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刘伯温的惊世预言

    中国历史上,有两本神乎其神的预言书:一本是唐代袁天罡、李淳风所著的《推背图》;而另一本,叫作《烧饼歌》,署名作者是刘伯温。

    为什么要叫“烧饼歌”这么奇怪的名字呢?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1368年的某一天,刚刚登基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在自己的皇宫里啃烧饼。

    乞丐出身的朱元璋早就过上了锦衣玉食的奢靡生活,烧饼随便吃,想吃甜的吃甜的,想吃咸的吃咸的,日子要多美有多美。

    正吃着,刘伯温来了。

    在这位大明第一智者、帝国首席策士的面前啃烧饼,毕竟影响不好,于是,朱元璋把吃了一口的烧饼扣在碗下面藏起来。

    召见刘伯温的过程中,朱元璋突然顽性大发,想起刘伯温种种神机妙算的往事,决定考一考他。于是,朱元璋发问:“先生,你对阴阳术数非常精通,能不能猜出我这碗底下扣着什么?”

    又玩这种无聊的游戏。刘伯温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却不敢违令,掐指一算,立刻吟出一句诗:“‘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陛下,我猜这是个烧饼。”

    朱元璋听罢立刻一拍大腿,“艾玛,贼拉的准!”于是,他得寸进尺,“那先生能不能帮我算算后世的事情?”

    这回刘伯温不干了——这种天机泄露出来,先别管老天爷会不会震怒,朱元璋绝对首先发飙——只得随口敷衍道:“茫茫天数,陛下您注定万子万孙,有什么好问的?”

    其实刘伯温还是偷偷泄露了天机,明朝最后果然亡于万历皇帝的儿子朱常洛和孙子朱由校、朱由检之手,岂不正是“万子万孙”吗?

    朱元璋当然听不出这个玄机,坚持要问。刘伯温没办法,只得把丑话说在前头:“泄漏天机,我的罪责实在不轻,陛下要是实在想听我算,请先赦免我的死罪!”

    朱元璋也不含糊,当下赐给刘伯温免死金牌:“你说吧,我罩着你。”

    吃了定心丸的刘伯温开始推算未来,只见他像跳大神一样,算一句唱一句:

    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

    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朱元璋立刻打断他:“我南京城防守如此严密,难道还用得着怕谁吗?”

    “都城虽然防守严密,但恐怕燕子会飞进来。”耐心地解释完,刘伯温继续唱: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这段顺口溜内容晦涩,令人不知所云,朱元璋听得似懂非懂。

    但是,对于后人来说,刘伯温的这段歌词并非无迹可寻,读懂之后,则实在令人震惊不已。

    因为在这段歌谣中,刘伯温准确预测了朱元璋身后大明王朝即将经历的历史!即燕王朱棣(年号永乐)在谋士姚广孝(秃顶人)的帮助下谋逆篡位的史实。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刘伯温去世几十年之后,连朱元璋也无缘见到,但它们确实发生了。

    刘伯温的这段歌谣长达一千多字,事后被集结成册,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便是《烧饼歌》的正文部分。

    如果《烧饼歌》仅仅预测了靖难之役,那或许并不足为奇,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甚至预测到了鸦片战争和慈禧当政。

    在刘伯温唱给朱元璋的歌谣里有这样一段话:

    草头人家十口女,又抱孩儿作主张。

    二四八旗难遮日,思念辽阳旧家乡。

    东拜斗,西拜旗。南逐鹿,北逐狮。

    分南分北分东西,偶遇异人在梦乡。

    草头,十口,不就是叶赫二字吗?而慈禧太后正是出自叶赫那拉氏!至于后面一句就更明显了,光绪皇帝6岁登基,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岂不正是“又抱孩儿作主张”?

    而“东拜斗,西拜旗。南逐鹿,北逐狮”,则预言了西方列强在中国土地上大肆划分租界和势力范围。当时的中国,可不正被西方列强“分南分北分东西”吗?

    连朱元璋都听得无明火起,咬牙切齿地问刘伯温:“胡人至此败亡否!”

    刘伯温没有直接回答,依然不急不慢地吟唱:

    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方罢手。

    这一句话是否让人想到19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并江山”?

    这样的歌词还有很多,在后来的历史中,它们都逐一应验。《烧饼歌》如同一部在历史发生前已经写就的历史书,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解读它,然后等着它发生。

    而在这本伟大的预言书上,只有一位署名作者,那就是——刘伯温。

    当然,这个故事很多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且不说真实历史中的刘伯温敢不敢用跳大神或者唱Rap的形式来回答朱元璋的问话,单说《烧饼歌》的预言本身,细心的朋友也会发现,预言的时间越靠后,用词就越模糊。可以说,如果不知道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联想能力不足够丰富的话,你是绝对猜不出这段歌谣预言了什么;相反,越接近明朝初年的预言用词就越明确,每一句都有所指的对象,绝不会产生歧义。

    而事实上,这个故事也的确是编的。和后世的许多奇书一样,《烧饼歌》是后人假托刘伯温之名写成的,成书时间也绝不可能在明朝初年。

    但问题是,明朝有那么多牛人,为什么偏偏要托名刘伯温,而不是李善长、王阳明、张居正、徐文长或者唐伯虎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明朝那么多牛人中,刘伯温无疑是最牛、最传奇的一位。在民间传说中,他不光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甚至能够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因此,如果非要给神奇的《烧饼歌》找一位神奇的作者,刘伯温无疑是最佳的人选。

    那么,这位传说中的《烧饼歌》作者,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伟大预言家,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刘伯温,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