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开放平台案例

8.2.1 以通信能力开放为主:沃达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沃达丰等运营商又开始了一轮以通信能力为核心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新开放。

1.沃达丰的能力开放路线图

(1)2007年之前:WAP时代的“围墙花园”模式

在WAP时代,沃达丰遵循运营商的传统封闭模式,仅向SP提供代收费平台(WAP Billing Platform)服务,并无开放任何电信与网络能力。

(2)2007~2009年:过渡时期的Widget引擎模式——能力引擎的雏形

沃达丰是最早提出Widget开发引擎概念(Vodafone Widget Manager)的电信运营商之一,沃达丰加入JIL联盟,为开发者提供“一次开发,多次通用”的开发引擎及Widget SDK等相关应用开发工具。这种Widget引导式开发模式成为日后能力开放的雏形之一。

(3)2009年之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能力开放模式

伴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沃达丰推出Vodafone360应用商店,主要通过Open API方式,向开发者开放多类能力,而且能力开放也将伴随市场的需求与网络技术的进展,采取逐步开放的策略,当前阶段主要以开放用户接入与计费支持为主,未来将逐渐开放其他高级API,如对用户信息分析、更多通信能力等。

2.Vodafone的能力开放策略与目标

沃达丰在欧洲20多个市场拥有或共享有移动通信网络,高效率的网络是其最大优势与基础,因此网络能力是其核心开放能力。沃达丰还将电信运营商天然拥有的独特能力面向第三方开放,实现B2B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些独特资产包括CRM、分发能力、计费能力、客户关怀、位置信息等。如图8-5所示。

8.2 开放平台案例 - 图1

图8-5 沃达丰的能力开放策略示意图

因此,伴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信运营商可围绕通信能力,跟随趋势推出各类自有产品及合作产品。其中自有主打产品Vodafone360,是以社交沟通为核心的开放应用平台,吸纳广大第三方开发者参与,可获得70%的应用分成以及最高可达100%的广告分成。其他更多产品则可通过第三方合作实现规模性的开发与应用。

按照沃达丰的规划,其当前及未来可向用户开放的能力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 通信能力:应用接入、文件接入、邮件、SMS、MMS、话音呼叫、回铃、地址本、来电记录;
➢ 计费能力:下载计费、应用计费;
➢ 位置能力:GPS位置、用户位置;
➢ 设备能力:Cell ID、铃声、墙纸、照相机、设备状态信息、云终端测试服务;
➢ 用户信息:用户购买分析、用户数据分析。

3.Vodafone360失败原因分析

Vodafone360推出后发展并不顺利,应用远少于主流应用商店(见图8-6),“People”客户端问题不断,最终于2011年10月宣布年底关闭。

8.2 开放平台案例 - 图2

来源:Telco 2.0,2010年7月

图8-6 Vodafone360应用数量远未及主流应用程序商店

从Vodafone360基于通讯录聚合社交圈子增强用户黏性来发展数据业务的战略定位来说,还是把握住了当前移动互联网焦点业务发展的特征,但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存在如下几个致命问题。

(1)产品存在硬伤导致用户体验差

Vodafone360平台推出后其应用商店应用数量一直增长缓慢,为提高对开发者的吸引力,沃达丰将其核心组件“People”打包为客户端,提交至主流应用商店Apple 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以此扩大用户群(非本网用户也可使用)。但“People”客户端的通讯录同步功能存在跨终端/跨网络适配问题,每次同步后总是出现信息错乱问题,需要用户人工纠正,推出后用户抱怨不断,虽进行了多次固件更新但问题一直没有真正解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优秀应用层出不穷的情况下,用户一两次体验不好就极有可能弃该应用而去,也就达不到吸引用户的预期了。

(2)移动互联网业务条块分割缺乏整合

Vodafone360分块由不同专业团队经营,社交和导航服务分别由之前收购的专业子公司ZYB和WayFinder提供,音视频服务由合作伙伴RealNetworks提供,应用商店则自主经营。这种分块经营导致各个产品各自独立运作,而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People”客户端仅包含了通讯录、社交及即时通信服务功能,和其他产品完全割裂,并没有成为用户进入Vodafone数据业务的统一入口和有效黏合剂。用户在只能体验“People”客户端有限功能的情况下,其通讯录同步功能的缺陷也就显得格外刺眼了。

