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国家祭祀
水神
明代中叶以后,在国家面临“北虏南倭”外患的情况下,晋商努力承担边境地区的军事物资供给,由此加强了与国家的联系。其结果是,他们赢得了盐法改革带来的便利,得以进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扬州及长江流域。于是,晋商逐渐发展成为与徽商并列的中国两大商人势力之一。晋商商圈的扩张,与关帝信仰的扩大直接相关。
晋商新开发的商圈长江流域不仅是经济中心,也是出版业的中心。元末明初,将据称由罗贯中整理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大量印刷并普及的,也是长江流域的出版商。晋商有可能对出版业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其表现之一就是未描写关羽之死的嘉靖本第二版的问世。不描写关羽离世的场面,与《源氏物语》中未描写光源氏之死是一样的。《三国演义》中只有关羽得到了这样的待遇,体现了其特别的主角地位。
还有一些版本用青龙偃月刀沉入池塘和赤兔马之死来暗示关羽之死。如前所述,青龙偃月刀被比作“王者之剑”,关羽从而成为剑神。但从关羽与盐池的关系来看,也可以指出他作为水神的特点。关羽战胜蚩尤神,便是这一特点的显著反映。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 年),积极治理黄河的总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驯于万历十八年(1590 年)奏请赐予关羽封号,原因是关羽曾在治河过程中显灵。在明代,关羽作为帮助治河的水神而受到信奉。
潘季驯与关羽信仰的最初接触,可以追溯到隆庆五年(1571 年)。当时他赴邳州(三国时代的下邳)治水,当地民众认为,金龙四天王(俗名谢绪,宋代人,宋亡时投水而死,不久之后在治水时显灵)与其手下以及武安王关羽守护着这片土地,因此应该向他们祈祷。潘季驯一开始将这些话斥为迷信,拒绝举行祭祀活动。但黄河泛滥,工程无法进行,无奈之下只好祭祀祈祷。神附体在孩童身上,告知人们黄河恢复正常的具体时日。人们听到预言便安心了,工程顺利进行,在预言之日得以完工。潘季驯认为是皇帝的至德得到了河神的感应,河神本来就是国家祭祀的对象,而且下邳是三国时期关羽拼死守卫的土地,因此他向皇帝请愿赐予匾额并修建庙宇。
图 21 邳州土山关帝庙
之后,在潘季驯治水时,关羽也曾显灵帮助工程顺利进行。万历七年(1579 年),淮安的治水工作陷入困境,潘季驯发誓治水不成功便不回去。当天夜里,关羽出现在他的梦中,赤面美髯的将军告诉他工程一定会成功。其侍卫老兵则拿着扫帚边扫地边说:“这位是武安王云长公。”潘季驯慌忙起身,想到“掃”(扫)与“埽”(治河的工具)相通,便确信关羽将会助力。治水成功后,当地便修建了关帝庙,但庙宇的建设并非只依靠潘季驯的捐赠,此外还有巡抚江一麟、镇守总兵汤世隆等众多官员的捐赠。
在邳州民众请求向关羽祈祷时,潘季驯一开始是拒绝的。但在治水的过程中,他意识到应该利用人们对关羽的信仰,便积极提倡祭祀关羽,使治水取得了成功。此时,晋商已经进入了淮安。潘季驯通过对晋商守护神关羽的尊崇,促使晋商帮助自己治水。官、民、商以关羽信仰为纽带结成一体,共同完成了治理黄河的工作。由此,我们便可以窥见关羽信仰与晋商一同扩及运河地区(包括漕运路线)的原因。
白马庙
于是,最初本来是民间信仰的关羽信仰,随着晋商的努力而渗透到官僚阶层中。在明代,对关羽的国家祭祀也发生了变化。
如前所述,在唐代,关羽作为武成庙中太公望吕尚的从祀只有短短五年时间。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 年),关羽再次成为武成庙的从祀。其后,关羽也继续作为武成庙的从祀,但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废掉了武成庙。
身为臣子的人拥有帝王称号属于僭上,基于这个原因,朱元璋剥夺了以孔子的“文宣王”和太公望吕尚的“武成王”为代表的全部封号。关羽也不例外,他的封号又恢复为蜀汉赐予他的谥号“壮缪侯”。
但关羽此后的发展趋势与其他武将有很大差异。关羽立功的故事逐渐形成,例如朱元璋在鄱阳湖打仗时,关羽派十万阴兵协助他击败陈友谅(元末群雄之一,大汉政权建立者),由此立下功绩;又如成祖永乐帝北伐本雅失里(北元皇帝)时,关羽骑白马在阵前带路。因此,在明太祖洪武年间,金陵(今南京)城内就已经修建了专门用于国家祭祀关羽的庙,即白马庙和月城庙。于是,关羽在明代的祭祀典礼上占据了新的重要地位。
白马庙和月城庙都是国家祭祀关羽的庙,但待遇并不一样。五月十三日是关羽的生辰,在这天,两座庙的祭祀仪式都由朝廷太常寺的堂上官主持,但每年春夏秋冬及年末的五祭,则由顺天府官只在白马庙举行祭祀。另外,国家的重大事件全部在白马庙告祭(举行祭祀,将事件告知神);而在月城庙,则只针对国家的重大灾害进行告祭。由此可见,白马庙的规格更高一些。
这是因为白马庙是儒教体系的武神庙,理应每年定期举行官方祭祀,以追思忠烈武勇的关羽之威德;而月城庙是道教体系的公祭庙,祈祷的是都城的安全和民众的增福救安,以及拯救国难大灾。白马庙被纳入了以儒学为基础的国家祭祀,到明亡为止的二百多年间,每年都举行国家祭祀。不久之后便产生了如前所述的讲述白马庙名称由来的故事,即骑白马的关羽的神灵保卫远征漠北的永乐帝的军队。
于是,随着晋商的势力在明代飞跃式的发展,关羽信仰不断扩大,最终达到了在白马庙接受以儒学为基础的国家祭祀的程度。但在明代,关羽的身份并不仅仅局限于儒教的武神。明代的万历帝赐予关羽的封号是“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这是中国历代皇帝赐予关羽的所有封号中最具道教特色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