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 起
博浪沙,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原阳县城东郊。
两千多年前,这里沙丘起伏,一望无际,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军队行进,也只能缓缓前进。再加上沙丘上荆棘丛生,野草遍地,星星点点的沼泽水洼,更是便于隐伏逃跑。
公元前218年,中国历史上的两位著名人物,正是于这里有了偶然的命运交错。他们中的一位,是开创中国封建制度的秦始皇,而另一位,则是后世被誉为“谋圣”的张良。
此时的张良,还使用着他的本名——姬公子。
那时的姬公子,风华正茂,血气方刚,他正积极地谋求着杀掉秦始皇,为此和他一同来到博浪沙的,还有位获邀而来、特意隐姓埋名的大力士。
然而,谋杀君临天下者,并非那么容易的事情。始皇帝喜好排场仪仗,出巡时肯定有大批文武百官随行,并配备秦宫卫士护驾。每次前往某地之前,斥候骑兵会先赶赴察探地形,清理道路;待形势安全,再返回通知后方车马继续前行。
而作为刺客的姬公子,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如何砸中皇帝的御车,而是如何躲过斥候骑兵的搜索——大力士身高八尺,很难不被对方发现。
如果埋伏到同一个地方,姬公子等人的目标就太过明显,但如果分开行动,在肃穆警戒的官道上,他们很难用信号联络对方。
邀来的大力士表示,姬公子大可安心待在河水边等待消息,他自己则躲在灌木丛中。待嬴政身死,姬公子就能从容脱险。
至于大力士,他似乎不大在乎自己的死活——他不是有意求死的蠢人,但更不甘心就此做秦王的顺民。
姬公子摇了摇头,他要亲眼看到嬴政被铁锥砸烂,目睹自己报仇的经过。
他选定了新的埋伏地点:博浪沙驰道转弯处有一块沙丘,这块丘陵居高临下,皇帝的车马经过时,必定要减速而行,缓缓通过。如此,他们的胜算就又增添了几分。
几日后,阳武城的兵丁开始全城大检索,姬公子立刻叫上大力士出城。他敏锐地意识到:始皇帝的队伍已经临近了。
找到那座沙丘后,姬公子先给大力士指明逃跑的路线,然后两人钻进灌木丛中,耐心等待目标的到来。
翌日清早,一阵杂乱的马蹄声惊醒了半梦半醒的姬公子。
马蹄声持续了很久,其间还伴随着几段呼喝。姬公子耳贴地面,听着马蹄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直到完全消失在嘈杂的车轮声中,他才放心地抬起头,向驰道的远处遥望。
嬴政称帝后,行周天子礼制“天子驾六”,即天子的车驾由六匹马牵引,同行的文武大臣和皇族亲眷只准坐四驾马车。找到了六驾马车,就等于找到了嬴政。
几刻钟后,一面漆黑的王旗出现在驰道之上,紧接着是两面、三面……
庞大的皇家车队,正朝着姬公子他们的方向缓缓驶来。几十辆马车插着黑旗在大路上接踵前行,竟轧得平坦的驰道吱呀作响。
眼见目标离自己越来越近,姬公子和大力士却躁动异常:三十六辆车驾中根本没有六驾马车,竟全部都是四驾马车,而且连制式、旗号都一模一样!
多年来刺客们连续不断的攻击,早已让嬴政学会了狡兔三窟的本领,狡诈如他深谙人生路上的凶险,即使身处万军之中,也不可能做到十全的保障。
黑色的长龙正在灌木丛中翻滚前行,它不断逼近埋伏在弯道的姬公子二人,身边的护卫旗号也越来越多。
荒凉的河畔肃杀寂静,只能听到栉比鳞次的车轮声和两颗狂跳不已的心脏。
就在姬公子心乱如麻时,不远处一辆四驾马车闯入他的视野:它和前后车辆并没有什么不同,但目光如炬的姬公子注意到了车夫身上与众不同的华丽穿着,还有周身明显多出其他车辆的护卫骑士。
嬴政,你果真在这里吗?
“姬公子,怎么办?”大力士心急如焚,怀中的铁锥已经被他焐得温热起来——再犹豫不决下去,他就要失去教训秦王的机会了。
决心已下,姬公子不再踟蹰,戟指眼前的这辆马车:“骑兵正中那辆,就是他!”
“好嘞!”大力士猛地从地上跃起,将铁锥高高举过头顶。
“暴君,受死!”
120斤的铁锥呜呜地摩擦着裹挟全身的空气,像一颗猛烈的流星,直直冲向懵懂前行的马车。
轰然一声,泥沙飞溅!
巨大的冲击闪过,马车的顶部毫无悬念地碎成了渣滓,凄厉的惨叫迅速响彻博浪沙,躲藏在车中的人已然血肉模糊。
“成了!”大力士抚掌呼道。
惊骇之下,整个车队都止住了脚步,在士卒们的“护驾”声中,秦军迅速跑向遇袭的车马,上万人的队伍顿时烟尘滚滚。
姬公子此时还没有完全从胜利的喜悦中清醒过来,他连着深吸了好几口粗气,却始终无法平复心底里沸腾的热情。
母亲,兄弟,韩国的百姓们,今日终于讨回血债了!
激动的公子跪倒在狭小的沙丘上,狠攥着双拳伸进泥土之中,几滴热泪悄悄划过俊美的面颊。为了这一天,他已经等了整整十年。
在那一刻,姬公子的思绪,回到了更久之前,从那时起,谋圣张良将缓缓地走上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