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智能管道的内涵

9.2.1 业界对智能管道的认识

目前,业界对“智能管道”并没有统一的理解和认识。从技术起源来看,智能管道是相对“哑管道”而言。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智能管道指的是运营商不应只做数据传输通道,还应利用现有的或独特的网络和服务能力、客户关系等资源,为客户提供额外(而且往往是独特的)服务和内容,以获取超出带宽和网络速度的额外价值;智能管道是运营商通过各种技术、商业手段,改变当前仅靠带宽与速率获取价值的商业模式,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回归管道应有的价值。该定义意味着智能管道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广泛概念。

设备厂商很早就提出了“智能管道”的概念,他们对智能管道的认识主要聚焦于网络能力本身,即通过部署承载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在有效协同终端、网络、业务平台和支撑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网络资源的动态精确配置,从而改善端到端的业务承载质量,并最终使网络能够支持端到端的差异化服务。例如,爱立信认为,运营商的智能管道需要具备从用户到服务器的端到端调度能力,主要包括4个层次的优先级设置能力:第1层对丰富应用进行优先级设置,第2层对不同通信服务进行优先级设置,第3层对不同种类的业务进行能力上的区分,第4层对接入质量进行优先级设置,如图9-4所示。

9.2 智能管道的内涵 - 图1

图9-4 爱立信提出的智能管道4个层次

部分市场研究公司对智能管道的概念进行了深入和延伸。Ovum公司认为,智能管道的最终本质是运营商商业模式的转变,并提出了智能业务引擎战略(Smart Enabler Strategy,SES),即运营商可以把自身的网络资源、通信能力、客户数据和其他能力作为新的产品销售给第三方,例如开放API,从而在突破传统B2C模式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现有的B2B市场,最终实现经营价值的持续提升。一个智能业务引擎战略需要由一个强大的基础架构予以支撑,这将需要对支撑平台进行投资、建立业务规则、创造一流的内容合作伙伴和开发者计划。如图9-5所示。

9.2 智能管道的内涵 - 图2

图9-5 Ovum公司提出的智能业务引擎战略

部分运营商目前主要聚焦于网络运营支撑层面来推进智能管道战略,例如针对计费模式较简单影响了数据业务收入增长的问题,俄罗斯运营商Megafon启动了自身的智能管道战略,并以部署内容计费平台为切入点,初步实现在业务控制、内容计费、用户行为分析等方面的精确化运营,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Megafon在数据业务用户增长、ARPU等指标上在俄罗斯处于领先地位。

一些较具实力的国际运营商则在加快网络转型的同时,迈出了在智能管道框架下商业模式转型的探索。如沃达丰在2009年就提出了以“Vodafone360”为核心的智能管道战略,其中主要的理念是将运营商的电信资源(如计费能力、位置能力等)整合成独特的资产,并对Vodafone360应用与平台形成支持,通过Vodafone360这一智能驱动引擎,驱动管道中的资源与流量更具效率与效益。如图9-6所示。

9.2 智能管道的内涵 - 图3

图9-6 沃达丰的智能管道战略

9.2.2 智能管道的基本内涵

智能管道代表一种基于质量与秩序的“智能分级”服务理念,“不离于网络、不限于网络”,综合利用网络、技术和业务等各种手段,实现网络价值和流量收入的提升。如图9-7所示,从全球运营实践来看,智能管道策略至少包括“智能化网络”和“智能化运营”两个层面的内涵:

9.2 智能管道的内涵 - 图4

图9-7 智能管道的内涵

首先是智能化网络(Smart Network),就是通过可管控的网络,提供独特的网络服务能力。它的核心要素是网络智能(Network Intelligence),在现有网络上引入智能策略控制层,建立基于用户、业务及流量分级的多维管控机制,使网络具备用户行为感知、动态资源分配和灵活分级服务等智能化特征,形成智能感知的综合管道优势。

其次是智能化运营(Smart Operating),就是要以基础架构与能力开放为基础,创新商业模式。它的核心要素是智能业务引擎,在业务网中引入智能业务引擎组成的“通用中间能力层”供自有平台和第三方调用,运营商的网络资产、通信能力等独占资源可封装销售给第三方,形成整合通信、IT和网络资源的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发挥网络和平台优势,建立开放的业务创新生态体系,构建面向互联网的业务创新机制,获取管道外的新价值。

