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晋商的崛起
盐的专卖
在解县出生使关羽成为财神。在关羽的出生地解县,现在仍保留着关圣庙,并成为道教关帝庙的代表之一。关圣庙的修建可以追溯到北宋初期。北宋时期关帝信仰扩大的第三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晋商的关帝信仰。
如前所述,关羽的出生地解县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盐产地。日本是被海包围的岛国,有“赠敌以盐”的说法。尽管如此,武田信玄依然曾为盐的不足而苦恼,可见盐是很难得到的。另外,英语中“salary”(薪酬)一词的词源是拉丁语中的“sal”(盐),因为古罗马用盐支付薪酬。这些都反映出盐在古代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采盐的场所是有限的。西汉武帝时期,巨贾出身的桑弘羊提出实行盐的专卖制度,并从此推行开来。国家向作为生活必需品的盐征税,导致民众因生活负担加重而日渐穷困。而且,在儒家观念中地位低下的商人向民众贩卖食盐,这种与民争利的行为遭到了儒士的反对。在武帝之后的昭帝时期,御史大夫桑弘羊与遵从外戚霍光主张的“贤良文学”等儒士围绕是否实行盐铁专卖展开了争论。这场争论由桓宽整理为《盐铁论》,流传至今。此后,儒家士大夫也会不时批判盐的专卖,但由于专卖能够带来可观的收入,中国历代王朝都沿用盐的国家专卖制度。
图 18 盐池关帝庙
关羽所在的三国时代也实行盐的专卖。蜀地产井盐,即从井中汲取盐水精制为盐,但其产量比不上解盐。诸葛亮任命他所信任的王连为司盐校尉,负责盐的专卖。而且,诸葛亮在南征时也努力收复被少数民族控制的盐产地,南征结束后委任张嶷推进此事,将盐的专卖作为蜀汉财政的一大支柱。刘宋时人刘敬叔所著《异苑》中记载了用于生产盐的天然气井与诸葛亮相关的故事:
蜀郡临邛县有火井,汉室之隆则炎赫弥炽。暨桓灵之际,火势渐微。诸葛亮一瞰而更盛,至景曜元年,人以烛投即灭。其年蜀并于魏。
汉朝是以红色为象征色的火德之国。东汉末年,随着汉室的衰微,火井的火势也日渐衰弱,而诸葛亮使汉室和火势重新旺盛起来。不过,蜀汉灭亡之年为炎兴元年(263 年),《异苑》的记述有误。从“炎兴”这一年号便可看出蜀汉末期的政治观念。
盐成为与国家兴衰相关的重要财政来源。由于盐是生活必需品,无论其价格上涨还是下跌,对民众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国家衰败时,盐的价格就会因为税目滥增而上涨,结果就是导致售卖私盐的商人横行跋扈。尽管政府有严厉的惩罚措施,但不久之后这些商人中就出现了拥有武装并公然抗法的人。作为唐朝灭亡一大推动因素的王仙芝、黄巢起义,就是由售卖私盐的商人王仙芝发动的。
宋代严格地实行盐的专卖制度,即“榷盐法”,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都由国家执行。唐代以前的古代国家以农业生产作为立国之基础,而宋代以后的中世国家则重视商业,注重由国家独占商业利益。但宋代军事实力较弱,逐渐陷入了军费不足的困境,经常需要向商人求助。不久之后,盐的专卖制变为“通商法”,即国家将售盐业务委托给商人并从中征税。晋商的势力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壮大的。
晋商
“晋商”是指出身于山西、陕西两省的商人和金融业者,在明清时期,他们与南方的徽商(新安商人)成为中国商业界的两大势力。晋商与清朝的关系尤为密切,他们依托自己的财富垄断了票号(汇兑行业)、钱铺(汇兑、银行业)等金融业。其活动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华北、华中地区,到 1905 年前后的清末,北京的金融业店铺中大约一半都是由晋商经营的。众所周知,蒋介石是盐商的儿子,在经济上支持他的孔祥熙则是晋商出身。
“士农工商”的说法在日本也有,由此可见商人为儒家所贬抑的地位。尽管如此,山西还是有很多商人,《五台县志》是这样解释其原因的:
晋俗以商贾为重,非弃本而逐末,土狭人满,田不足于耕也。
自古以来,山西的耕地不足而人口众多,因此当地人不得不转而从事商业。就地理位置而言,山西位于从西域到长安的丝绸之路的延长线上,而且占据了该路线与从今乌兰巴托南下经大同、开封直通广东的南北交通线交叉的交通要冲位置,因此自古以来就商人辈出。
另外,山西也是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对峙的军事要地,战事所需的庞大军费就是由盐商负担的。宋朝与北方民族之间长期交战,利用盐的专卖保证了边境军需用品的供应。随着范祥的盐政改革而实施的“通商法”规定,国家在将盐卖给商人时征收一定的税,之后则允许商人自由销售。但其销售区域(即通商区)是由国家划定的,不能到其他的通商区进行销售。晋商向边境输送银、铜钱以及粮草,以此换取盐的销售许可证“盐引”,持盐引到生产地取盐售卖。作为京城与边境之间最大的盐产地解池的盐商,晋商开始崭露头角,借助“通商法”迅速发展壮大。
晋商在从事商业活动时,将同乡关羽作为守护神加以崇拜。被儒家贬抑的晋商将义神关羽作为守护神,其目的在于宣扬自己的地位。宋代财政收入的八成用于军费,而盐税在税收中占了五成。从事售盐生意的晋商,由此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正是因为关羽是他们的守护神,宋代朝廷在战争之际遂向关羽祈愿。关帝信仰作为联系商人与国家权力的手段而日渐扩大。
宋代关帝信仰的发展,比起前面所揭示的第一个原因(为应对北方民族入侵,作为国家守护神而受到很高期待)和第二个原因(三国故事的普及,朱子学确立蜀汉正统论),更重要的因素是晋商的关帝信仰及其实力的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