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移动云计算

2009年7月ABI Research推出一份研究报告,提出了“移动云计算”的概念,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移动云计算就是指通过移动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基础设施、平台、软件(或应用)等的一种IT资源或(信息)服务的交付与使用模式,是云计算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随着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云服务开始向移动互联网延伸,各种移动互联网云应用纷纷涌现。同时,大量基于PC的云服务逐渐拓展至移动互联网,如Google Docs等一大批SaaS类云应用推出移动客户端,Facebook从PC拓展至移动终端等。硅谷著名投资人Fred Wilson在2012年7月发表评论说,从comScore、Quantcast、Alexa等第三方的研究数据看,世界上最大的几家互联网公司在2012年上半年的增长曲线相当平坦,而从它们的移动服务的增长曲线可见,它们在移动端的增长喜人。此外,除了传统终端厂商为自己的移动终端配套发展相应的云服务外,国内不少互联网企业纷纷杀入终端领域,通过自主研发、贴牌定制等方式打造自有品牌或定制终端,内置自有云服务,以抢夺移动互联网第一入口。

10.4.1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云终端互相促进

互联网造就了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则助力了云计算的落地,云计算反过来又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移动云计算的发展则进一步推动了云终端的发展,从而形成了3者的良性发展局面。

1.移动互联网有助于云计算落地

在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结合前,云计算应用主要面向传统互联网,包括互联网公司、IT厂商、通信厂商以及电信运营商推出的云计算产品都是以PC端的企业云计算产品为主,数量庞大的移动用户却没有办法从云计算这项新兴科技中受益。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智能终端有可能取代PC(美国市场研究公司NPD Group于2012年7月3日发布一项报告称,2016年苹果iPad在美国的出货量将超越笔记本电脑),如果云计算没能成功结合移动互联网,这项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岌岌可危。通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服务不再仅局限于PC端、更多服务于企业,而是能服务于个人用户的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从而让云计算服务不再高高在上,离普通人的生活遥不可及,真正推动云计算服务的普及和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云计算通过个人云服务实现在移动端的突破日益成为可能。

首先,个人云服务容易为用户所接受。例如手机即时通信服务就是一种SaaS类的云服务,用户已经非常熟悉和认可。因此,只要云服务能够满足个人实际需求而在资费上又有优惠,这种业务就对用户有足够的吸引力,也就不难推广和普及。所以,个人云计算是云计算的一个很好的落地方式。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使终端覆盖消费者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通过终端传递服务的业务空间非常巨大。

其次,个人云服务市场潜力巨大。移动用户对于个人云服务的需求是差异化、长尾化的,不可能由某几家大型公司所垄断,因此各种中小型企业的参与机会很大。而现有的移动终端由于受到计算能力以及内容和应用领域的限制,还没有被充分开发出来,市场成长空间巨大。因此,互联网巨头如谷歌、终端厂商如苹果以及众多互联网新兴企业率先开始瞄准这一市场。通过不同移动终端之间的互联,个人云服务将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多彩和方便的生活体验。可以说,个人云计算的前景普遍为业界所看好。

2.云计算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

如果移动互联网没有云计算,其本身的能力要大打折扣。移动智能终端结合了通信和互联网的优势,便携性好,使用方便,但是相对于PC,因为体积比较小,计算能力和功能受到很多限制。因此,移动智能终端在计算能力上的局限性,需要云端强大的计算能力来互补。而用户需求又是丰富多样、不断更新的,这就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服务器资源做支撑,此时基于互联网的云储存、云引擎、云服务等服务就为这些需求提供了强力支持。

云计算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超强的存储容量和按需应用的3大特点,这使移动云计算具备了诸多优势:突破终端硬件限制、便捷的数据存取、智能均衡负载、降低服务提供者管理成本、按需服务降低用户成本等。例如,用户可随时通过PC或移动终端访问自有数据;中小企业开发人员无需为应用寻找服务器、专用数据库,只需从大型服务商如谷歌、微软和中国电信等提供的公共云中获取即可,从而节省了软硬件搭建成本和维护成本;对于终端来说,强有力的云储存、云应用计算不需要过多消耗终端的资源,这样终端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只需要协调需求与搭配应用,用户就可以方便地获得需要的应用。尤其是基于SaaS的应用提供,大量的数据处理和运算放在云端进行,用户只要使用浏览器或简单的客户端就能实现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接入及按需消费。对于追求个性化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来说,这非常关键。

