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应用:持续激发用户需求

    随着技术与市场的逐渐发展成熟,移动互联网内容/应用日益丰富,基础应用型的IM、SNS、浏览、搜索、支付和位置服务,媒体内容型的视频、音乐、游戏,行业应用型的电子商务、医疗保健、生活服务、教育培训等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为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性。这种便利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来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不再停留在“移动的互联网”,传统互联网应用的迁移和创新型应用的多样性,持续激发用户需求,促使更多的PC网民转变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

    1.互联网应用的移动化延伸与协同

    一方面,传统PC端的内容和应用基本上都已经平移、延伸到了移动互联网,两者在业务内容和体验方面趋于接近,而且移动互联网产品推出更快速、接入更方便;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相互影响、相互协同,并逐渐将数据存储、业务逻辑处理移至云端,从而向云服务发展。

    2.体现移动独特优势的创新型应用

    移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终端的独特优势(地理位置、摄像头、重力感应、麦克风、触摸屏等),与传统互联网相结合,可以带来无穷的创新空间,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例如,基于摄像头的条形码扫描,基于重力感应的游戏,基于麦克风的语音输入,基于触摸屏的信用卡签名,基于LBS的信息服务,以及基于LBS、移动支付、增强实景(AR,Augmented Reality)的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整合营销,等等。

    3.应用的App化极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App(Application program),即第三方应用程序。由于智能手机的流行,现在的App多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客户端。手机客户端作为登入移动互联网最便捷的方式,由于具备“一键直达”的易用性和更好的用户黏性,使得很多手机用户偏爱使用手机客户端来实现互联网应用和服务,客户端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主体。

    2010年8月,《连线》杂志发布了一篇颇具争议的文章:《Web已死,Internet永生》。这篇文章描绘的是这样一种趋势:随着开放的互联网向半封闭的网络平台演进,人们可能一整天都在上网,却并非通过打开Web站点,而是打开一个个App——例如,一早起床用iPad收邮件,吃饭时登录空间和微博,工作时用RSS阅读器阅读信息,用QQ聊天,听着网络电台,时不时在微博上打开有趣的视频……

    《连线》认为,互联网上的“Facebook效应”和“App Store效应”正在凸显,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化、移动化以及云化趋势,App变得更加流行,而网站也渐趋App化。

    谈到未来基于手机上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究竟是手机客户端上网(C/S模式)还是手机浏览器(B/S)上网,或者是两者并存、融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App模式确实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性。

    案例:微博的贡献在于推进移动互联(2)

    2011年在互联网业界,对于微博的话题肯定是超越所有可以想到的那些新闻点。对于个人而言,2011年除了拥有了自己的微博之外,也极为少有地真正参与到某一款互联网产品当中去。也许我们能够看到2011年的互联网的发展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一说的事情,例如团购、电商、淘宝等,但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则是到自己的微博上发表对这些话题的看法,这,就是微博的威力。

    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互联网的时间要比身边大多数认识的人都要多,而且相对而言接触的互联网应用的数量也要更加广泛,从网络游戏到网络邮箱,从开心网到微博等,但是真正能够让自己有“自我认同感”的则要数微博了。微博的诞生或者发展或许已经有太多的评论来为其“呐喊助威”,而我看到的则是微博得以快速发展背后的一个带有浓厚SNS元素的原因:涵盖社会所有领域的大事件的发生,都会成为推动微博发展的一次助力。

    作为目前最有价值的用户群体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互联网社交产品,微博具有非常突出的及时性和黏度。不难发现大量的手机用户已经把刷微博当作是空余时间里面的一个习惯性动作,而更有不少手机用户已经把微博程序作为自己手机里面永不会关闭的一项后台程序,为的就是最快从微博上获知最新所关注的微博信息。而这种接近于即时的传播渠道,正是为一些社会性的大型事件的传播提供了最方便的途径。作为微博用户的你,或许可以回忆一下,在2011年所发生的众多大事件中,如日本大地震、小悦悦事件、郭美美事件等,微博是否已经成了你最先而且是最常用的事件信息的获知渠道。而每一次大事件的发生,也就更加促使你对微博的依赖,同时让你在下一次的大事件发生后更加看重微博的信息来源。按照我个人的经验,互联网历史上,同样具有这样的社会效应和得益于这种社会事件推动力的互联网产品,就要数腾讯的QQ了,而微博的可怕之处,是把这种获知信息的优势,从传统的电脑端,转移到了手机端。

    如果说玩玩微博只是大家的一种潮流,那暗藏在微博大热的背后,则是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了。相信不少网友都有同样的经验,就是自己手机里面的第一款手动安装的应用软件,就是微博。而微博除了是一款让你赶上潮流的手机软件外,可能也是教会你安装手机应用软件的“导师”,而微博在这方面的贡献,显然是被很多分析和评论所忽略的,但是个人认为,微博在于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贡献,最突出的部分莫过于此。

    移动互联网代替互联网成为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主流已是没有争议。在这个划时代的过渡时期,微博则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先不论微博这个产品如何盈利、如何运营等问题,光是微博让更多的传统网民把互联网的习惯带到手机上这点,已经足以说明微博在移动互联网发展道路上的意义。其实在微博红火的这一刻,作为单纯的社交性移动互联网产品,个人对微博产品的生命周期还是持有保留的意见,但是对于微博带来的移动互联网的变化,个人还是抱以极高的期望的。也许今天因为微博而了解手机也能上网的人,明天就会在自己手机上安装更多的移动应用,移动互联网正因为此才能够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