网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在物联网中,产品在生产完成时,贴上存储有EPC码的电子标签,此后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该EPC代码成为产品的唯一标识。以此EPC编码为索引能实时的在物联网上查询和更新产品的相关信息,也能以它为线索,在供应链各个流通环节对产品进行定位追踪。在运输、销售、使用、回收等任何环节,当某个读写器在其读取范围内监测到标签的存在就会将标签所含EPC数据传往与其相连的Savant中间件,Savant首先以该EPC数据为键值,在本地ONS服务器(或者Internet上的ONS服务器)获取包含该产品信息的EPC信息服务器的网络地址(即IP地址)。然后Savant根据该地址查询EPC信息服务器,获得产品的特定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后,把信息传送到后端企业应用程序做更深层次的计算处理。同时,本地EPC信息服务器和源EPC信息服务器对本次读写器读取进行记录和修改相应数据。由于供应链管理中各个环节都是处于运动或松散的状态,因此,信息和方向常常随实际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转移,结果影响了信息的可得性、共享性、实时性及精确性。基于EPC技术的物联网的应用,很好地克服了上述问题。EPC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对于供应链这种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它发挥的作用是数据采集和系统指令的传达。广泛用于供应链上的仓库管理、运输管理、生产管理、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商店,特别是超市中商品防盗等场合。同时,在减少库存、有效客户反应(ECR)、提高工作效率和操作的职能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能够大大降低供应链中存在的“牛鞭效应”。
从整个供应链来看,EPC系统使供应链的透明度大大提高,物品在供应链的任何地方都被实时追踪。安装在工厂配送中心、仓库及商品货架上的读写器能够自动记录物品在整个供应链的流动—从生产线到最终的消费者。
EPC技术将在物流的诸多环节上发挥重大的作用,其具体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 生产环节
在生产制造环节应用EPC技术,可以完成自动化生产线运作,实现在整个生产线上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识别与跟踪,减少人工识别成本和出错率,提高效率和效益。采用了EPC技术之后,就能通过识别电子标签来快速从品类繁多的库存中准确地找出生产线上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EPC技术还能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根据生产进度发出补货信息,实现流水线均衡、稳步生产,同时也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与追踪。
(2) 运输环节
在运输管理中对在途运输的货物和车辆贴上EPC标签,运输线的一些检查点上安装上RFID接收转发装置。因此,当货物在运输途中,无论是供应商还是经销商都能很好地了解货物目前所处的位置及预计到达时间。
(3) 存储环节
在仓库里 EPC技术最广泛的使用是存取货物与库存盘点,它能用来实现自动化的存货和取货等操作。
基于EPC的实时盘点和智能货架技术保证了发货退货的正确性以及补货的及时性;而仓储区内商品可以实现自由放置,提高仓储区的空间利用率,并能够提供有关库存情况的准确信息;从而降低了库存,增强了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储存成本,节省了劳动力和库存空间,同时减少了整个物流中由于商品误置、送错、偷窃、损害和库存、出货错误等造成的损耗。
(4) 零售环节
物联网可以改进零售商的库存管理,实现适时补货。有效跟踪运输与库存,提高效率,减少出错。
比如当贴有标签的物件发生移动时,货架自动识别并向系统报告这些货物的移动。智能货架会扫描货架上摆放的商品,若是存货数量降到偏低的水位,或是侦测到有人偷窃,就会通过计算机提醒店员注意。因此,能够实现适时补货,减少库存成本,还能起到货物防盗的作用。
智能秤能根据果蔬的表皮特征、外观形状、颜色、大小等自动识别水果和蔬菜的类别,并对该商品计量、计价和打印小票:在商场出口处,带有射频识别标签的商标由读写器将整车货物一次性扫描,并能从顾客的结算卡上自动扣除相应的金额。这些操作无须人工参与,节约了大量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加快了结账流程,同时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
另外,EPC标签包含了极其丰富的产品信息,例如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方法以及与其不能共存的商品,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商品耗损。
(5) 配送/分销环节