(3)移动互联网业务与传统业务商业模式冲突

据Vodafone360运营团队内部人员反馈,由于“People”客户端与Facebook、MSN、Gtalk等的免费即时消息交互功能可能导致对传统短信业务分流的风险,沃达丰管理层内部对Vodafone360业务的发展一直存在反对声音,尤其在Vodafone360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情况下,这种反对的声音占了上风,导致运营经费一再削减,运营团队人员流失,包括从微软挖来的该业务负责人Pieter Knook也于2010年9月离职。

(4)各国分散经营与移动互联网业务集中运营矛盾

Vodafone360推出时原计划将通信能力纳入开放平台,但直至该产品停止运营,也没有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沃达丰是一家总部设在英国的跨国公司,其下属各国公司独立运营,其中约一半股权占比不到50%,总部对下属各国公司的控制较弱,而其负责Vodafone360运营的Internet Service部门则以类似互联网企业的方式集中运作。因此,若要将通信能力纳入开放平台,需要对分散的下属各国公司网络能力进行整合,但这种分散经营导致整合极为困难,这也使得Vodafone360一直缺少运营商特有通信能力的支撑,而仅能和移动互联网企业进行同质竞争。

(5)业务运营能力严重不足

“People”客户端的通讯录同步功能缺陷也暴露出了沃达丰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能力的不足。Vodafone360推出伊始仅有两款定制终端,后为满足客户多种终端需求,扩大终端适配范围至100多款,但推出后的两年时间内始终没有解决这些终端的适配问题,不得不让人对其运营能力建设的投入表示怀疑,尤其是运营团队的开发能力及技术支持能力明显不足。

沃达丰在关闭360后转向应用操作系统层面寻求突破,主要思路是在硬件虚拟化基础上的Voda Cloud、统一的ID、统一的行为分析和电信能力基础做能力开放。目前沃达丰的Voda TeleOS六大核心开放能力规划为:实时通信、上下文信息、账务和计费、身份识别和鉴权、数据和信息管理、网络优化。在商业模式上,则初步考虑在API、Transaction、APP&Service、Customer四方面创新。

8.2.2 以计算能力开放为主:谷歌

以计算能力开放为主的典型代表是谷歌公司。

1.谷歌开放平台战略

2008年6月12日,谷歌正式发布了开放平台战略。这一战略主要集中在3个领域:共享、开放谷歌的计算资源和技术平台——使“云”更易获取;让浏览器变得更加强大;让互联网应用无处不在。此外,这一战略还包括将Google Gadget(谷歌小工具)运用到更多的网站上,构建开放的社区网络平台。

2.谷歌能力开放具体措施

谷歌推出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免费或者收取一部分成本费用,能力开放的主要目的还是扩大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通过付费广告来获取收益。

谷歌的能力开放涵盖范围最广,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计算能力:搜索能力、云计算能力;
➢ 终端能力:移动终端、互联网电视;
➢ 用户信息:用户搜索、浏览等行为信息;
➢ 通信能力:即时通信、VoIP、视频交流能力;
➢ 其他支撑能力:广告、支付、开发工具等。

(1)计算能力开放

① 搜索能力。

搜索能力开放包括谷歌搜索引擎开放和谷歌地图开放平台。

2007年11月谷歌开放了新的自定义搜索引擎,支持世界各地80个国家的近40种语言。谷歌自定义搜索可以生成搜索框代码,开发者将其插入到网页或博客上的任意位置,通过调用谷歌自定义搜索API就可以为自己的网站、博客或一系列网站创建搜索引擎。

谷歌在2004年10月份收购数字地图测绘公司Keyhole后,于2005年4月推出了全新的免费卫星地图服务谷歌地图。2010年6月推出了Google Maps Javascript API,允许开发者将谷歌地图嵌入到自己的网页内。此外,谷歌还开放了Google Maps API for Flash、Google Earth API、Google Static Maps API、Google Maps Data API、Google Directions API、Google Places API等一系列API,可基于位置提供交通工具路线、商家信息等。

