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何谓最近世
最近世的发展 欧洲受到西亚和中国文化的影响,最晚经历文艺复兴,却因此创造了最为成熟的文艺复兴文化。而且一旦经过了这一阶段,其后的进步便非常惊人。其中有着美洲新大陆以及前往旧大陆的航线的发现,这些都是其他世界不曾有过的成果。由奴隶挖掘、精炼的新世界的白银被带到欧洲,使欧洲因为空前的好景气而受惠。另一方面,因为印度洋航线的发现,之前所渴望的旧大陆的香料等珍奇物产,现在可以自由购买了。拜这些绝好条件所赐,欧洲世界创造出了几乎可以让之前的旧文化失去价值的工业革命文化。这始于18世纪后半叶,而从此时开始,欧洲的历史一跃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将其称为“最近世(近代)”,以区别于之前的近世。“最近世”是我在京都大学时,即从大正末年到昭和初存在过的文学部讲座的名称。我很喜欢这个名称,因为从中可以一目了然地明白,最近世绝不是近世的反对命题,而是将近世的倾向更加有力地向前推进的意思。以前在地质学上也将Pliocene译为“最新世”,用“最”这个字来表明层次,最近不知为何改译为“鲜新世”,但“鲜新”让人弄不明白意思。近来也流行将最近世所指称为近代,那么近世和近代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自然科学的时代 当近世的文艺复兴告一段落,其后便没有什么急速的进步,一直徘徊在同一水平上。但进入最近世,在工业革命之后,各个领域却依然一个接一个地有着飞跃式的发现和发明,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着实让人惊叹,特别是在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实现了急剧提升。如果要将从古至今的进展都表现在图面上,一张纸恐怕是不够的吧。
首先产生于欧洲的先进的工业革命文化,必然要对其他世界产生影响,但不可思议的是,距离较近的西亚令人意外地反应迟钝,而距离较远的东亚受到的影响却很深刻。而新文化侵略的目标不用说就是中国。
当然,中国直接遭遇欧洲文化的尖兵,始于16世纪,明朝嘉靖年间澳门出现了葡萄牙人。其后东来的欧洲人日益增多,特别是天主教传教士在中国内地传教,并且取悦于明朝廷,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间介绍了欧洲的学术。这确实是之前的中国历史不曾有过的新局面,并且成为后来中国西化的伏线,因而在中国史的时代区分上,有意见认为应将这一时期作为一处分界线。
但是,我的想法与此相反。盖因明代西洋传教士所带来的文化,确实以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自然科学为基础,也对中国产生了不小影响,但其威力却并不是非常强大。它与中国经历过的文艺复兴文化大体处于同一平面上,只是其表面稍稍隆起而已。因而在当时,无论是什么样的欧洲人,如果要与中国通商,就必须成为朝贡国—即便只是在名义上,要拼命表现出恭顺的态度。在传播教义时,充其量也只能仰朝廷鼻息,通过看起来甚至有些低三下四的请愿来得到许可或默认,用武力来逼迫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这样的形势一直持续到清朝初期,康熙帝的时候,俄罗斯侵犯到黑龙江畔而企图南下,立刻就遭到反击,如果发生战争,输的必定是俄罗斯。
工业革命文化 但是,到了康熙帝的孙子乾隆帝统治时期的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开始在欧洲进行,到19世纪初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时制海权转移到了英国手中,英国作为西洋诸国的代表与中国展开了交锋。而这时的英国已非昔日的葡萄牙可比。对于蛮不讲理的鸦片贸易,清朝最初消极抵抗,试图通过约束本国人民来加以禁绝,但最后终于下决心要取缔英国人输入鸦片的活动,于是两国间开启了战端。中国的海港成为战场后,英国派来了蒸汽船,其动作之灵敏,炮火之猛烈,绝非中国的帆船所能敌。最后中国只能忍受签订《南京条约》的屈辱,与英国议和。其后,欧洲的工业革命文化便堂而皇之地横行于中国内地了。
因此,如果要将中国史的近世和最近世的分界线定在鸦片战争,或者两年之后签订《南京条约》的时点,我并没有异议。因为中国的最近世化就是从此时开始的。但这只是刚开始而已,习惯于传统文化的中国人,从上到下都对新来的异种文化抱有反感,进行了持续抵抗。而在对待西洋文化方面,日本人的反应则稍有不同。当然,日本也有很强的攘夷思想,但另一方面还有开国(1)思想进行中和。因而以明治维新为契机,沿袭了之前德川幕府不情愿地实施的开国政策,以至于将求知识于世界作为国是。在今天看来,这是极为明智的态度,不用像中国那样做出很大的牺牲,却顺应了世界大势。
日本的开国 日本通过文明开化的进取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以至于在富国强兵这一点上凌驾于清朝之上。因而从日俄战争起,以顽固闻名的清廷,也终于不得不改而信奉开国主义。但是,因为清朝本是异民族的征服王朝,所以清朝希求的开国目标与民间希求的开国理想之间有着很大的隔阂。最终,民间的理想打碎了清朝的希望,经辛亥革命,中华民国诞生。不用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重大事件,持续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就此崩溃了。此事表明了西洋的最近世文化究竟有多么强力,而将此作为中国史由近世进入最近世的分界线,可以说是最为名正言顺的。
共和制中国 中国在进入最近世后,与历来不同的地方是第一次采用了近代的国家形态。在之前的皇帝制度下,中国是一个超越“国家”的世界国家,不承认对等外国的存在,外国在理念上都应该是中国的属国。因为没有对等的外国,从而也没有与外国对等的中国,这便是为什么有意见认为,到清朝为止中国与外国之间都没有国境。
但清朝倒台、中华民国成立后,必然只能成为与外国性质相同的近代国家。而且中国自清末以来,在各外国的压迫下被迫接受了有害的不平等条约,因而,民国以废除这些条约为首要目标而开始了困难的斗争。
(1) 指打开国门,向世界开放;指建立新政权、新朝代的“开国”在书中也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