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变现挑战
11.2.1 付费业务渐成趋势
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究竟是前向收费(用户付费)还是后向收费(广告),一直处于争议之中。但是,无论从全球还是中国数据来看,与传统互联网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相反,移动付费业务的收入已经比移动广告领先了一大步。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预测,2012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总规模将达到1498亿美元,其中,消费者在移动付费业务(不含数据接入费)的支出为554亿美元,而广告主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支出为116亿美元。而根据易观国际数据,2012年1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306亿的市场规模中,移动购物、移动应用与服务分别占了34.3%和31.5%,无线广告则只占3.5%,如图11-3和图11-4所示。
来源:Strategy Analytics预测,2012年4月
图11-3 2012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收入构成
来源:易观国际
图11-4 2012年第1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整体收入构成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可移动、可识别、可定位以及可收费等特性,具有不同于传统互联网的鲜明特征;相比之下,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个性化、功能化色彩更强,用户付费的习惯更容易培育和引导。随着以苹果为代表的“免费+收费”模式、以腾讯为代表的Freemium模式(Free+Premium,基础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等盈利模式的成功,再加上近年来支付手段的逐渐丰富,移动互联网的付费应用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当然,要让用户为之付费,关键还在于通过创新,创造出与用户个性化需求相匹配的独特用户价值;通过具有吸引力的业务,才能培育被用户普遍认可的收费商业模式。
11.2.2 移动广告“前景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无论传统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不能直接通过前向用户付费变现的流量都占了绝大部分。因此,以广告变现流量的后向模式不可或缺。
移动广告的市场前景毋庸置疑,根据Strategy Analytics预测,2012年全球移动广告市场收入的增长率将高达85.4%,如图11-5所示。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随身的特性,移动用户庞大的受众面,以及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移动化,给移动广告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这是任何广告主都不可能忽视的。
来源:Strategy Analytics预测,2012年4月
图11-5 2012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收入增长率
但是,现阶段移动广告的不便之处又是如此的明显。屏幕小、广告展现模式单一、用户体验不佳、用户对数据流量收费的担心等,都是非常明显的硬伤,而且目前还没有比较完善的移动广告解决方案。这也使得目前很多广告主,尤其是传统行业的广告主还没有完全认识到移动广告的价值,仍然处于围观状态。
因此,打造高用户体验的移动广告平台,成为打破“瓶颈”的当务之急。在这方面,Facebook的移动赞助广告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2012年3月,Facebook开始在移动终端投放“赞助广告”(Sponsored Stories)。6月的数据显示,赞助广告在点击率(CTR,Click Through Rate,或称点击到达率)和每千次展示可获得的广告收入(eCPM,effective Cost Per Mille)均遥遥领先于桌面广告:CTR是桌面广告的13倍,eCPM是桌面广告的11.2倍。这表明,移动广告有潜力成为未来驱动Facebook营收的重要动力。
赞助广告通过用户的状态更新或朋友可见的签到地点信息,在用户的交友圈内分享。将用户的活动内容变成一种广告,出现在用户页面上,形成一种口碑推荐和促销效果。赞助广告的做法与传统的展示广告不同,它并不是一种告诉用户应该买这个或应该去这家网站的消息,而是用户的朋友说,“看,我去了,我想告诉你一声”——当用户对某一品牌点击“Like”(赞),或是以其他方式发布内容提到该品牌时,与该品牌相关的赞助广告将会生成,而参与Facebook这一项目的广告主将因此付费(根据Facebook的服务条款,用户在注册该网站账号时就已经同意浏览这样的广告)。
由于手机屏幕显示界面有限的原因,网页上并没有多余空间来放置侧边栏广告;用户对于过多广告内容也会表示反感,并可能停止浏览网页。Facebook赞助广告通过SNS的方式回避了这一致命缺陷。Facebook移动平台广告极高的CTR和eCPM,也表明Facebook并不需要投放太多广告就能获得高额的营收。图11-6所示为Facebook移动客户端上的百思买(Best Buy)赞助广告。
图11-6 Facebook移动客户端上的百思买赞助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