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7 孩子爱抱怨,怎么引导?
阿黛尔正在妈妈伊玛尼身边的桌子上做作业,伊玛尼一边辅导她写作业,一边用手机回复邮件,还不时起身去照料阿黛尔那正在客厅里到处爬的弟弟。阿黛尔折断了她的铅笔尖,对着妈妈大叫:“我要一支削尖的铅笔!你给我去拿!”伊玛尼听了气不打一处来。
如果孩子的抱怨让你感到恼火,那么也不用太过惊讶,我也经常遇到这种事。不过,我们还可以看得更深入些。是什么让我们感到恼火?为什么会这样?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可以为我们理解自身提供重要的线索,因为孩子的行为触动了我们的脑回路。理解了恼火背后的原因,我们也就能更好地去应对孩子的抱怨了。
父母们常常把孩子的抱怨理解为不懂得感恩。如果孩子抱怨晚饭不好吃或是向我们索要新玩具,我们就会觉得孩子没有把我们所有的付出放在心上。不过在我看来,这么看待问题似乎忽视了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的感受。我认为,孩子抱怨是因为无助。我经常使用的公式是:抱怨=强烈的愿望+无力感。如果孩子想穿衣服却不会穿,或者想跟别的孩子玩你却不同意,抱怨就会接踵而至。那么,为什么我们又会被抱怨点燃怒火呢?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孩子大喊大叫,也不仅仅是他们抱怨起来没完没了。如果孩子的抱怨来自无助,而你又成长于一个不准你哭的家庭,那么你就可能会感到恼火。如果你小时候经常在家里听到“别哭了!”“坚强点!”或“别哭哭啼啼的,你已经长大了!”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可能就会对你自己的无助缺乏包容。于是,你可能早已学会把那个无助的自己压抑到潜意识当中。现在,面对孩子的抱怨,你的潜意识就像是在说:“哦,我知道该怎么做,把它压抑掉,把它压抑掉!”你的潜意识对孩子的反应好似它当年对你自己的反应。
然而实际上,即使对成年人来说,这种渴望与无助的结合也是一种煎熬。我发现,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流露出强烈的情绪。记得有一次,我在上班前去一家咖啡店,结果到了才发现没开门。店长探出脑袋对我说:“我们今天要晚点开门,还得等20分钟。”我非常失望。我很想喝咖啡,因为我很早就出门了,没顾上喝咖啡,但我等不了20分钟,否则开会就迟到了。“求求你了!”我用哭腔恳求道。我发出来的声音很不好听,我心里的感觉也很不舒服——又绝望,又无力。
孩子也会在想要走近父母的时候抱怨,以此来表明自己很孤单,自己的愿望没有被看见。虽然父母的职责是做自认为有益孩子的决定(哪怕孩子反对),但我们仍然可以去试着理解和亲近孩子。感到孤单和绝望是非常痛苦的,因为人在拥有亲密感和希望的时候才会感到安全。我不是说你必须屈从于孩子的可笑要求,但你越是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并且给予孩子所需要的亲密感,孩子的抱怨就会越少。而就算孩子仍旧抱怨了(有时确实会这样),你也要记住,关心孩子的感受和潜在需要才是在不改变你的决定的同时解决问题的关键。了解抱怨的动机有助于减少抱怨,也有助于我们在抱怨不可避免地出现时有效应对。
回到我那天早上买不到咖啡的例子。咖啡店的店长当然没有义务来照顾我心里对安全感的需要,但假设他当时说的不是“我们今天要晚点开门”,而是“我知道,我们平时都是8点开门,所以你才在这个时候过来买咖啡。可是我们遇到了一些事情,今天要到8点半才能开门。我知道你会觉得特别失望,想喝咖啡却喝不到,那种感觉一定很难受!”这时,我还会去绝望地央求吗?很可能就不会了。假如我还是央求了,而店长对我说“我也遇到过这种事”(拉近距离),或者“我知道这种事很影响心情,但我觉得你的心情会好起来的”(给予希望),那么我想我的感受会好很多。
