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无线城市”解决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飞速提升,“无线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一项基础设施,已经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整体运行效率、信息化程度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尺,成为迈向“智慧城市、数字化城市”的基础和重要标志。“无线城市”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上网方式,还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公共安全、应急救灾、市政管理、商务办公、电子教育和其他市民服务领域。迄今为止,全球在建和规划中的“无线城市”项目已经超过1000个,国内大中城市超过40个。
10.2.1 网络建设需求与目标用户
“十一五”期间,政府及时提出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城市策略,以信息化带动城市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在未来2~3年内,可通过“无线城市”建设,分阶段实现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建成高带宽、高可靠性、全覆盖的无线接入网络,为企业商户和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无线网络接入服务,同时满足政府各部门在电子政务、城市管理、指挥救助、公共事业上的无线网络应用服务。“无线城市”的建设是“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兴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信息化的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无线城市”的建设将向政府、企业、市民提供廉价,甚至免费的宽带无线接入,对现有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模式将是巨大的冲击。全业务电信运营商需要依托政府的支持,快速获取接入网络基础资源,逐步调整经营模式,变“被动冲击”为“主动改变”,以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以合理的运营模式共建无线城市,实现与政府的共赢,对于电信运营商具有特殊意义。
“无线城市”的建立将提供一个承载多业务的无线网络平台,可以同时支持政府、企业和大众用户等的应用。遍及城市的Wi-Fi网络将体现更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服务政府/企业/大众,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社会生产率,不仅可以满足市政公共安全和市政服务部门日常工作的需要,还可以建设城市的高速应急联动无线网络系统。无线宽带网络应用结构图如图10-1所示。
图10-1 无线宽带网络应用结构图
“无线城市”的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内容。
(1)宽带无线政务网络,可以实现市政府、公共安全、交通管理等城市职能部门的管理信息化及对外服务。
(2)公安交/巡警可以通过无线手持设备上传数据或提供现场报告,并通过无线网络,将违章、违法现场的图像或视频记录,实时传送到指挥中心,从而使管理者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市政人员通过无线手持终端(如PDA等)记录和传输数据,并与文档管理、查询和发布系统结合,满足日常公共安全等市政服务的需要。
(4)无线网络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还可以衍生出很多服务项目,如有效提高路灯管理、城市交通导航管理和公交车班次管理的高效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程度,并随之形成一系列的关联性综合应用。
(5)企业可以通过这个无线信息平台更方便、经济、高效地进行运作,如企业员工可以进行移动办公,分散在不同地区的企业员工之间的协作将更加容易,企业之间互联也变得更为经济、高效。
(6)旅游者可以免费通过这个无线信息平台方便快速地找到相关的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信息,同时可以帮助旅游者保持和外界的信息沟通。
(7)商务人士可以通过这个无线信息平台随时随地进行安全、可靠的商务活动,包括文件安全传输、即时语音通信、即时视频会话、召开多媒体会议等。
(8)居民可以通过这个免费的无线信息平台及时了解政府信息,进行电子化市政服务操作,享受因特网带来的信息服务,如网上信息浏览、多媒体共享、资料下载、点对点业务等。
总之,“无线城市”将极大地促进所在城市的政治、经济发展,并将沟通延展至无限。
10.2.2 无线城市建设方案
“无线城市”的概念是利用无线宽带技术来形成对城市的无缝覆盖,将政府公务、公共监控、应急联动以及公众上网等众多民生类元素融为一体,实现网络和应用的无处不在,从而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环境,提升城市的信息化竞争力。作为3G网络的重要补充,采用WiMAX+Mesh+Wi-Fi技术的“无线城市”将会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新体验。用户可以通过Wi-Fi终端看电视,玩网络游戏,视频聊天,随时召开或参加视频会议,体验家庭数字网络,采用无线方式传输文稿和照片等大文件,使用无线网络硬盘,移动收发E-mail等。
大规模“无线城市”通常采取分区域建设或者全区域分期建设两种策略。分区域建设遵循着分片规划、分片勘测和分片实施的原则;分期建设采用部署热点由疏到密的原则,从市中心等业务量需求较大区域开始,从以专网建设为主的前期逐步过渡到为企业、商户和市民提供接入服务的公共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对整个城市的无线覆盖。
目前大部分“无线城市”在技术体制上采用以下3层结构:以光纤作为城域无线宽带网络的骨干和核心层;以Mesh和WiMAX作为中继和回传的汇聚层;以无处不在的Wi-Fi作为最后100m的接入层。
光纤具有信号质量好、通信容量大的优点,但是部署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不能支持移动应用。而无线的优缺点则与光纤正好相反,两者可以优势互补。因而将无线看作光纤主干网的延伸和扩展。
“无线城市”的3层网络结构如图10-2所示。
10.2.3 无线城市的商业模式
1.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商业模式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或政府直接投入资金或以市政资源合作为条件引入第三方投资(包括运营商)成立合资运营商,进行全城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从全球总体来看,已建设“无线城市”中有75%以上的启动投资来源于市政府,如伦敦等无线城市。政府专用网络与公共运营网络的显著区别也决定了政府主导投资的格局。
其中投资方为政府及第三方投资商,通过实际资金,市政资源如灯杆、供电设施、市政施工许可以及户外广告许可、独家经营权等的注入取得主导权。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供公共安全和应急救灾等城市关键性应用和市政管理和市政办公系统以及公众的广泛无线接入,从而提升城市市政管理水平,提高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社会生产率进而带动经济发展,同时获得运营收益。政府部门如市政、公共安全部门、交通消防部门同时也是“无线城市”的主要用户。运营商是可选合作方,通过资金、网络资源以及运营管理资源的投入取得收益。盈利模式如下。
(1)政府部门如市政、公共安全部门、交通消防部门的专网接入费用。
(2)公众接入费用:普通用户通常要求免费,高端用户收取一定费用。
(3)中小企业接入费用。
(4)电子广告(基于定位信息的分类广告)。
(5)户外广告(特许经营)。
2.运营商主导型
运营商通过与政府合作进行全城无线建设来构建网络基础设施,即可以作为运营商为商户和为市民提供全城漫游移动网络的平台,也可以作为市政用途的公共安全、应急通信和市政管理办公的使用。
该模式的投资方为运营商,通过资金、网络资源以及运营管理资源的投入取得主导权并获得运营收益。
政府作为合作方:通过市政资源如灯杆、供电设施、市政施工许可以及户外广告许可、独家经营权等市政资源的合作,获得管理费或者要求免费或低费率的政府专网或公众的接入服务;政府部门如市政、公共安全部门、交通消防部门同时也是“无线城市”的主要用户。盈利模式如下。
(1)政府部门如市政、公共安全部门、交通消防部门的专网接入费用。
(2)公众接入费用。
(3)中小企业接入费用。
(4)电子广告(基于定位信息的分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