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移动支付概述
7.1.1 移动支付概念
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平板电脑等。
移动支付可以应用于以下多种情况:
➢ 商品购物:通过移动终端购买铃声、新闻、音乐、游戏等数字产品,在亚马逊、eBay、淘宝等网上商家处或在便利店和超市等实体店处购买商品和服务。
➢ 停车/订票:通过移动终端购买公共汽车、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的票据,缴付停车费,购买电影、演出、展览等活动的门票。
➢ 转账汇款:通过移动终端从银行账户、预付费账户或信用卡中进行资金的转移。
➢ 预付费:对手机预付话费进行充值。
➢ 账单支付:通过移动终端缴付水、电、煤气、有线电视、电话、互联网接入等服务的费用、进行信用卡还款等。
7.1.2 移动支付分类方式
根据不同的标准,移动支付的分类方式有很多。以下总结了4种分类方式和相应的移动支付类型,如图7-1所示。
图7-1 移动支付的分类
1.按地点分类
根据支付过程中支付者和受付者是否处于同一地理位置,移动支付可以分为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两种形式。远程支付的典型例子是网上购物,近场支付的典型例子是用户到商店购物。
2.按实现的技术分类
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不同。对于远程支付,支付的信息需要通过移动网络传送到远程服务器中才可完成支付过程,实现技术主要是短信、USSD(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IVR(交互式语音应答)、WAP/Web、手机客户端等。基于短信的支付例子如通过短信支付平台或短信实现转账或付费。基于WAP/Web或客户端的支付例子如通过支付宝、PayPal或Amazon Check-out这些支付账户进行移动购物。
近场支付主要通过非接触式技术实现,如NFC、红外、蓝牙、条形码或二维码技术等。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的现场,通过手机与POS机等终端设备的感应,即时完成支付。例如,刷手机乘公交、地铁或到店购物等。
3.按交易金额分类
按交易金额的大小可以分为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小额支付(金额在10~25美元以下)通常应用于手机铃声和音乐等数字商品的购买、交停车费、便利店或咖啡店的消费等。大额支付(金额在25美元以上)通常用于其他的交易情况,如P2P(Peer to Peer,个人对个人)的国内和国际转账汇款、网上购物、账单支付以及基于零售POS机的付费。
4.按账户形式分类
根据用户账户形式的不同,可分为银行卡账户支付、中间账户支付和话费账户支付3种。
① 银行卡账户支付:手机号码与银行卡绑定,用户操作银行卡账户进行查询、转账、汇款、捐款、消费、缴费等业务。
② 中间账户支付:手机号码与在运营商或第三方专业支付提供商开通的自有账户绑定,先充值后消费,用户操作自有账户。
③ 话费账户支付:手机号码与手机用户的话费或积分账户绑定,用户操作话费账户进行支付。
银行卡账户支付主要以实物商品为主,中间账户和话费账户主要以数字内容和基于短信的P2P转账汇款为主。
7.1.3 典型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实例
1.个人对个人转账汇款:M-PESA
M-PESA是Vodafone的肯尼亚子公司Safaricom在2007年3月推出的“个人对个人”(P2P)小额移动汇款业务。M-PESA业务是基于短信技术实现。Safaricom的用户只需要发一条短信就可完成转账,如图7-2所示。并且汇款人和收款人都不要求拥有银行账户,收款人持收到的转账短信即可到M-PESA代理点取款。
图7-2 M-PESA业务
由于基础设施薄弱,非洲农村地区缺乏实体银行和互联网接入,M-PESA为无法享受银行服务的广大人群提供了替代的手段,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截至2011年9月,Safaricom的M-PESA用户达1490万,代理点达3.2万个。
在Safaricom之后,多个运营商在多个非洲国家相继推出了类似的移动汇款业务。例如,法国电信在非洲地区推出的Orange Money、南非电信公司在南非推出的MTN Banking等。菲律宾运营商Globe推出的G-Cash也是类似的业务。
2.二维码购物:国内“无限1号店”虚拟超市
“无限1号店”是国内网上超市1号店2011年7月起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推出的基于二维码操作的掌上虚拟购物超市,是国内首次推出的O2O(Online to Offline)购物创新模式。
在公交地铁站的类似箱体广告牌的电子屏上的“商品墙”,像传统货架一样排列着各种商品,商品下方对应着包括价格等信息的二维码。消费者只需要使用安装了“掌上1号店”应用软件的智能手机,对着商品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如图7-3所示,就可获得商品详细信息并放入电子购物车中,实现商品的购买。但由于没有二维码支付方式,1号店采取了货到付款的方式支付。
图7-3 “无限1号店”虚拟超市
目前,“掌上1号店”应用软件的注册用户已经突破300万,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物方式。该模式将户外广告、手机终端和互联网有机融合到一起,实现了购物体验的跨界融合。
3.二维码支付:美国星巴克
美国星巴克在2011年1月开始提供智能手机付费服务。消费者需要先在智能手机上安装Starbucks Card Mobile移动应用程序,如图7-4所示,通过该应用给数字“星巴克会员卡”充值。消费者在应用程序上选好自己喜欢的咖啡,便会对应地生成一个二维码,经由店面的服务员扫描读取该二维码便可完成购买咖啡交易和支付费用。
图7-4 美国星巴克推手机二维码支付
由于二维码支付不论在交易速度和用户等待付款的时间都远比现金或信用卡迅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据星巴克的数据,2011财年用户充值到星巴克卡的金额高达24亿美元,其中1.1亿美元是通过星巴克移动应用充值到卡上的。移动数字充值金额占全部充值金额的5%。
4.手机当作POS机:美国Square
美国移动支付创业公司Square在2010年推出了Square手机读卡器产品。如图7-5所示,通过将读卡器与智能手机连接,配合相应的手机应用程序,即可将手机变成移动POS机。任何个人或商户都可以免费申请Square读卡器,Square收取交易金额的2.75%作为交易费用。
图7-5 Square手机读卡器
Square以创新的方式解决了广大无法安装POS机的中小商户或者个人的需求,使消费者、商家可在任何地方进行付款和收款,大大降低了刷卡消费支付的技术门槛和硬件需求。Square的业务推出后,迅速得到了市场的欢迎。2012年初,Square宣布其年交易量高达40亿美元,实际营收超1亿美元;使用Square移动支付业务的商家数量超过100万。
随着Square在美国的大获成功,全球各国类似Square的产品纷纷涌现,如美国的Intuit GoPayment、VeriFone PAYware、PayPal Here、瑞典的iZettle等。国内类似Square读卡器的产品包括盒子支付、乐刷、钱袋宝、快钱快刷、钱方支付、拉卡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