在配送环节采用EPC技术能大大加快配送的速度和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能减少人工、降低配送成本。
如果到达配送中心的所有商品都贴有EPC标签,在进入配送中心时,装在门上的读写器就会读取托盘上所有货箱上的标签内容并存入数据库。系统将这些信息与发货记录进行核对,以检测出可能的错误,然后将EPC标签更新为最新的商品存放地点和状态。这样管理员只需操作电脑就可以轻松了解库存,通过物联网查询货品信息及通知供应商商品已到或缺货。这样就确保了精确的库存控制,甚至可确切了解目前有多少货箱处于转运途中、转运的始发地和目的地,以及预期的到达时间等信息。
【案例分析】畅想物联网供应链管理系统设计分析。见图6-16。
图6-16 畅想物联网供应链管理系统
该系统根据供应链系统流程,结合先进的EPC编码理念进行设计,系统主要由管理平台、生产企业、仓储企业、商场企业和企业中间件5大部分组成,不但实现了供应链的基本流程,还通过企业中间件的设计对所衔接系统之间的整合实现了编码,进行了合理的数据处理,快速整合了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存储,达到快速传输,快速处理的效果,并且在最后通过对相应数据的处理可以实现管理平台、生产企业、仓储企业、商场企业对产品的跟踪和追溯,以实现物联网的最基本概念。
在该系统设计中,所涉及的生产企业、仓储企业、商场企业均为显示存在的系统软件,不仅仅局限于某个指定的软件产品,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衔接多个生产企业、多个运输企业、多个商场企业以及多个仓储企业,并且结合企业中间件的使用达到数据传输的目的,其中:
(1) 管理平台:作为系统的核心,包含了对企业所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核,如企业编码审核、产品编码审核、包装箱编码审核等;对产品编码的管理,如企业编码、产品编码、包装箱编码等,并且能够通过管理平台对下属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控制和观测,如在生产产品前对产品EPC代码的管理等;另外,在生产企业、仓储企业、运输企业进行数据传输时管理平台更是起到了尤为重要的数据连接转换的作用。
(2) 生产企业:作为系统的源头部分,通过企业对相应编码的申请过程,实现对产品、包装箱进行编码管理,即EPC标签的唯一写入点,整个系统中除此之外的所有RFID设备所进行的操作均为读取EPC标签信息操作,并非对标签中的数据进行更改。在整个供应链流程中生产企业能够对产品的整个物流过程进行跟踪追溯,达到监察目的。
(3) 仓储企业:仓储企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存储,并且能够对产品的存放位置等信息进行确定,以方便生产企业或者其他合作单位进行产品信息查询,该系统中主要分为: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区库位管理等几大模块,其中:
入库管理:对需要入库的产品进行EPC标签扫描,以最大单位为处理对象,然后进行逐级标签信息更新处理;
出库管理:对需要出库的产品进行EPC标签扫描,以最大单位为处理对象,然后进行逐级标签信息更新处理;
库区库位管理:属于仓库内部管理,主要是为了对仓库的合理利用,达到合理放置货物的目的。
(4) 商场企业:完成产品的最终销售,在商场的系统中会对产品的销售信息进行管理,并且对商场会员信息进行管理,在产品销售后会员信息将会与产品信息进行绑定,以便日后查询跟踪等。
(5) 企业中间件:中间件的设计,其主要目的是进行企业和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转换,使之能够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进行业务单据的完整业务流程处理,其中主要分为EPC标签写入、EPC编码读取、EPC编码转换(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EPC编码信息转换(写入标签中的数据与衔接系统之间的编码转换)以及实时数据的存储,如相应企业对RFID采集点信息设置、读取时间、变更状态等。
生产企业通过生产企业插件(插件)向管理平台进行企业编码和产品编码申请,在管理平台审核通过后,企业方可进行产品EPC编码申请,在得到管理平台下发的产品EPC编码后,即可以进行生产,通过生产企业RFID设备进行产品EPC编码的写入、验证和最终的产品激活,此时产品EPC激活状态将会保存在管理平台服务器中,当产品被运送至某仓库时,仓库的RFID设备将会对EPC标签进行读取,并通过中间件进行编码编译,最终与仓储软件格式保持一致,达到数据流通的目的。同样当产品在商场时,商场RFID设备对产品信息及时读取,并通过中间件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最后与商场POS软件进行数据流通。见图6-17。
图6-17 畅想物联网供应链管理系统总体架构图
畅想物联网供应链管理系统基本实现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的功能,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但是,由于物联网的外部环境尚不完善,所以作为开放式的应用平台,还要做许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