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手机正在进入软件为王时代
可能在2006年以前,我们购买手机的时候,还会考虑这款手机到底是有多大的屏幕、芯片主频是多少、屏幕分辨率是多少、手机内存是多大、手机拍照是多少万像素……这些硬件上的问题是大家购买手机时最为关心的。
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到来,让手机开始走向和PC殊途同归的标准化时代。我们都知道在PC发展的初期,有摩托罗拉、IBM、英特尔、AMD等多家芯片制造商,同时也有着多个操作系统,当时的PC可谓是百花齐放。
但是随着X86架构的兴起,以及英特尔与微软构建了Wintel联盟之后,PC进入了标准化时代,95%以上的计算机都是采用X86架构的芯片组加上Windows操作系统。由于PC的标准化,也带来了第三方软件的标准化,虽然制造了全球两家最大的垄断型企业,但是也大大推动了全球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
当前,我们在手机行业似乎又看到了早期PC行业万马奔腾的身影。台湾联发科(MTK)、高通、苹果、黑莓、德州仪器TI、Palm等等,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硬件和软件,并未形成PC行业的硬件、软件横向一体化发展。现在各自为政的局面,非常不利于手机价格的下降,因为如果能够尽量减少硬件和软件平台的数量,则必然提高单一平台手机的销量,在规模效应的影响下,智能手机价格自然下降。
我们看到当前真正的互联网手机的价格均高于2000元,iPhone3G水货价格还高达3000多元,而Android平台的智能手机也在3000元以上的高位。而高端黑莓手机、N97这样的诺基亚智能手机也都高达3000多元。
如果把当前手机行业的现状看作是PC行业发展初期的缩影最贴切不过了。但是手机行业正在向一体化方向迈进。最为显著的是Android操作系统和高通处理器的配合,以及微软的Windows Phone所带来的手机软件平台的标准化。我们发现在手机行业很难出现类似英特尔的垄断型企业,由于手机本身对硬件要求低于PC,手机芯片的门槛也比PC芯片低很多,手机芯片也无需仅仅把握“摩尔定律”不断地向更高性能、更小体积迈进。
所以,手机行业的一体化进程不会出现类似Wintel的联盟,硬件厂商无法主导手机产业发展。主导手机产业发展的是软件企业,这包括Android、Windows Phone、blackberry、iPhone、Symbian以及三星的Bada、诺基亚的Maemo等。
这些软件平台中,iPhone、Blackberry、Bada都是封闭的平台,只允许一家企业使用,而剩下几个平台目前都已经通过免费和收费的方式向所有手机企业开放。包括诺基亚在内都已经开放了Symbian,以及诺基亚与英特尔共同推出的Meego平台。
当前几大智能手机平台在全球的排名依次是:Symbian、Blackberry、iPhone、Android、Windows Phone。这几大平台之间正在进行激烈的争夺,争夺的焦点是互联网手机。从目前的竞争状况看,很多人对开源的Android前景看好,认为Android会获得更多的份额。
要分析谁在竞争中更有优势,那就需要对每个平台进行优势和劣势对比分析。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全球前五大平台的优势劣势,希望能够从对比中找到答案。
仍位居第一的Symbian用户最多,可惜发展前景最差。
位居第二位的Blackberry定位在高端商务领域,这注定让Blackberry是一款少数人使用的智能手机。
位居第三位的iPhone是非常不错的平台,有着强大的互联网功能和很炫酷的操控体验。但是苹果的封闭性,让苹果永远只属于少数人。
苹果的封闭性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举一个最为形象的例子,苹果iPhone其实就是一个收费的公园。iPhone是公园的门票,进了公园之后如果你想玩一些娱乐项目,你还需要单独购票,而APP Store就是公园的娱乐项目。由于苹果这个公园的双重收费特性,让苹果必然成为少数人的游乐场所。因为很多人只想免费进公园,然后付费享受娱乐服务,或者买票进公园,然后免费玩娱乐设施。但是由于苹果具备强大的品牌实力,以及非常出色的产品设计,这让有相当一部分经济实力好点的人愿意为苹果这家双重收费的公园付费,这些人被称之为苹果粉丝。这也正是苹果的过人之处,因为苹果将自身的产品做到了超越实物价值之上,上升到了情感价值,而情感价值是难以用钱来衡量的。
比如,歌迷买票去看迈克尔?杰克逊的演唱会,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几千美金一张的门票也不觉得昂贵,因为这种情感价值是难以衡量的,而且是绝对的卖方市场,苹果就是这样一家明星公司。iPhone也是苹果家族的明星,可以让苹果粉丝们花高价买了手机之后,还愿意为应用软件付费。
位居第四位的Android平台,是开源的平台,并且是Google完全基于云计算打造的产品,前景很光明,可惜也同样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那就是娱乐性不足。
