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三网融合参赛权转向各地政府用意何在?

    2010年6月8日,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终于通过审核,该方案从6月15日开始向全国征集试点城市申请,6月28日正式实施。方案已明确广电播出机构负责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和运营管理,包括节目的统一集成和播出监控、EPG、用户端、计费、版权等管理,电信网负责传输和分发服务。其中,在用户端和计费方面,广电可以和电信合作开展。

    从1998年提出三网融合概念,到如今已经过去了12年,在这12年间三网融合因为电信和广电两大部委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被搁置一边。现在三网融合方案终于定下来,而且是以各地政府为单位申报三网融合试点,而不是以广电和电信运营商为试点主体,此举用意何在?

    6.3.1 广电与电信运营商积极性都不高

    三网融合指的是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之间的融合。当前三网融合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广电与电信的双向进入问题。三网融合方案允许广电获得内容集成播控权,同时获得宽带业务,电信没有得到IPTV、手机电视等内容集成播控权,还要允许广电进入自己的优势领域。因此电信业对三网融合方案并不满意。

    而对于广电来讲,虽然方案有利于自身发展全业务。但是广电仍担心三网融合对自家数字电视业务的冲击,以及巨大的有线网改造成本。由于广电本身业务的特点决定广电的ARPU值一直很低,通过数字电视转换其APRU值才得到了提升。现在如果发展IPTV,短期内又无法有效获得增值服务收入,其ARPU必然下滑。同时数字电视网络的投入产出也受到严重影响。对利润预期的担心,让广电也对三网融合顾虑重重。

    因此,无论是电信阵营和广电阵营对三网融合都没有很高的积极性。广电与电信运营商的矛盾短期无法调和。

    由于目前广电正在进行台网分离,这让各地方电信运营商可以轻松地找到多家电视台合作推进IPTV。而这一合作完全绕过了广电总局和地方分局,而且很多地方的IPTV价格都低于数字电视价格,比如,安徽电信所推的IPTV电视的价格只12元每月,而安徽广电的数字电视价格却需要24元每月。最终安徽广电的数字电视转换受到了电信IPTV的严重冲击。

    其实,部分地区电信公司的IPTV业务已经违反了三网融合方案,但是电信运营商不甘心看着广电进入自己的“腹地”却无动于衷。虽然广电总局多次叫停了部分地区电信运营商的IPTV业务,但是仍有很多城市已经先斩后奏。只要获得足够量级的用户数就能够拥有向广电叫板的实力,到时候生米做成熟饭,即使广电要求停止服务,也不能伤害用户利益。此外,我们看到电信、联通都已经宣布要将城市宽带升级到8M入户,而农村升级到2M入户,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发展IPTV铺路,另外也是为了提高广电进入宽带领域的门槛。

    广电与电信阵营之间的矛盾似乎是不可调和的,有人认为这是当前的部门设置导致的,也有人建议重组广电和电信,让两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地融合。但是从短期看很难实施。如果继续让广电和电信阵营作为三网融合的主体,必然大大阻碍三网融合的进程。

    6.3.2 以城市为单位有利于推进三网融合

    既然广电与工信部之间的矛盾如此不可调和,那就不让这两者作为融合的主体,而是以各地政府为单位申报三网融合试点。

    以各地政府为单位申报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好处是各地政府可以参与广电与电信之间的协调工作,不至于出现因为互抢地盘而发生恶性事件。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广电和电信运营商的优劣势,因地制宜地安排融合计划,毕竟有些地方是广电强,有些地方是电信运营商强。

    各地政府既是黏合剂又是裁判员,最终目的是让广电与电信之间进行有效合作,而不是疯狂地攻城略地。一旦出现恶性竞争,当地政府就可以出示黄牌警告。在现有的体制下,我国的三网融合不能借鉴国外经验,必须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将三网融合主体由运营商转变为城市是一个很创新的方法,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