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内克尔倒台

    1789年6月27日,神职人员和贵族加入第三等级之后,国民议会遂着手开展工作,正式决定当务之急是制定宪法。7月7日,国民议会成立了立宪委员会,并任命了30名议员;7月9日,国民议会更名为国民制宪议会(Assemblée nationale constituante,意为起草宪法的议会)。7月11日,拉法耶特侯爵提议在未来的宪法中附上《人权宣言》作为序言。

    革命派相信前不久的皇家会议上国王已经俯首下心,现在由他们掌控大局,于是开始采取行动。往后三年的事实证明,他们确实统揽全局。但是当下,也就是大革命的最初阶段,他们平静有序的行动即将遭受打击,因为国王采取了相关措施,似乎表明他打算动用武力镇压革命派。6月26日,国王征召了六个皇家军团,7月1日又召集十个团。不久之后,巴黎地区集聚了大约3万名士兵,其中多数是受雇于君主的外国军队。目前尚不清楚国王是否有意采取反革命的政策,如果是这样,他又是否为镇压革命深谋远虑;又或者,他是否仅仅是听信于宫廷中强硬分子未经缜密考虑的表态,主谋当属王后·安托瓦内特和他的兄弟普罗旺斯伯爵与阿图瓦伯爵。

    倘若借机动员军队,那么半军事化管理的驻守巴黎的法兰西卫兵(Gardesfran?aises)部队 [26] 必定不听指挥,甚至趋于叛变。事实上,动员军队的号令一旦发出,法国卫兵的叛乱可能在所难免。(眼下的法兰西卫兵部队全是志愿兵,大都拥护革命运动,因财产资格应征入伍,故都属于资产阶级。)更为深入地看,凡尔赛政治事件的消息造成了大众的兴奋与骚动,无疑是上述后果的导火索,这一点似乎很清楚。很多巴黎人漫无目的地乱转,其中不少人在皇家宫殿(奥尔良公爵府)为年轻的革命派演说家激动人心的讲演所吸引。6月27日,法国卫兵队的五个连打破等级界线,与人群友善往来。十名叛变者因无视纪律被关押于圣日耳曼德佩修道院,但4000名巴黎人涌入监狱开释了他们。

    巴黎的大骚乱归咎于面包价格的急剧上涨和失业人口的大幅增加。面包是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食物,其支出通常占工薪家庭生活预算的一半;在诸如1789年7月的危机时期,购买面包的费用甚至可能占到家庭预算的80%。因此,面包的供应和价格在革命进程中成为了决定性因素。整个大革命期间,食物短缺和因粮食问题引发的骚乱经常发生,夏季尤为频繁,特别是在所谓的“清仓”期(字面上取“清仓”之意,即上一年粮食库存耗尽与新一季庄稼尚未收获之间的档口期)。碰巧在7月14日,面包的价格大幅度上涨,高于18世纪以往任何时候。

    随着革命的进行,巴黎民众的需求逐渐控制了革命的走向,尤其是他们对面包的需求。每当发生粮食危机,巴黎民众和周边地区的消费者与乡村地区生产粮食的农民之间必然产生冲突。每一次粮食危机都随时可能将革命进程引入末路。

    国王调动军队的行为让国民议会大为惊恐。7月8日,米拉波要求他们撤出巴黎,由资产阶级的民兵组织取而代之;7月9日,国民议会投票呼吁国王撤军。

    翌日,国王终于有所回应,他即刻声明动员军队的唯一目的是维持巴黎的秩序,并为国民议会的辩论活动提供保护。一天后,7月11日,国王免除了内克尔的职务,命他离开法国,同时遣散了所有相关的自由派内阁成员。看上去王后和国王的兄弟们转败为胜,即将向革命势力宣战。然而,尽管布勒特伊男爵领导的新一任内阁完全奉行反革命主义,却似乎毫无行动计划,而国王似乎也完全不知道解雇内克尔会带来什么后果。

    内克尔遭驱逐出境的消息传入巴黎民间,无疑引起了大范围的恐慌。对富裕阶层而言,这似乎意味着国家的破产,更意味着贪婪食利者的倾家荡产,因为这些人依靠投资国家公债赚取收益而活,也就是公债券(rentes)。(很有必要搞清楚的一点是,大革命既影响了穷人,也影响了富人。长期以来,历任国王一直通过向民众发放贷款弥补财政预算中频繁出现的资金缺口,而买入贷款者正是相对富裕的人。换言之,财富是革命爆发前的核心问题,而且不论是好是坏,它在整个革命进程中都是如此。)对普通民众而言,罢免内克尔引起的危机感和不确定感似乎预示着粮食短缺和饥荒问题。骚乱遍布巴黎。街头演说家在皇家宫殿呼吁民众反抗压迫;在杜伊勒里花园转来转去的群众遭到了国王雇佣的德意志皇家兵团的袭击。巴黎正在奋起反抗,或者更确切地说,巴黎正力图武装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