② 云计算能力。

谷歌地图和搜索背后涉及庞大的运算,由谷歌的无数台服务器组成的“云”来支持。谷歌除了通过搜索能力及其他产品的开放间接开放其“云”计算能力外,还直接开放了支撑搜索及各类产品的云计算平台(包括PaaS、SaaS和IaaS)。谷歌这样的做法,一是为了培养开发者,丰富互联网的内容;二是培养“云”的用户,希望越来越多的商业用户使用这一服务。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平台GAE(Google App Engine)于2008年4月9日推出,支持开发人员在线编译Python程序,并可免费托管于谷歌的基础设施,包括BigTable的资料存储处理服务、登入认证服务以及可让系统处理通信的E-mail服务。任何开发者,只要每个月的页面浏览量(PV)小于500万,就可以免费地使用该平台。谷歌通过该平台的免费来带动广告收入。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平台Google Apps Marketplace于2010年3月9日正式上线,此项服务可收纳并销售第三方开发的企业应用软件。此前,谷歌已有以自己的软件开发人员为基础的企业应用软件销售商店Google Apps。而新推出的Google Apps Marketplace将允许大量外部开发者为Google Apps开发应用程序,用户可以直接购买这些应用程序。第三方应用开发者需要向谷歌一次性支付100美元的注册费用,且每销售一个应用软件,需分给谷歌20%的销售额。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Google Compute Engine于2012年6月29日正式推出。Google Compute Engine吸取了Google超过10年的数据中心运行、数据中心优化以及网络基础架构的宝贵经验,通过部署大量的服务器来解决海量数据计算等问题,将直接与Microsoft Azure、Amazon EC2展开竞争。用户可经由Google Compute Engine快速获取超级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

(2)终端能力开放

终端能力开放包括手机、电视和平板的能力开放。

开放手机联盟成立于2007年11月5日,由谷歌与34家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电信运营商和芯片制造商一同创建,目前已扩展至65家企业。开放手机联盟将支持谷歌发布的手机操作系统或者应用软件,共同开发Android开源操作系统,与其他移动平台如苹果、微软、诺基亚、Palm、Research In Motion、Symbian和Bada展开竞争。

2010年5月21日,在旧金山举办的Google 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与多家行业领先公司共同宣布推出了Google TV。谷歌计划将Google TV平台开源,促进行业创新,并使其他开发者从项目中受益。Google TV的长期目标在于:与整个开发者社区合作,共同推动客厅娱乐产业的发展,打造新一代电视观看体验。

2012年6月29日,谷歌正式发布Android4.1,并发布与ASUS华硕合作推出的首款运行Android4.1的Google平板电脑Nexus7。平板将通过与终端厂商、应用开发者等的合作,进一步拓展谷歌Android开放生态。

(3)用户信息开放

2007年11月2日,谷歌推出Google Open Social网站。作为一个通用标准社交应用程序开发平台,Google Open Social试图建立起一整套社交网络的框架以及通用的应用程序接口,以第三方托管的角色参与其中,让更多具有开发能力的社交网站和个人在其核心框架下共享用户活动数据以及相关功能等。

2011年6月2日,谷歌正式面向第三方网站推出“+1”按钮,只需插入一段网页代码即可调用。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该按钮,向好友推荐特定搜索结果。该按钮会出现在谷歌搜索结果的旁边。分析人士认为,这是谷歌为其产品增添社交网络特性、与Facebook竞争的重要举措。2011年9月,Google+API初出茅庐,暂时只专注于公开数据。

(4)通信能力开放

Google Talk是谷歌公司于2005年8月24日推出的一款IP电话及即时通信的服务。Google Talk通过称为网络结盟的过程支持其他上百个通信服务商的开放式互操作性。服务提供商只需支持服务器端对服务器端联盟的XMPP标准,他们的用户即可与谷歌的用户通话(反之亦然)。2005年12月,谷歌开放了一个名为Libjingle的API,允许第三方应用程序通过点对点和语音的接口集成进Google Talk中。2011年9月,继简单的Google+信息流API之后,视频通话Hangouts API成为了第2个Google+开放给广大开发者使用的API。

