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玉泉山显圣
关公显灵
据《演义》描述,在曹操和孙权夹击下死去的关羽的魂魄仍然留在世上,悠悠漂浮于空中,飞向玉泉山普净所在之处。普净曾经在“千里独行”的场景中帮助过关羽,此时又助关羽成佛:
是夜,月白风清,三更已后,普净正在庵中默坐,忽闻空中有人大呼曰:“还我头来!”普净仰面谛视,只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左有一白面将军、右有一黑脸虬髯之人相随,一齐按落云头,至玉泉山顶。普净认得是关公,遂以手中麈尾,击其户曰:“云长安在?”关公英魂顿悟,即下马乘风落于庵前,叉手问曰:“吾师何人?愿求法号。”普净曰:“老僧普净,昔日汜水关前镇国寺中,曾与君侯相会,今日岂遂忘之耶?”公曰:“向蒙相救,铭感不忘。今某已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普净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后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如毛宗岗本所述,关公在普净的帮助下成佛,之后还会显灵,人们为其建造了庙宇。与之相对,在李卓吾本中,关羽是作为寺庙的伽蓝神而被祭祀的。如后文所述,关帝信仰是从关羽作为玉泉寺的伽蓝神被祭祀开始的。李卓吾本保留了关帝信仰最初的形态。成书于关帝信仰全盛期清代的毛宗岗本,将李卓吾本中作为伽蓝神的关公改写为关帝庙的主神。
图 10 当阳关陵
《演义》中的关羽此后也化身为神鬼出现,继续为蜀汉战斗。关羽首先附身于曾害过他的吕蒙,在庆祝夺取荆州的宴席上大骂孙权:
(孙权)于是亲酌酒赐吕蒙。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众将大惊,急救时,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皆下拜。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在这里,关羽的魂魄再次说出了关羽在死前骂孙权的话:“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对于关羽而言,孙权不过是“小儿”“鼠辈”而已。
关羽与曹操的因缘
孙权畏惧关羽,同时也害怕刘备报复,为了将关羽的怒气转向曹操,便将关羽的头颅放在木匣中献给曹操:
操开匣视之,见关公面如平日。操笑曰:“云长公别来无恙?”言未讫,只见关公口开目动,须发皆张,操惊倒。众官急救,良久方醒,顾谓众官曰:“关将军真天神也!”吴使又将关公显圣附体、骂孙权追吕蒙之事告操。操愈加恐惧,遂设牲醴祭祀,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门外,令大小官员送殡,操自拜祭,赠为荆王,差官守墓。(《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面对关羽,曹操开始搭话。而且,“云长公别来无恙”一句与他在华容道被关公放走时最初所言“将军别来无恙”基本相同。自建安五年(200 年)许都一别,到建安十三年(208 年)华容道上二人重逢,中间已相隔八年。曹操“将军别来无恙”的问候,让关羽想起他的恩惠,最终出于“义”而将他放走。自华容道一别,到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此处再会,已相隔 11 年。已经杀死吕蒙、吓倒孙权的关羽,面对“云长公别来无恙”的问候,却并没有伤害作为蜀汉和刘备最大敌人的曹操。不仅如此,关羽还在刘备枕边显灵,希望他讨伐东吴为自己报仇,而并不希望他与曹操对抗。曹操直到最后都对关羽尽礼尊敬,并且亲自祭拜关羽,还追赠了荆王之位。
孙权将关羽的头颅献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厚葬关羽,这是《三国志·关羽传》裴注引用的《吴历》中所载的史实。
关羽与曹操的因缘,至此落下了帷幕。
图 11 洛阳关林首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