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终端:用户价值实现的引擎

    以iPhone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终端引爆全球市场,引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性能的不断提升、价格的持续下降以及终端种类的日趋多样化,奠定了用户高速增长的有力基础。

    1.性能与功能的不断提升带来良好的客户体验

    基于个人信息处理功能智能化的第一代智能电话正在被基于网络的新一代智能终端所替代,智能终端呈爆发式增长。其中最主要的终端——手机,其硬件功能不断加强,高分辨率的大屏幕显示、高像素的摄像头、灵敏的触摸屏,处理器从单核、双核到四核,等等;而整体的功能和体验也不断加强。手机已经不仅仅是具有基本的通话功能的通信和信息接入工具,更具备生活辅助和行为辅助等多种功能。

    2.终端多元化极大拓展了受众面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终端日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包括手机,还包括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车载导航、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上网设备)、智能电视、游戏机、移动相框等各种手持移动终端。而作为接入媒介的数据卡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包括USB接入卡、笔记本电脑内置数据卡、PCI Express数据卡等。

    伴随着人际通信逐步向人机通信、机机通信延伸,集成于各种设备中的通信模块或者各种应用于不同通信场合的终端形态将不断涌现,车联网终端、物联网终端等各种多元化终端形态将成为未来终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终端的多元化极大拓展了移动互联网的受众面,也极大地丰富了移动互联网应用。

    3.“终端+应用”模式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带来网络应用服务与终端软件平台的深度耦合,显著表现为终端软件平台厂商对终端应用的排他性深度定制,这种非完全源于技术原因的耦合行为深刻影响产业发展:一是革新了制造业发展模式,服务与终端(软件)制造实现一体化发展,应用商店、网络应用服务成为智能终端的必备要素,业界企业纷纷转型,如以服务提升制造价值的传统消费电子企业苹果和借由服务和软件整合产业、进而引领制造发展的谷歌。二是革新了服务业发展模式,“应用程序商店”取代“围墙花园”带领生态系统走向开放,以i-mode和移动梦网为代表、以移动网络为中心的“围墙花园”模式被颠覆和超越。三是跨界融合引发产业重构,终端厂商和互联网公司借由移动终端切入到移动通信领域,电信运营商在通信领域仅存的贴近用户和理解用户感知的优势被颠覆,在新一轮的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同时移动终端的融合性让移动VoIP、移动即时消息与互联网服务融为一体,对基本的移动通信业务产生替代,电信运营商原有的商业模式受到巨大冲击。

    案例:iPhone五年,手机生态系统大变迁(1)

    5年前的6月29日,一款名为iPhone的手机正式面向公众发售。那时候,可能还没有多少人意识到由它引领的一股智能手机热潮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5年后的今天回首望去,智能手机在短短几年间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整个行业的生态系统、市场的游戏规则、用户的使用习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1.变迁一:终端厂商的洗牌

    苹果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全新的体验和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产业而言,以苹果终端为代表的发展趋势还引发了终端厂商的洗牌。

    移动互联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的不断涌现,使传统的厂商已经不再独霸一方,一些传统的电信设备商、互联网企业乃至家电企业开始强势进军终端领域。“跨界”成为这一轮洗牌最醒目的关键词。

    在这一轮洗牌中,我们看到了英雄迟暮,以北欧巨人诺基亚为代表,在移动互联时代把脉不准,逐渐走向衰退;我们看到了新贵崛起,苹果从用户体验之细微处出发,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强势创新,以火箭般的速度迅速崛起;我们看到了群雄并起,电信设备厂商华为、中兴,互联网厂商小米、阿里巴巴、百度,依靠自己或在硬件、或在营销、或在互联网基因、或在渠道等方面的优势,纷纷加入游戏。

    在这场游戏中,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无形中也促进了产业的发展。面向未来,移动智能终端厂商将何以为继?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鸿祎表示,只有三种公司能获得发展:第一种是富士康这样的手机代工厂,所有的厂商做手机都需要找他们代工;第二种是三星、高通这种核心硬件厂商,行业中所有公司做手机的核心硬件——屏幕、CPU、闪存都要找他们买;第三种就是苹果,有品牌议价能力和设计能力。

    2.变迁二:电信运营商的转型

    “不做‘哑管道’,要做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这是电信运营商的转型目标。与其说这种转型是运营商寻求自身突破所为,不如说是受外部压力所迫。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启,在苹果等厂商的强势崛起以及用户各种“无极限”体验需求的驱使下,电信运营商才踏上了转型这条“不归路”。

