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Atom是移动上网设备市场敲门砖
其实,在PC和智能手机之间,一直存在一块空白的市场,而且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网络带宽的增加,让这块市场空间变得越来越大。在这块市场不需要有PC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而又不像智能手机那样屏幕过小,计算能力较弱。这块空白的市场一直闲置,英特尔也曾经联合微软试图进入该市场,但是最终是以失败告终。
早在2002年11月,微软就在美国发布了Tablet PC,该产品搭载X86处理器和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操作系统。微软对Tablet PC的定义是:平板电脑就是一款无须翻盖、没有键盘、小到足以放入女士手袋,但却功能完整的PC。比之笔记本电脑,它除了拥有其所有功能外,还支持手写输入或者语音输入,移动性和便携性都更胜一筹。
在微软发布了Tablet PC计划之后,英特尔还专为平板电脑开发了低功耗的奔腾M处理器,同时OEM厂商惠普、宏碁、联想、优派配合微软在中国推出“平板电脑”。比尔?盖茨也在平板电脑上市时放出豪言:“今后5年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将变成平板电脑。”
可惜现在已经过去了8年之久,我们看到的却是平板电脑渐远离人们视线,笔记本电脑销量超越台式机。为何比尔?盖茨的预言化为泡影?对此很多人都会列举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续航能力只有2-3个小时。其二,售价高达上万人民币。其三,无线网络并未普及。
微软联合英特尔进军这块PC与手机之间的市场失败之后,两家公司就再也没有在这块市场上有过任何大的动作。直到英特尔发现CPU制造工艺向32纳米演进的过程中,摩尔定律逐渐失去了作用,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与此同时,互联网已经开始快速普及全球,3G和无线网络也开始大面积的普及,这无疑给移动上网设备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携带一款比笔记本电脑还便携的设备外出,而这款设备具有长时间的续航能力,同时可以随时接入互联网。
于是,英特尔发现了开发一款低功耗处理器的必要性。于是就推出了Atom芯片以满足市场新的需求。在PC领域起到决定作用的是芯片制造商,他们决定着PC行业的发展趋势。上网本的出现,也是芯片制造企业为了刺激低迷的PC市场,而进行的一次“倒退式”变革。PC市场已经历了单核到双核的变革,而双核CPU之后,在个人消费PC市场似乎已经找不到新的增长点了。
的确,广大拥有了双核芯片电脑的用户已经找不到更换PC的理由,当前CPU的处理速度和显示效果已经可以满足所有个人消费者的需求,而且随着整合显示芯片组的升级,我们手中的PC已经可以实现高清硬解码等需求。
芯片企业无法给用户更换PC的理由,这必然影响到芯片企业和PC企业的利润。虽然英特尔、AMD宣称将推出6核心和更多核心的处理器产品,但是就目前软件的发展来看,6核心以上的处理器产品已经不是个人消费者的需求所在。而且自从进入了21世纪,“摩尔定律”开始失去作用,研究人员发现PC硬件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增加已经不成比例。
无法找到个人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无法继续创新,这必然会导致用户更换PC的频率下降,也必然影响到产业链上各家的收益。所以芯片企业不得不去寻找细分的市场,于是他们发现了笔记本和手机之间的这块空白市场,也就有了netbook,这也是芯片制造企业的一种无奈选择。
而一旦Atom处理器上市,就会带动一块新的PC消费市场,为了不影响英特尔其他笔记本芯片的销售,他将这块市场定义为用户的第二台PC,最先上市的产品便是上网本(Net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