(5)其他支撑能力开放

其他支撑能力开放主要包括广告和移动支付能力开放。

2009年8月底,谷歌宣布开放AdSense系统,让第三方广告中介将其代理的广告通过AdSense竞价系统投放到谷歌合作伙伴网站上。谷歌把自己为小网站提供适宜广告的能力“开放”给了所有广告代理商,谷歌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广告代理者,而是一个广告竞价和匹配机制的标准制定者。

2011年5月26日,谷歌发布了其移动支付产品Google Wallet,支持NFC近场通信技术。用户可通过这项服务用智能手机付款,还可以根据提供的位置数据获得更多基于地理位置的消费服务。Google Wallet是完全免费的开放平台式的战略级产品,将面向RIM黑莓、Microsoft微软以及苹果的iPhone等智能手机平台开放,目前已获得花旗集团、万事达卡、电子商务和支付网站First Data、Sprint等公司支持,计划开发允许集成其他合作伙伴的API,邀请更多的发卡行、支付网络、移动运营商、销售网点系统公司和经销商加入这项计划。

8.2.3 以终端能力开放为主:苹果

以终端能力开放为主的典型代表是苹果公司。

1.苹果能力开放概览

苹果的能力开放主要是指App Store针对第三方应用开发人员开放应用开发包(SDK)。App Store是一个由苹果公司为iPhone、iPod Touch、iPad以及Mac创建的服务,向用户提供第三方的应用软件。

2001年苹果iTunes平台的搭建成功地启动了苹果能力平台开放的序幕,苹果公司开放软件平台,提供“硬件+软件平台”的集成,而软件上的内容和硬件设备的附件产品提供则由参与生态圈打造的第三方提供,苹果公司承担了看护者的角色。2008年3月6日,苹果对外发布了针对iPhone的SDK应用开发包,供免费下载,以便第三方应用开发人员开发针对iPhone及Touch的应用软件。2008年7月11日,苹果App Store正式上线。

苹果App Store面向更广泛的软件开发群体开放应用开发包,为第三方软件的提供者提供了方便而又高效的一个软件销售平台,使得第三方软件的提供者参与其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适应了手机用户们对个性化软件的需求,从而使得手机软件业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良性发展的轨道。到2012年7月,苹果在第3财季财报电话会议上称,目前其应用商店内的应用数量已超65万个。图8-7所示为苹果公司的能力开放历程。

8.2 开放平台案例 - 图3

图8-7 苹果公司能力开放历程

2.苹果能力开放目的和定位

苹果公司推出App Store是苹果公司由终端厂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整体战略定位下的重要举措。苹果公司希望通过App Store增加终端产品iPhone、iPad及Mac等产品的产品溢价,从而实现以苹果终端提升用户体验和苹果公司收益的战略意义。

3.苹果能力开放举措及商业模式

(1)业务模式

苹果公司以开发者联盟汇聚了全球大量的软件开发者。苹果通过开放的SDK为开发者提供开发支持,开发者基于该SDK开发符合App Store上线标准的应用,由App Store统一进行营销,获得的收益与开发者分成。苹果与开发者的分成比例是3∶7。

App Store内置于iPhone手机和其他苹果终端中,提供便捷的服务,并且利用首页重点推荐、分类货架、用户打分动态排名、搜索等方式吸引用户使用消费。图8-8所示为App Store的业务总流程图。

8.2 开放平台案例 - 图4

图8-8 App Stroe业务总流程

(2)商业模式

① 苹果对开发者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模式。

苹果SDK对于开发者完全开放底层API,用平台较完整的开放为开发者提供更广阔的空间。2010年以前,苹果以“苹果开发者联盟”(ADC,Apple Developer Connection)会员方式给开发者提供差异化服务。加入ADC会员可以享受更多技术支持,比如开发指导、提供技术资料和问题解答。

