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探究团购网杜绝欺诈的良方

    很多读者可能认为我有些“偏激”,认为团购网其实并非都是欺骗,还有很多优秀的团购商家。此外,团购也不只是团购一些代金券之类,还有一些靠规模降低成本的团购项目,以及库存尾货的打折销售。

    是的,我同意一些读者的看法,团购并非一无是处。我的主要观点是团购在当前中国的诚信环境下,如果无严厉的规章制度约束,将没有发展前景,只能成为欺诈滋生的沃土。接下来,谈谈一些我认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首先,保证金策略。在C2C上,为了保证商家与用户之间的纠纷,最终可以有钱赔偿用户损失,C2C平台要求商家必须缴纳500元到1000元的保证金,以便在出现纠纷的时候,平台方赔偿用户损失。保证金策略也可以用在团购上,问题是向谁收取保证金?

    虽然服务用户的是商家,但是用户是通过团购平台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如果出了问题,首先要找的是团购网站。所以团购网站拿出保证金是对的,但是保证金交给谁呢?我搜索了一下,一家叫窝窝团的团购网与中国消费者协会合作,缴纳了100万人民币的保证金给消协,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监督免去消费者的顾虑。个人认为,这个举措是具有远瞻性的,是走在行业前端的。

    别小看这100万的保证金,因为这不仅仅可以使用户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有钱可赔,更重要的是激励窝窝团做好对商家的监督,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但是这个保证金到底是不是该交给消协,还是交给某个组织,我想需要行业或者政府出台规定,实现第三方机构对团购网的监督与担保。

    其次,用户不满意退款制度。我看到很多团购网都推出“不满意退款服务”。但是这些服务的限制条件太多,比如,已经拿到团购券,已经到店消费,无法退款;实物类商品无法退款;商城抵用券不退款……

    但是如果不消费怎么知道服务差?服务差有没有退款的标准?实物类商品如果质量不合格,也不能退款,还可能在合格与不合格上产生扯皮。所以很多不满意退款只是口头答应,无更为详细的规则和标准,更多的是一种噱头。团购网要真正本着为用户着想的心态制定“不满意退款”规定,而不只是为了制造“承诺”假象。

    再次,要真实地考察商家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亲身体验商家的产品和服务,如同超市进货一样仔细,要对商家进行实地的考察,而不是打个电话就直接合作,这是对用户的不负责任。团购网要以商超经营的理念去经营,而不是以互联网的运作模式去经营,要绝对的做到本地化,要有大量的员工去扫街。

    然而现在太多的团购网为了拉到团购项目放松了对商家的考察,因此团购质量无法保证,用户有抱怨。

    另外,建立用户在线反馈机制,建立商家的信用评级。现在的团购基本上都是单向消费,用户购买了商品和服务之后,这个团购活动就结束了。这导致团购没有实现流程的闭环,用户消费后没有对商家服务好坏进行评价,对商家的行为没有约束力,这样商家、团购网站和消费者三者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对三方都是无益的。

    所以我建议团购网开辟红黑榜,让用户对商家的服务进行打分,类似淘宝、拍拍等商城的信用体系,而且将这些评价做成每日快报以及新闻,进行传播,对于服务差的商家这是一种约束,让他们不敢作恶。即使他们以后不会再参加团购了,但是他们也担心口碑受损。对服务好的商家则是一种鼓励,一种口碑营销。

    马云说,电子商务的根本不是技术,技术只是做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的根本在于把握用户需求,成功的根本在于卖家越多,买家越多,当流量很大的时候就要技术来支撑。而对于团购,我认为更不属于互联网,团购要更注重传统商超的运作模式,其外壳是互联网,但其内核是大型商超。只有像商超一样来做服务,才能在品控、物流、客服等方面达到高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