    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为了适应数据服务增长的需要纷纷推出了手机音乐、阅读、电视、位置等服务。但是坦白地说,除个别外,大多数业务品牌效应不足,用户规模相对有限,并没有获得太大的竞争力。而苹果、谷歌等传统的IT和互联网企业进入该领域,以App Store为代表的应用商店为用户提供了大量优质的第三方应用。这些服务绕过了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面临被边缘化的尴尬,在管道价值日益萎缩的同时,其管道的服务水平还备受诟病。于是,转型成为必然。

    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之“综合”显然不仅只存在于“信息服务”,还在于终端、应用开发、网络、渠道、商业模式、机制体制等各个环节,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将使创新能力受制。现在,国内各大运营商各种业务基地并未取得突破性发展,也正是由于没有完全打破以上这些藩篱。

    移动互联网还在高速发展,运营商的机会犹在。转型这一出现多年的概念并没有过时,而是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

    3.变迁三:应用开发者的机遇

    在以往的功能机时代,受限于手机本身的配置,用户往往要从CP、SP那里获取内容和服务。而智能手机的出现,直接催生了各种App Store的兴盛,用户不再关注哪家CP或SP提供的内容更好、服务更优,而是热衷于讨论哪家应用商店里的哪个应用最受欢迎。可以说,智能手机让各种App应用寻找到了一块最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地,为众多应用开发者打开了一扇机遇的大门。

    如今,除了苹果,很多智能手机都有自己的应用商店,例如,摩托罗拉的智件园、酷派的Coolmart,三星、诺基亚等公司也都为自己的用户提供应用下载,电信运营商也在积极打造各自的应用商店。形形色色的App Store让应用开发者有了一个展现自己、接近用户的平台,而类似“愤怒的小鸟”这样大获成功的案例,更是点燃了不少开发者的热情和希望,各种应用创新大赛也鼓励更多的团队和个人开发者进入应用开发领域。事实上,很多有创意的个人开发者及团队已经因为App的模式尝到了甜头,而在以前,这种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截至2012年6月,苹果公司的App Store中应用总数已经达到65万,总下载量超过300亿,苹果为应用开发者支付的分成收入也达到50亿美元。相信App应用这个因智能手机而获得发展的市场,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能为开发者创造更多的机遇。

    4.变迁四:互联网企业跨界竞争

    互联网厂商“跨界”移动互联网堪称是如今互联网产业最“时髦”的事儿。不仅有阿里巴巴、百度、盛大相继进入手机市场,最近一段时间,更有奇虎360和小米科技在微博上针对智能手机的“口水战”引得无数网友围观。

    为什么互联网厂商扎堆手机业?这正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魅力所在。苹果iPhone的横空出世,给业界带来了“终端+应用”的全新商业模式,而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是给这一模式的成熟和演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看到了美好市场前景之后,拥有平台以及用户资源的互联网厂商开始“瞄准”手机市场。

    对于互联网厂商而言,智能手机其实并不是最终的盈利对象,小米科技雷军就曾公开提出了硬件“零利润”的口号。与传统手机制造厂商不同,互联网厂商并不想从手机硬件上赚钱,而是想占据智能手机这一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以结合应用的增值服务为盈利重点。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为王”,促使互联网厂商在App应用上的布局逐渐展开。腾讯不仅与手机厂商合作推出内置腾讯应用的QQ手机,还加大力度在各大应用商店推出多种App应用,涵盖安全、社交、游戏、浏览等多个领域,以期抢得市场先机。

    卖手机、做应用,互联网厂商的跨界转型,无疑给原本火热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又添了一把柴,一方面将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成熟发展;另一方面也将给包括运营商、终端厂商以及App应用开发商在内的产业链各方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

    5.变迁五:用户行为发生巨变

    几年前,如果你发问:相信不相信手机能让你实现网上购物、随时随地上网、看电影、上QQ、导航、进行商品比价?可能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不太相信。可是,智能手机的出现让这些轻松实现,而且能做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如今,人们使用手机的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打电话、发短信曾经是手机最常被使用的功能,但现在,用户特别是很多智能手机的用户,每天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时间已经超过了通话时间。近日,英国O2公司调查了2000名智能手机用户的手机使用情况,结果显示,手机功能使用最多的是浏览网页,其次为登录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游戏和听音乐分列第3和第4位,通话列手机常用功能第5位,一天用时12.08分钟,而前4项功能的使用时间加起来将近2小时。

    中国的用户情况也与之类似,2012年第1季度,谷歌与市场调研机构IPSOS(益普索)共同对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的智能手机用户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56%的用户每天至少使用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一次,主要行为依次为使用搜索引擎、登录社交网站、收发电子邮件及登录视频分享网站。

    消费者使用手机的习惯发生了变化,对商家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像手机淘宝这样移动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正是基于人们手机购物习惯的逐渐养成,而用户对智能手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让更多的广告商将智能手机作为和用户沟通的最佳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