3.移动云计算催生新型云手机

移动云计算离不开云终端的承载,这里的云终端主要是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正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异军突起,尤其是苹果公司推出的平板电脑iPad迅速崛起(截至2012年3月苹果iPad的销售总量已经超过了5800万台),促成了移动云计算的兴起,并形成巨大市场。可以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提供了理想的移动云服务终端,移动多媒体提供了用户迫切需要的内容,云计算提供了支持内容生产和展示的技术平台,使得移动互联网站在云端之上。

平板电脑相对智能手机来说屏幕大、计算能力更强,因此对于支撑移动云计算的落地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智能手机虽然相对平板来说屏幕和计算能力都有较大差距,但是普及率更高,人们的使用频率也更高,所以,如何将云服务更好地拓展至智能手机是当前互联网企业和手机终端制造商更为关注的问题,由此也推动了新型云手机的诞生。

所谓的“云手机”其实就是深度结合了网络服务的智能手机。这类手机充分利用3G带来的移动宽带网络、手机永远在线的特性和“云”技术的特点,把手机和整个网络体系联系起来,通过网络实现众多的功能。“云手机”具备6大核心功能:联系人同步备份功能、应用程序推送功能、基于LBS的位置定位服务、应用或系统升级更新功能、网络储存功能、个人资料的备份功能。

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阿里巴巴、小米、百度、360、盛大等国内众多互联网企业开始参与到手机行业推出云手机,大部分都是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低端智能机。这些推出云手机的互联网企业都将其自有云应用预装到手机中,尤其结合了其优势云应用,例如阿里巴巴植入移动电子商务、小米植入米聊、百度植入搜索服务、360手机植入安全服务以及盛大Bambook手机植入游戏及电子书等。

互联网企业推出自有品牌终端,一方面是为了降低用户获取其云应用的障碍,帮助云服务落地,抢占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入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自有云应用与云开放平台更加紧密地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互联网企业这种“云端一体化”的策略,既有利于吸引开发者,又有可能通过为终端厂商提供云服务收入分成等新的盈利模式来最大限度地争取终端厂商支持,从而推动自身生态系统的繁荣发展。

总之,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云终端的相辅相成,可以有效推动彼此的发展。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在促使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向形式更加丰富、应用更加广泛、功能更加强大的方向发展的同时,也为各参与者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取得优势地位,甚至主导产业链提供了机会。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受到移动运营商、终端厂商和互联网企业等各方的关注,云计算成了移动互联网新发展助推器。

10.4.2 典型移动互联网云应用

移动互联网的云应用如同PC互联网一样,也可以分为IaaS、PaaS和SaaS这3大类,只是由于移动终端的局限性,目前应用还是以IaaS和SaaS为主。从研究机构Forrester给出的公共云计算市场预测情况来看,SaaS服务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相信未来随着平板电脑运算能力的增强,基于移动终端的PaaS类应用也会越来越多。

1.IaaS类应用

IaaS类应用以云存储服务为主。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指出,到2016年,共享内容并能从多个设备上访问内容的愿望将促使消费者把超过1/3的数字内容存储到云中。据统计,2011年,仅有7%的消费者数字内容被存储到云中,但到2016年,这一比例将增长到36%。

(1)国外云存储服务

① 在线同步本地文件的网络存储应用:Dropbox。

Dropbox早在2008年9月就已推出,支持在多台电脑多种操作系统中自动同步,并可当作大容量的网络硬盘使用。对于已经从Dropbox得到方便的用户来说,当同步需求增加时,他们比起全部转移文档,更倾向于付费来继续使用。重要的是,因为云端服务的特性,Dropbox的存储成本将被无限摊薄。图10-3所示为Dropbox截图。

10.4 移动云计算 - 图1

图10-3 Dropbox

② 苹果在线存储云服务:iCloud。

苹果在2011年6月推出在线存储云服务iCloud,将苹果音乐服务、系统备份、文件传输、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设备产品线等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而且联系非常紧密。例如用户使用一部设备拍摄的照片,会自动呈现在他所有其他的设备上;iCloud能让所有设备上的文档自动保持更新;iCloud可确保所有的设备上拥有同样的应用软件和电子书。图10-4为iCloud截图。