2010年苹果开始全面实行开发者计划,提供一整套技术资源、支持以及获得预发行软件的权限——为开发者提供他们制作创新的iOS、Mac OS X应用程序、Safari的扩展、iPod配件以及iPhone和iPad所需的一切。苹果开发者计划包括iOS开发者计划、Mac开发者计划,每年收费99美元。在以前ADC会员服务过期前,“苹果开发者联盟”会员仍然可以继续享受以前的服务。为了提升服务,2010年8月,苹果还向Mac开发者开放实验室,Mac开发者项目的会员只要花费99美元,即可在位于美国加州库珀蒂诺(Cupertino)和日本东京的苹果实验室中借助各种型号的Mac对产品兼容性进行测试。

② 版权保护。

苹果版权保护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Fair Play 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技术,能有效保护版权方利益,下载资源不能非法传播,同时保护消费者权益。例如,未授权禁止拷贝、使用AppleID&数字签名鉴权等。

③ 管理政策。

App Store的应用上线审核机制较为封闭和严格。根据保密协定,应用必须共享用户使用数据,拒绝不能共享用户使用数据的软件;拒绝实时导航、设备自动控制、车队管理、生命拯救和紧急情况处理等LBS软件;拒绝使用爬虫、机器人、网站搜索以及非法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等类型软件;拒绝色情、恶意、违反开发者协定的软件。

苹果公司通过严格的审核,基本实现了保护自有产品的生存空间、充分分享用户数据和保有并进一步扩大iPhone用户规模的目的。

④ 应用支付渠道。

App Store的支付承袭了iTunes的支付渠道:VISA、MasterCard、美国运通卡。

苹果公司能力开放模式其实是一种半封闭的开放体系,苹果公司向第三方应用开发人员开放SDK应用开发包,并提供给应用开发运营者和用户一个交易的集市。苹果公司对应用实行严格的准入审核和封闭的管理机制,例如,通过严格审核避免一切可能对苹果应用软件造成伤害的第三方应用进入自己的领地,同时其他应用软件只能在苹果App Store这个唯一的平台上使用,并且必须跟苹果共享应用数据。苹果通过这种半封闭的开放体系广泛聚集了开发者和产品创意,提升了苹果终端产品溢价和用户体验,同时又有效保护了自有产品和自身利益。

8.2.4 以用户关系网络开放为主:Facebook

以用户关系网络开放为主的典型代表是Facebook。

1.Facebook开放历程

(1)Facebook对外部开放

2007年5月24日,Facebook推出开放平台Facebook Platform,把自己的API向公司外的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开放,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可开发与其核心功能集成的应用程序,极大扩展了Facebook的功能和应用。

2008年12月,Facebook推出Connect,可以帮助用户使用自己的Facebook ID登录到其他网站,这使得Facebook能掌握用户登录过哪些其他网站,更定向地把代理的广告业务推广到所有用户网站或应用中。

2009年4月,Facebook宣布了自己的Open Stream API,让第三方可使用Facebook不断更新的用户行为数据流来创建聚合服务,但这种数据属于核心资源只会与极少数合作伙伴互相开放。

2010年4月,Facebook推出Open Graph,包括Social Plugins(社交插件),Open Graph Protocol(社交图谱协议)和Graph API。其中,Graph API主要是针对Facebook第三方开发者,反映的正是Facebook新的Open Graph的内容和结构,开发者可以在此基础上方便地建立各种应用。2012年1月,Facebook宣布推出Open Graph应用平台,标志着Facebook开始接受开发者的应用。

(2)外部对Facebook开放

Open Graph中的Social Plugins(社交插件)和Open Graph Protocol(社交图谱协议)代表了Facebook寻求外部信息对自己的开放。社交插件和社交图谱协议帮助Facebook获取其网站以外的各种互联网站上的Like、Recommend这样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

开放合作模式如下:

➢ 用户可以用Facebook账号登录所有与Facebook合作的网站,和登录Facebook一样;
➢ 所有合作网站上用户的行为信息全部进入Facebook社交图谱,如“Like”状态、活动状态、推荐状态等信息;
➢ 作为回报,各个网站都可以把Facebook用户群作为自己的用户群资源,开拓业务。

