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佛教的伽蓝神
天台宗玉泉寺
关羽在唐代开始作为神受到祭祀。湖北省当阳县(今当阳市)城西 30 里外的玉泉寺靠近关羽殒身之地,在那里,关羽以守护佛的伽蓝神(与日本寺院中被称为“某某天”的婆罗门教诸神相同)的身份受到祭祀。
玉泉寺中所置祭祀伽蓝神关羽的庙被称为“显烈庙”。玉泉寺是天台宗创始人智顗于隋文帝开皇十二年(592 年)创建的。智顗以《法华经》为中心整理汉译佛典,发现了释迦教育上的方便之道,即将其中包含的教理和实践方法的差异与弟子的能力相适应,于是他将其系统化地总结为从高到低的“五时八教”。不久之后,“五时八教”经最澄传入日本。比起现在普遍崇拜关羽的道教,天台宗这一佛教宗派对关羽的神化更早。
图 13 当阳玉泉寺
玉泉寺中所保留的与关羽相关的最古老的文献,是董挺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 年)写的《重修玉泉寺关庙记》:
智顗禅师者至自天台,宴坐乔木之下,夜分忽与神遇,云:“愿舍此地为僧房。请师出山,以观其用。”指期之夕,万壑震动,风号雷虩。前劈巨岭,后堙澄潭,良材丛仆,周匝其上;轮奂之用,则无乏焉。惟将军当三国之时,负万人之敌,孟德且避其锐,孔明谓之绝伦。其于徇义感恩,死生一致,斩良擒禁,此其效也。呜呼!生为英贤,殁为神明,精灵所托,此山之下。邦之兴废,岁之丰荒,于是乎异。
据此,由天台山来到此地的智顗遇到了自称关羽的神,并提出愿将其拥有的这块土地送给智顗。而且,关羽的神灵还拥有左右国家兴废和作物收成的威力。文中还记载,玉泉寺内的显烈庙是在唐玄宗时期修建的。
图 14 当阳关陵
另外,南宋咸淳五年(1269 年)成书的以天台宗为正统的佛教史书《佛祖统纪》中记载,智顗向隋炀帝奏请将关羽封为伽蓝神。尽管这显然是后来的附会,但我们可以认为,关羽在佛教中的地位是由天台宗确立的。
另一方面,唐人范摅的《云溪友议》中有关于玉泉寺中供奉的三郎神(又称“关三郎”)十分灵验的记载。例如先吃厨房中食物的人,脸上会现出手掌印;又如,侮辱神的人会遭遇长蛇毒兽作祟。五代(907—960 年)时人孙光宪的《北梦琐言》中也记载,唐末咸通年间(860—874 年),长安坊间流传着“关三郎率鬼兵入城”的流言,遭受其害者“寒热战慄”。因此,清人俞正燮在《癸巳存稿》中认为,玉泉寺之神灵乃关三郎而非关羽。但在这一时期,把关三郎和关羽当作同一个神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不久之后,关三郎就分离出去,成为《演义》中关羽的三儿子关索。无论如何,我们大概可以推测,关羽在唐末被视作恐怖的阴间鬼将,这与其作为守护佛殿的伽蓝神的身份是相称的。实际上,现在中国的寺院中也有很多是将关羽作为伽蓝神来供奉的,甚至在像北京的雍和宫那样的藏传佛教寺院中也是如此。
武成庙从祀
玉泉寺的祭祀活动属于私祭。与之相对,关羽也得到过国家祭祀,尽管只有短短五年。到宋代,才真正出现了对关帝的国家祭祀。关羽曾在武成庙中作为太公望吕尚(在日本是钓鱼之人的代名词,但实际上是辅佐周武王讨伐殷商的军师)的从祀而得到共同祭祀。
天宝十四年(755 年)开始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力走向衰落。对此感到忧心的肃宗于上元元年(760 年)封太公望为武成王,将太公庙升格为武成王庙,使之与祭祀孔子的文宣王庙达到同一级别。当时,仿照文宣王庙中以孔门十哲(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予、子贡、冉有、子路、子游、子夏)为从祀的做法,也选了古今名将十人作为武成庙的从祀。这十人是:孙武(孙子)、吴起(吴子)、田穰苴、乐毅、白起、韩信、张良、诸葛亮、李靖、李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中,只有诸葛亮一人入选。
关羽成为武成庙的从祀是在建中三年(782 年),作为古今名将六十四人之一,以蜀前将军、汉寿亭侯的身份享有国家祭祀。这是关羽作为武神得到国家祭祀的开始。但此时作为从祀的三国时代武将并非只有关羽一人。诸葛亮自然在列,此外还有张辽、邓艾、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陆抗、羊祜和杜预。关羽在唐代并非受到特殊信仰的神。而且,这种从祀也于贞元二年(786 年)中止。关羽作为武神受到官方祭祀的时间极为短暂。
在唐代,关羽在其死去之地附近的玉泉寺中作为伽蓝神受到祭祀,但由国家祭祀的时间只有短短五年。而且,后世成为主流的道教的关羽祭祀尚未开始,可以说,当时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关帝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