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小结

探索有关时间的模式是非常有趣的。时间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如此不可分割,以至于时间数据的可视化中有很多方面都是相当直观的。我们能够理解事物正在变迁和发展——难的是弄清楚到底变化了多少,以及懂得要从图表中挖掘什么内容。

看一眼图表中的线条,我们可以很快了解到事物是在上升还是在下降。这就是可视化的目的——快速了解数据的概貌。但我们还能更进一步。你可以利用可视化作为探索的工具。仔细观察某个时间段,尝试解释为什么在这一天会有小波动,或者为什么在那一天又会突然上升。这才是数据有意思的地方——你对数据越了解,讲出来的故事也会越精彩。

在理解了数据的内容后,你需要在数据图表中对其中的细节作出解释。强调那些令人感兴趣的部分,引导读者去关注它们。过于简单朴素的图表对你自己而言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没有上下文背景,在其他人看来就会是索然无味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使用了R和Illustrator。R用于基础的搭建,而Illustrator用于图表的设计,指出数据中的重要部分。当然,本章中所涉及的图表类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们只和时间数据相关。而如果往图表中引入动画和交互,你又将掌握很多新鲜花样,大家将会在下一章中看到。同时你会了解一种新的图表类型——比例图。本章中所用到的编程步骤和设计原则同样适用于下一章,即使你用另一门语言来写代码。

————————————————————

(1) 在译者使用的Adobe Illustrator CS5版本中,打开R输出的PDF后似乎并未出现剪切蒙版,可以直接选择图表。

(2) 在Adobe Illustrator CS5版本中,打开R输出的PDF后似乎并未出现群组,可以直接选择图表。

(3) 图中纵轴数值是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举例来说,2e+09=2×109,其他值可类推。——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