智能化网络是在通信基础网络上构建一系列致力于网络资源优化的网络服务系统,使之具备应用层优化和服务质量区分能力,建立针对用户、业务及流量进行分层管理和控制的机制,使通信基础网络成为智能化的网络管道。

智能化网络具备以下3方面的基本特征。

➢ 智能感知能力(DPI):通过智能感知能力可有效克服传统网络所不具备的用户行为分析、业务感知、需求挖掘等功能。通过智能DPI能力建设,智能管道可具有用户感知、业务感知、需求挖掘等智能感知能力。
➢ 差异化的策略控制和计费方案(PCC & RAC):通过在网络中引入PCC或RAC(Resource and Admission Control SubSystem,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使网络能够具备资源的动态、精确配置能力,为提供端到端的业务承载质量控制和差别计费提供基础。具体可实现定态资源分配能力、个性化定制能力、差别计费能力。
➢ 智能疏导与分发能力(CDN、Cache):通过引入CDN和Cache技术可使网络具备提供与业务、承载网络(移动或固定)相匹配的差异化服务与通道资源。具体可分为智能疏导能力和智能分发能力。

智能化运营是发挥网络和平台优势,积极搭建信息内容集成平台,建立开放的业务创新生态体系,努力整合上游资源,增强平台黏性,实现价值创新;并积极构建面向互联网的业务创新机制,获取管道外的新价值。智能化运营是在智能管道能力建设基础之上在企业运营时所具备的业务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

智能化网络是智能管道的基本内涵,偏重于基础网络的智能元素引入;智能化运营是服务外延,主要偏向业务和商业模式的智能创新。在智能管道的较高阶段,“智能化网络”和“智能化运营”并不是完全割裂的,网络智能的实现需要在网络运维中集成商业智能的应用,通过智能业务引擎将底层网络能力封装输出到业务云层。

目前,大多数运营商已进入智能化网络的试点或商用阶段。而智能化运营由于强调通过开放电信能力和资源在产业链上寻找新的控制点,往往需要创新商业模式来实现,相对前者难度较大;因此,目前多数运营商仅处于起步阶段,且由于开放风险等因素,进展和成效都相对缓慢。

9.2.3 智能管道概念的变迁

智能管道并不是全新概念,随着网络和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对其赋予新的内涵。当前,智能管道已进入较高发展阶段,其阶段特点和发展趋势简述如下:

2005年前后Smart Pipe1.0:以内容合作运营为特征(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开始引入CDN和DPI等系统进行通道能力优化,法国电信等标杆运营商开始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以并购控股、合作运营等方式涉足内容运营,由“比特管道”开始向“服务管道”转型,合作业务主要是面向大众型市场的单边模式。

2008年前后Smart Pipe2.0:以开放平台能力为特征(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在Web2.0的驱动下,运营商开始发展电信API和伙伴计划,电信能力开放化趋势与平台化趋势相结合,促成运营商的业务生态结构重组和用户参与的开放框架,业务聚合创新形成小众市场的长尾经济。

2010年前后Smart Pipe3.0:以网络智能化为核心特征(智能管道的主导者),在智能管道3.0的形成和演进过程中,将包含以PCC为代表的策略控制系统、云计算和网络虚拟化为代表的资源共享技术、CDN为代表的流量优化系统等相关概念引入,智能调度电信网络的带宽、计算、存储、分发等各种资源元素,整合形成终端、业务、网络有机联动的端到端管控架构和综合智能管道。

当前阶段,PCC等技术标准逐步成熟,成为促进智能管道全球大范围应用和普及的主要技术驱动力,运营商的关注焦点回归管道,开始采用PCC架构进行资源管控,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一是节省运营支出,利用PCC的公平使用策略、智能流量管理提升资源利用率;二是提升流量收入,利用PCC的差别计费策略、流量定价变革实现单位流量收益的提高;三是提升产业关注度,利用PCC对自有业务、企业客户与合作伙伴设置高优先级,配合统一门户和开放平台等策略,有效提升产业关注度和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