Facebook负责维护和整合社交图谱的任务,包括所有用户的相互关系以及用户和网站相互关系的信息等。

2.Facebook开放战略

Facebook提出的Open Graph计划,目的是要提供一个基础的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开放图谱”,其他所有互联网网站和应用都可以基于这个“开放图谱”为用户提供应用和服务。Facebook的核心资源,即“社交图谱”,这些人与人以及人与物(网站)的关系信息只会在Facebook的掌握中,是封闭的。极限状态是,全世界大量的人与物的关系信息都由Facebook掌握,Facebook将成为用户的互联网活动中心。

(1)打造基于Facebook的生态圈

Facebook通过开放API,从一个社交网站向一个社交应用平台转型。开放平台让Facebook的用户快速增长,并打造了基于Facebook的生态圈,从而使得产业链合作更加紧密,以自己为核心的商务模式更加强健,从而成为用户互联网活动中心以及价值中心。

(2)以开放为手段,以盈利为目的

2012年Facebook月活跃用户数已达9亿,通过提供各类自身SNS核心业务,获取用户关系图谱和UGC内容;然后向其他互联网网站提供社交插件、统一业界的社交图谱协议来建立与更大范围资源的联系,扩大其社交图谱描述的规模和深度,使得Facebook的搜索结果更加丰富;最后,可在关系图谱基础上提供应用和服务,从而实现更广泛的后向盈利,而不是只依赖于广告盈利。

3.Facebook能力开放举措

(1)开放产品及开放能力

Connect和Open Stream可以让Facebook更好地收集用户信息。它们的目标是让Facebook用户的社交网络成为其网络活动的中心。任何时候,只要有用户使用Connect和Open Stream,他们就给予了Facebook收集用户信息和活动的权利,这为Facebook带来了无穷的个人数据。

Facebook开放图谱通过社交插件和社交图谱协议获取用户访问各种互联网站的行为数据,“开放图谱”平台发布1周后,已有超过10万的网站安装了Facebook社交插件,5万家网站部署了开放图谱协议。

开放能力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用户账号:Facebook账号;
➢ 用户信息:喜欢、推荐信息、购买信息等用户行为信息;
➢ 计算能力:搜索能力;
➢ 管理支撑能力:渠道能力、营销能力、支付能力、广告能力、运营能力等。

(2)开放图谱之社交插件模式

Social Plugins是开放图谱API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社交插件,任何外部网站都能给用户及其好友带来更佳体验,如让用户了解其他好友登录某家外部网站的情况、在外部网站同其他好友分享各类信息等。由于这些信息是经过好友而不是陌生人推荐的,因而将能够更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社交插件的类型包括:

➢ “Like”或“Recommend”按钮,用户点击此类按钮,将同他人公开分享你认为很有意思的内容;
➢ “Activity Feed”(活动信息),它能显示你的好友在外部网站中的喜好、推荐和共享内容;
➢ “Recommendations”(推荐内容),你的好友在外部网站中最喜欢的内容。

社交插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外部网站在自己网站内放置一个来自Facebook.com的内帖窗口(iframe)。用户登录Facebook账号,访问外部网站的Facebook内帖窗口,外部网站识别用户身份,并通过社交插件向用户显示个性化内容并提供隐私保护功能。社交插件可视为Facebook各项业务的向外延伸,外部网站不会接收到来自Facebook的信息。

(3)开放图谱之社交图谱协议模式

用户在Facebook内部Like一个网页或者添加一个好友,这些新建立的关联在Facebook数据库都会产生一个独特的链接,然后归类到用户的profile下面,但是对于Facebook用户在其他网站上Like的网页,如何展示到用户的Facebook profile下面呢?Open Graph Protocol就是提供这样功能的协议,让用户在支持Open Graph的网站上的活动(Like)也能产生一个独特的Facebook链接,并且归类到用户的Facebook profile下面。

Open Graph protocol通过添加一些metadata元素,就能将开发者的页面转变成Open Graph对象,从而允许开发者将自己的网页集成到Open Graph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