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Wi-Fi无线网络维护与优化概述

在无线网络运营过程中,网络维护与优化是十分重要也是需要丰富经验的一块领域。加强基础设施维护,确保设备完好,不断优化网络以提高服务质量,是增强网络竞争力的有效手段。Wi-Fi网络日常维护管理主要包括设备资源管理、例行维护、故障处理、质量分析、投诉处理、网络优化和坏件返修等工作。

8.1.1 设备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是Wi-Fi网络维护的基础,目的是将资料保存完整,便于查找,提高维护效率。资源管理包括AP、AC、交换机、传输设备等所有相关资料。资料更新包括基础资料、方案等,更新流程是通过例行维护和工程改造上报到维护管理人员,在网管和资料库中修改更新。

8.1.2 例行维护

日常网络例行维护可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中存在的隐患,降低设备故障率,保障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1.检查设备运行

检查Wi-Fi设备是否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检查AP、AC、交换机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维护周期为每天。

2.业务测试

在Wi-Fi系统所覆盖的热点区域进行测试,主要包括接入功率、下载数据速率、网络干扰等测试,重点针对机场、高档写字楼、宾馆等Wi-Fi热点测试,重点地区每月至少测试3次。

3.系统连通性检查

检查路由器或交换机设备的有关连线:检查前面板各连线是否正确,接头是否紧固;电源线、传输线等连接是否正确,接头是否紧固,供电电压是否正常;标签是否准确、清楚;设备应保持整洁。维护周期为每天。

4.用户意见收集

关注用户业务感知,每月应定期收集整理客户反馈意见,同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5.设备情况更新填报

根据最新设备情况按照要求进行填报,检查并及时更新在网的AP设备配置情况。设备清单应该包括IP地址(IP对应网元设备的管理IP地址)、设备厂商名称、设备类别、设备型号、所在热点地区、具体位置及备注信息等。维护周期为每周。

6.配置数据核对检查

每月应对AP SSID及相关配置数据核对检查。

7.环境检查

每月应当对AP安装地点周边环境进行检查,当周围无线环境产生变化时需要完成基础资料更新工作。

8.天馈线系统检查

每月应对天馈线系统检查,确认覆盖情况和完好度,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8.1.3 故障处理

Wi-Fi网络故障一般处理流程如图8-1所示。

图片

图8-1 Wi-Fi故障处理流程

根据故障等级的不同,网络故障必须在一定的故障处理时限内完成修复工作,故障分级可参考表8-1作为标准。

  表8-1     故障分级参考标准

图片

8.1.4 Wi-Fi质量运行分析

维护人员应通过质量分析、组巡、现场测试等工作实现对网络质量的管理,包括定期对Wi-Fi的运行数据、业务数据、用户投诉数据、现场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每月进行Wi-Fi网络运行生产分析,按照相关模板进行填报,发送至网管中心汇总。在业务测试中,应选择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进行复合测试,热点区域需全部测试,每月测试数不少于3次,非热点区域每月测试需覆盖40%以上。

质量运行分析需要考察的部分指标说明如下。

1.AP设备完好率

AP设备完好率={1-[AP非运作时长总和/(AP总数×统计时长)]}×100%

AP设备完好率应大于98%;AP非运作时长总和定义为设备掉电、设备吊死、设备故障等时间的总和,时长计算从AP完全退出服务时开始计算到AP恢复正常工作时为止,即退服开始至恢复之间的时间长度;AP总数包括监控平台中不处于工程或暂停使用状态的所有设备。

2.覆盖区域内场强和信噪比

AP覆盖区域内的边缘场强大于-75dBm。区域内信噪比在24~40dB之间。

3.Wi-Fi掉线率

Wi-Fi掉线率=(异常下线用户数/上线用户总数)×100%

掉线事件定义为用户正常访问网络期间,异常原因导致的掉线。该值应小于5%。特别地,AC提供在线握手功能,是对用户在线情况进行实时检测。有3次握手默认值超时,对超时的用户,AC认为异常下线。