10.4 移动云计算 - 图2

图10-4 iCloud

③ 微软在线存储云服务:SkyDrive。

微软2012年4月推出其在线存储云服务SkyDrive,将其作为微软多种终端设备的联系纽带,支持文件、照片等在Windows Phone手机、iPhone、PC之间自动同步,未来将支持平板电脑。此外,还与Office、MSN进行了整合。图10-5所示为SkyDrive截图。

10.4 移动云计算 - 图3

图10-5 SkyDrive

④ 谷歌云存储产品:Google Drive。

谷歌紧随微软之后也于2012年4月推出云存储产品Google Drive。Google Drive与Google Docs进行了深度整合,可以让用户和同事实时处理文档、电子表格以及演示。同时,Google Drive支持直接在浏览器页面中打开30多种格式的文件。此外,Google Drive还与Google的核心搜索引擎技术、Gmail和Google+进行了整合,并覆盖了现今最主流的几大平台,包括Mac、Windows、Android以及iOS。Google Drive还提供了强大的API并整合了第三方应用。图10-6所示为Google Drive截图。

10.4 移动云计算 - 图4

图10-6 Google Drive

至此,国外云存储“四大家族”成形,除了Dropbox是新创企业外,其他都是互联网巨头或者是正向互联网企业转型的IT厂商巨头,而云存储正是这些巨头们主要业务的自然延伸产品。随着云计算的掀起,云存储似乎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平台,一个跨越了传统操作系统、终端设备的平台,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功能的产品。因此从长期来说,Google、微软以及苹果可能更具竞争优势。表10-3对这4大云存储产品进行了详细对比。

表10-3 4大云存储产品详细对比

10.4 移动云计算 - 图5

10.4 移动云计算 - 图6

注:2012年7月,Dropbox公司宣布将付费用户的云储存空间增加1倍但价格不变,以应对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

(2)国内云存储产品

① 阿里云存储。

2011年7月28日,阿里云公司正式推出云OS操作系统及搭载该系统的天语云智能手机。一个亮点是阿里云公司为每个手机用户推出了100G的免费云端存储空间,以便用户就图片、短信等应用做随时随地的云端存储和备份。云端服务还支持云便签、云邮、云助手等常用的办公软件。不过,与苹果iOS 5的iCloud云服务相比,阿里云手机云空间备份内容稍微少了一些,如不支持音乐视频、应用程序、电子书、设备数据和程序数据等。图10-7所示为阿里云OS操作系统截图。

10.4 移动云计算 - 图7

图10-7 阿里云OS操作系统

② 百度网盘。

2012年3月百度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宣布推出百度网盘,为用户提供跨平台、跨终端的免费数据共享服务,每位用户初始即可获得15GB免费空间(可免费无限扩容),目前支持网页版、PC版和Android版。iOS版和Mac版将后续推出。

根据官方介绍,百度网盘搭建在百度在亚洲最大的服务器集群上,数据吞吐能力建立在百度搜索的云服务上,一份文件在云端多个冗余备份。同时百度网盘这个产品本身很多功能很实用,如在线打开音乐、图片、文档(甚至支持视频)等各种格式文件。百度网盘还支持离线下载,目前离线下载只支持HTTP和FTP协议,百度表示很快也将支持P2P协议。百度网盘目前仍处于公测阶段,需要邀请链接才能使用。图10-8为百度网盘截图。

10.4 移动云计算 - 图8

图10-8 百度网盘

③ 腾讯微云。

2012年7月腾讯推出云存储服务“微云”。该服务分3个部分:“微云网盘”、“微云相册”和“微云传输”,主要为用户提供PC端、移动端的文件及图片上传、同步、分享服务。不过目前只上线了Windows版和Android版,iOS版暂时无法下载。使用“微云”服务首先要安装桌面软件和移动客户端(通过QQ账号登录),用户通过电脑指定的同步文件夹来上传文件。普通用户的文件存储空间为2GB,同步文件最大支持1GB。腾讯微云通过提供便捷的云端文件和相册存储来为现有的QQ或微信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图10-9所示为腾讯微云截图。

10.4 移动云计算 - 图9

图10-9 腾讯微云

国内的云存储产品刚刚兴起,市场竞争格局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3)桌面虚拟化应用:思杰Receiver

思杰Receiver荣获了2012移动通信世界大会最佳企业级移动应用,主要的功能是提供远程共享文件和“虚拟桌面”。思杰Receiver在苹果、安卓、黑莓等各种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都提供了解决方案,用户可以通过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访问在网络上的属于用户个人的桌面系统。思杰Receiver收取安装版权许可费用。图10-10为思杰Receiver截图。