我们还是以公园为例来讲解Android平台。Google打造的Android平台就如同一个免门票的公园,任何企业都可以免费地拿来使用,Google不收取任何费用。
但是Google是公园里的娱乐设施提供商,只要进公园来的人,都需要使用Google所提供的服务,比如,Gmail、搜索、Google广告、Google Map、Google doc,以及第三方客户端软件开发者所开发的程序,可以从Android Market上购买。而Google在提供这些软件和服务的时候,收取费用。
因此Google希望使用Android软件的用户越多越好,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人购买自己的服务,这也很好地弥补了Google开发Android平台的成本。所以相比iPhone来讲,Google Android的策略是完全基于互联网的,也是基于Google一直在做的“免费平台经济”,使用Google搜索无需付费,但是你必须要看Google adsense、Adwords广告。
位居第五的Windows Phone作为份额下降最快的智能手机平台,已经成为手机行业的反面教材。微软所面临的难题也是有目共睹的。一直以来Windows都高居PC操作系统榜首,占据着90%以上的份额。Windows之所以能够具备如此强大的市场份额,不仅仅是Windows平台自身的功劳,而更应该感谢围绕Windows平台的大量应用程序,因为这些应用程序和Windows一起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坚固的堡垒,让Linux等软件平台对Windows无可奈何。
而且微软也为程序开发者们提供了大量的开发软件,比如NET、C++等,当微软依靠Windows以及围绕Windows的各类应用程序构建一个生态系统之后,Windows可以所向无敌。然而这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当云计算时代到来的时候,Windows这一巨大的优势转眼间变成了阻碍微软发展的绊脚石。
当10M光纤入户、当互联网可以随手可得、当3G网络遍布全球、当wifi城市建设完善,IT产业具备了变革的条件。而就在这个时候,微软赖以生存的Windows平台优势正在被弱化。
因为很多基于PC的应用都无需通过给电脑安装程序来实现,只需要有一款基于云计算的浏览器即可以实现。在巨大的带宽条件下,可以让更多的任务交给服务器来做,而个人终端只是负责发送命令和接收命令,发送和接收命令的平台不再是一个又一个的客户端软件,而是浏览器。
我们现在就可以通过浏览器实现网页IM、网页游戏、网页文档编辑、网上存储等等。这一切都让微软已经构建的“Windows+应用软件”的巨大壁垒土崩瓦解,一个崭新的移动便携上网时代到来。
但是微软一直固守Windows,而且希望将Windows的优势扩展到手持终端的各种类型的设备之上。然而Windows庞大的身躯,给手持终端的CPU、内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手持终端的狭小屏幕上,使用Windows的操控方式进行操控并不方便。这也是Windows Mobile手机为何总是运行缓慢、操作复杂的原因所在。
微软固守Windows现有的优势,在云计算时代不变革,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倒退。而且我们看到基于Linux的Android平台以更为轻便的身材、更为合适的操控模式,迅速地崛起。
此外,微软一直依靠销售Windows软件获利,无论是PC的操作系统,还是手机的操作系统,都需要给OEM厂商收取授权费,这一模式让微软曾经成为一台印钞机。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时代,微软对操作系统收费的模式,正在遭遇免费平台的巨大挑战,这主要来自于Google Android。
但是微软并没有Google那样具有一个完善的互联网广告盈利模式,所以一旦微软将操作系统免费,这也意味着微软的收入将会骤减,所以微软很难舍弃授权费模式。一台Windows Mobile手机需要缴纳30美金到50美金,而且还需要更快的处理器和更大的内存,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手机制造成本,也让Windows平台智能手机没有竞争优势,份额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即将上市的Windows Phone7平台据说微软重新更新了代码,让程序更加轻巧、更加贴近互联网、更好地支持手指操控,并且内置Xbox游戏以及高清3D技术,让一直定位在商务领域的Windows Phone充满活力。但是Windows Phone7仍面临两个难题:其一,是否真的不再固守Windows?其二,如何解决授权费难题?对于这两点,目前微软还没有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