4.上/下行速率

下载测试用的文件应大于5MB,平均下载速率要求达到100KB/s以上。

5.网络Ping丢包率

Ping丢包率=(Ping丢包次数/Ping发起总次数)×100%

认证成功后从终端Ping测试AC,通过发送32bit大小的包进行测试,Ping包丢包率不大于2%。

6.WEB认证成功率

WEB认证成功率=(WEB认证成功次数/认证请求总次数)×100%

WEB认证过程定义为用户将用户名和密码输入后发起登录请求,直至用户收到登录结果。WEB认证包括了CHELLENGE和RADIUS认证两个过程,涉及AP、AC、PORTAL和 RADIUS四个网元。WEB认证成功率应大于90%。

7.WEB认证下线成功率

WEB认证下线成功率=(WEB下线请求成功次数/WEB下线请求总次数)×100%

WEB下线成功率应大于90%。

8.网络ping时延

认证成功后从终端ping测试AC,通过发送32bit大小的包进行测试,每个ping包的时延不大于50ms。

8.1.5 投诉处理

用户对于业务的感知体验是当今各个网络运营商所关注的重点,而用户投诉是对于服务质量不佳的最直观体现,如何妥善处理投诉,是Wi-Fi网络维护与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WEB认证Wi-Fi用户投诉故障处理流程如图8-2所示。

图片

图8-2 Wi-Fi用户故障处理流程

8.1.6 网络优化

Wi-Fi优化是指为解决在Wi-Fi网络质量分析及现场性能测试中发现的问题、用户申告处理流程中需网络优化解决的投诉及满足业务发展需求,通过对现有网络资源调整而开展的网络优化工作。

Wi-Fi一般优化流程如图8-3所示。

图片

图8-3 Wi-Fi网络优化流程

1.Wi-Fi网络优化分工

Wi-Fi网络优化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无线侧网络优化,无线侧设备优化及组网结构优化。

(1)无线侧网络优化。

无线侧网络优化包括无线覆盖、容量、频率优化及运行指标优化。

无线接入边缘场强不低于-75dBm,优化时应根据场强测试结果与现场实际环境调整室分天线(全向吸顶、定向板状)的安装位置,并检查天线的天面。

接入系统中信噪比应大于24dB。优化时应根据现场测试情况合理调整相同SSID发射的AP功率,调整相邻AP的信道配置,减少系统内部干扰;同时在测试中使用仪表对站点中的外部信号进行扫描,对发射信号很强且信道配置相同的信源进行定位,修改相同的信道设置。

接入系统中下载速率应达到标准规定速率,优化时可调整交换机来提高出口带宽门限。

(2)无线侧设备优化。

无线侧设备优化主要为AP、接入交换机、以太网供电(Power Over Ethernet,POE)模块、多媒体箱、网线、天馈设备等的工艺改进、性能优化提升及分场景应用等。

AP设备优化包括:对站点中的AP管理地址、业务与管理VLAN、IEEE 802.11b/g协议、基于用户数与流量的负荷自动均衡,以及防止网络风暴设置等参数进行全网统一规划,对单个站点/校区统一优化后及时进行数据配置统一备份(本地统一保存),在设备出现故障更换后方便导入原始配置数据,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设备的散热优化。应注意设备散热问题,尤其是多媒体箱内的散热,适当的温度能保证设备最佳运行。

设备的安全优化。优化时应统一将AP放置在多媒体箱内,且箱子挂在较高的位置,避免人为原因导致设备损坏影响设备正常通信,并考虑必要的防盗措施。

布线中网线布放优化。布放网线应远离强电(220V线路),距离太近容易受到强电磁场的干扰导致通信质量的下降、网速降低等现象。

(3)组网结构优化。

组网结构优化主要指传输网络优化改造、城域网优化。传输网络优化改造、城域网优化需由无线专业协同传输、数据专业联合制定方案并实施。

2.Wi-Fi网络优化场景分类

Wi-Fi网络优化工作应对具体场景进行分类实施,各场景及优化建议内容如表8-2所示。

  表8-2     Wi-Fi网络场景分类优化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