10.4 移动云计算 - 图10

图10-10 思杰Receiver

2.SaaS类应用

SaaS类应用种类繁多,包括个人应用及企业应用,个人应用则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字处理、图片处理、财务管理、笔记应用、音乐、翻译等。

(1)个人应用

① 在线文字处理:Google Docs。

Google Docs在线提供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云存储。它将Word、PPT、Excel的功能集于一体。用户只要可以上网就能编辑自己的文件。此外,不同用户还可以分享和共同编辑同一份文件。图10-11所示为Google Docs截图。

10.4 移动云计算 - 图11

图10-11 Google Docs

② 网页版Photoshop:Pixlr。

Pixlr是网页版Photoshop。在Pixlr上面可以进行类似于Photoshop的图片处理,使用户不需要在本地电脑安装其他工具那么烦琐,就能完成对图片大部分要求的处理,非常实用。Pixlr目前已推出iOS和Android客户端。图10-12所示为Pixlr截图。

10.4 移动云计算 - 图12

图10-12 Pixlr

③ 在线照片储存和分享:Flickr。

Flickr是雅虎旗下的网站,提供在线照片储存、分享服务,也提供网络社群服务。曾被英国《每日电讯报》根据用户体验评选为最受欢迎的云计算。用户可以每月向Flickr上传300MB照片和两个视频文件,可以将照片分享给好友,用户可以通过Flickr制作专业水准的照片。图10-13所示为Flickr截图。

10.4 移动云计算 - 图13

图10-13 Flickr

④ 个人财务管理:Mint。

Mint是一款个人财务管理应用,帮助用户优化自己的财务需求。它可以帮助用户建立个人账户,进行预算设置和个人储蓄管理。而且它有手机客户端,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支出收入。图10-14所示为Mint截图。

10.4 移动云计算 - 图14

图10-14 Mint

⑤ 笔记应用:Evernote。

Evernote笔记应用能协助用户记下自己的任何想法、创意点子。此外,这些被整合的信息,不论是文字、声音、网页剪辑或屏幕快照,都能被有条不紊地整理分类,并允许用户在需要的时候随时随地搜寻。图10-15为Evernote截图。

10.4 移动云计算 - 图15

图10-15 Evernote

⑥ 音乐服务:亚马逊Cloud Player。

亚马逊Cloud Player是一个跨平台的音乐服务,它让用户能在线阅览/搜索电子书库和创建/管理音乐播放列表。在用户将媒体文件下载后,Cloud Player还支持离线重播功能。亚马逊Cloud Player除支持Web、iOS和安卓平台外,即将支持Windows Phone设备。图10-16所示为Cloud Player截图。

10.4 移动云计算 - 图16

图10-16 Cloud Player

⑦ 翻译服务:MailHon'yaku-Concier。

日本第一大移动运营商DoCoMo推出一款名为Mail-Hon'yaku-Concier的服务,利用云服务技术翻译短信、电子邮件和社交网络信息,支持日语与英语、中文、韩语之间相互翻译。图10-17所示为MailHon'yaku-Concier截图。

10.4 移动云计算 - 图17

图10-17 MailHon'yaku-Concier

(2)企业应用

① 综合性社交媒体管理工具:HootSuite。

HootSuite为品牌商和企业提供综合性社交媒体管理工具。帮助企业根据其关注者在推特(Twitter)上的影响力来分类这些关注者,让企业和品牌可以更好地与关注者进行沟通。图10-18所示为HootSuite截图。

10.4 移动云计算 - 图18

图10-18 HootSuite

② 电子邮件营销工具:Mailchimp。

Mailchimp为企业提供电子邮件营销工具。如果企业有一些电子邮件想要寄给大量客户,可以上传到Mailchimp的主机,由系统帮助发送,计算开信率、点击率等营销数字。图10-19所示为Mailchimp截图。

10.4 移动云计算 - 图19

图10-19 Mailchimp

从国内SaaS类云应用来看,在应用丰富度、创新性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还处在模仿学习阶段,例如类似Pixlr的GIF图片编辑工具“玩图”,类似Flipboard的Windows Phone、Windows 8平台社会化阅读应用“板报”,基于Windows Phone的日记应用“点滴时光”,金蝶开发的记账应用“随手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