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盐池之神

    解盐的制作方法

    作为晋商兴起之地的河东盐池(解池),由东西长约 20 千米、南北长约 4 千米的“禁堰”围住,北堤上有三道门。

    筑造禁堰的目的之一当然是防范偷窃,但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淡水流入。利用北高南低倾斜的盐池,盐田在北岸得以形成。唐代以后,河东盐池的制盐采用晒制法,即将盐水导入盐田,利用夏秋季节从中条山吹来的强风(盐南风)蒸发掉水分,使盐晶凝结。宋代以后,制盐技术和经营方式有所改良,但利用太阳和季风等自然力来制作解盐的方法基本没有变化。

    因此,为了祈愿有利于制盐的天气顺调,人们就在盐池设庙供神。池神庙以供奉池神的正殿盐池神庙为中心,西侧供奉着盐风神(风洞神),它被认为居住在作为季风源头的中条山洞窟里;东侧则供奉着中条山的神。不久之后,这里又出现了被认为是盐池守护神的关羽的庙。

    二 盐池之神 - 图1
    图 19 解州的盐田

    对解盐生产构成最大危害的是洪水,会导致周围河流将淡水倾注到盐池中。北宋元符元年(1098 年)发生了洪灾,人们花了八年时间,直到崇宁四年(1105 年)才将盐池修复,国家财政一度陷入危机。盐池修复之后,徽宗接受了百官的拜贺,赐予盐池神庙上书“显庆”二字的匾额,并为全部的神加封爵位。后文将要叙述的关羽打败蚩尤神的记载也在此时出现。关羽的封爵之一“崇宁真君”便源于其在崇宁四年修复盐池的功绩。

    元朝灭南宋后,盐税在税收中占到了八成。与宋代不同,元代是中国历史上号称军事实力最强的朝代,尽管仅仅维持了不到一百年就灭亡了。元代实行蒙古人优先的政策,汉人官僚遭到区别对待,无法担任高级官职,因此,秦以来传统的以文书行政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无法充分运作。元代以盐税和东西方贸易作为经济基础,这为邻近都城大都(今北京)、经营解盐的晋商提供了极好的商机。

    二 盐池之神 - 图2
    图 20 池神庙

    与蚩尤神战斗

    晋商的势力在元代进一步壮大,关帝信仰随之盛行。他们在各地经商时修建关帝庙,并且常常在其中设立表演戏曲的舞台。与士大夫阶层不同,不识字的商人佣役和老百姓通过戏曲接触到关帝信仰,并逐渐普及开来。

    元代曾一度废止科举取士,许多汉族士人遂成为元曲创作者。戏曲《关云长大破蚩尤》演绎了晋商信奉的关羽大战阻碍盐生产的蚩尤神的故事,其梗概如下:

    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 年),解州奏解盐出于池,岁收课利以佐国用。近水减盐少,亏失常课。皇帝遣使者前往视察,使者遇一老人,名唤作城隍神,告之曰:“盐池之害,乃起于曾败于黄帝之蚩尤神。”黄帝遣近臣吕夷简往解州,梦中现蚩尤神,曰:“吾今将盐池之水拘摄枯干,教民间百姓无盐食之苦。圣人得知亦与吾神立庙,那其间风调雨顺,黎民乐业;若不与吾神立庙,我冰雹乱下,损坏田苗。方称吾平生愿足。”侍臣王钦若曰:“蚩尤,邪神也。臣知信州龙虎山张天师者,能使鬼神,若令治之,蚩尤不足虑也。”于是召天师赴关上,与之论蚩尤事。对曰:“此必无可忧。自古忠烈之士,殁而为神。蜀将军关某忠而勇,陛下祷而召之,以讨蚩尤,必有阴功。”未几,一美髯武人现于空中,受命而去。忽一日,大风阴暗,白昼如夜,阴云四起,雷奔电走,似有金戈铁马之声,闻空中叫噪。如此五日,方云收雾散,天晴日朗,盐池水如故。(《关帝录古记·关云长大破蚩尤》)

    随着关帝信仰的普及,出现把晋商信奉的关羽和盐池联系在一起的传说是很自然的事情。《关云长大破蚩尤》生动地描绘了关羽作为贩盐晋商守护神的形象。晋商为了拿到盐而居住在解县时,一般会拜访关帝庙以祈求旅途安全、生意兴隆。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之后,晋商便兴建关帝庙,上演与关羽相关的戏曲,向自己的守护神祈愿,同时也将该信仰四处传播。关帝信仰经过晋商的不断传播而扩大,关羽不仅是国家守护神和佛教伽蓝神,而且成为晋商的神(即财神),并进一步演变为拥有多种神通的神。

    作为元帅神的关羽

    作为拥有多种神通的神,关羽的神格之一是元帅神。所谓“元帅神”,是五代、北宋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型武神,他们为雷法所驱使,拥有特定的兵器。例如赵元帅的兵器是铁鞭,关羽神化而成的关元帅的武器则是青龙刀。本来与关羽毫不相干的赤兔马,也由此确定了与关羽之间的联系。

    在通常认为成书于元末明初的道教经典《道法会元》中,关羽作为巫术仪式上率领神兵驱赶邪鬼的元帅神之一,被称为“丰都馘魔关元帅”。作为丰都(地狱)之神的关元帅在此阶段已是红脸的形象,胯下骑着赤兔马,与温元帅、马元帅、赵元帅一同构成所谓的“四大元帅”,是宋元时期有代表性的神将。

    记述北宋王则之乱的神怪小说《平妖传》中对关元帅有如下描述:

    忽见皇太子背后闪出一尊神道,怎生模样的?有《临江仙》为证:
    “眉似卧蚕丹凤眼,面如重枣通红。钢刀偃月舞青龙,战袍穿绿锦,美号是髯公。一片丹心悬日月,扶刘佐汉成功。神灵千古播英风,馘魔称上将,护国显神通。”
    这尊神正是义勇武安王馘魔上将关圣。从来圣天子百神呵护,这日正轮着关圣虚空护驾。(《平妖传》第十五回)

    这里令笔者感兴趣的是,关羽被称作“义勇武安王馘魔上将”,作为百神之一受到差遣。由宋徽宗御赐并被元、明两代继承的“义勇武安王”这一来自朝廷的封号,与道教经典《道法会元》中确立的“馘魔上将”结合起来,形成了关羽作为元帅神的称号。作为关元帅的关羽成为宋元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神将,同时在文学作品中也继续附带着朝廷赐予的封号。

    但现在的“四大元帅”中已经不再包括关羽。关羽在民间信仰中受到重视,但道教中元帅神的地位未必很高。随着其地位在明清时期的提高,关羽就逐渐不再被纳入元帅神当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