孩子抱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孩子常常需要释放情绪,他们的抱怨可能说明有些事情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所以需要“发泄出来”。在最近的一个周六中午,我的儿子要求喝放了“九个冰块”的水,随后又抱怨水太凉,让我把水弄热些,同时冰块还要留着。这事好不容易过去,他又看着自己的午饭,一会儿说他不想吃放了奶酪的意大利面,一会儿又让我把奶酪再放回去,最后又说意大利面和奶酪都不想吃。我心里越来越烦躁,越来越受不了他的抱怨,接着我停了下来,心想:“嗯,我儿子实际上是想让我执行行为规则,好释放一些情绪出来。他其实是在用抱怨和无理取闹来告诉我,妈妈,要坚定,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我需要好好哭一场。”于是,我不再做别的努力,只是告诉他:“你觉得一切都不顺心,是吗?不管做什么事都不如意?我明白,亲爱的。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他没有看我,也没有说“妈妈,你太了解我了”。完全没有。他尖叫,反抗,大哭了起来。我带他回到他的房间,陪他坐了一会儿,直到一切恢复如常。我明白了,他需要这么做。他的抱怨是一种恳求。
育儿工具箱
■宽容那个抱怨的自己
如果你发现自己被孩子的抱怨所激怒,而你又成长于一个不许你哭的家庭,那么你就可以照我接下来所说的去做。现在,把你的手按在心脏的位置,对自己说:“我可以感到自己的弱小和无助。坚强、有韧性的人有时也会有这种感觉。”你甚至可以在镜子前面试着去抱怨。抱怨你有多少封电子邮件要回复,抱怨你不想打扫房子,抱怨你感到多么疲惫。讽刺的是,你越是宽容那个抱怨的自己,你就越不会被抱怨所激怒。如果孩子的抱怨还是让你觉得血往上涌怎么办?大声说:“等一下。我需要来个深呼吸。”接下来,把你的手按在心脏的位置,一边深呼吸,一边对自己说:“我是安全的。我可以挺过去。”
■提升游戏力
孩子抱怨的天敌是大人的游戏力或幽默感。如果我们用搞怪或幽默来回应孩子的抱怨,我们就是在为他们提供最需要的东西——亲密感和希望,两者总是与轻松和愉快相伴。(注意,幽默不是嘲弄。前者是为了增加亲密感,调节气氛,而后者是疏远和羞辱。)下次孩子说“你去给我拿睡衣!”的时候,首先深呼吸,告诉自己,你是安全的,然后尝试这样说:“哦不,哦不,哦不……抱怨又来了!它们到底是怎么进来的?”走到窗前,向外看。继续自言自语,你会看到孩子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我不知道它们是怎么进来的,但是我们得把它们扔出去,扔给其他孩子!”走到孩子身边,假装把抱怨从他的身体里揪出来,扔出窗外或门外,接着回到孩子身边对他说:“好了。不好意思,你要什么来着?哦,想起来了,你要睡衣是吧?”这时,你就可以把睡衣拿给孩子了。你这么做不是在加重孩子的抱怨,而是在调节气氛,增加亲密感。
■重述孩子的请求
很多父母认为,在孩子抱怨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用“正常的语气”来重新表达他的请求,以此来减轻孩子的抱怨。这么做本身并没有错,而且,只要不用太正经或者太严厉的语气,那么偶尔问一句“你能用不抱怨的语气再问我一次吗?”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有时我们会跟孩子陷入不必要的控制权之争中。如果我们坚持要孩子用“正常的语气”来重新表达他的请求,孩子本就激动的情绪就可能会在突然间再次升级。这么做并不值得(例如双方争夺控制权)。我发现,与其要求孩子重新表达他的请求,不如我们自己来为孩子示范如何这样做。这是更加人性化的做法,效果也更好。如果孩子冲你大吼:“爸爸,把书拿给我!”那么你与其告诉孩子“你用正常的语气再说一遍”,不如学着孩子的声音这样说:“爸爸,你能把那本书拿给我吗?非常感谢。”接着再切换回父亲的角色回答:“当然了,亲爱的,没问题。”接下来,把书拿给孩子,然后深呼吸。不要说教,你要相信孩子能够听出其中的差别,并且学到新的表达方式。
■看到孩子的需要
抱怨的孩子一般都在要求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亲密感、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共情和更多的接纳。面对孩子的抱怨,我们可以做需多事情来回应这些未满足的需要。
●放下手机,对孩子说:“我把手机收起来了,因为我觉得我的注意力被别的东西吸引走了,这一点你也发现了。我现在来陪你。我就在这里陪着你。”
●蹲下身来,跟孩子处在同一高度。对孩子说:“有些事情让你觉得不舒服。我相信你的感觉。我们一起来把问题解决掉。”
●就大多数孩子都会在童年里遭遇的困难与孩子共情:“我知道做一个孩子有时候真的很难。”如果你觉得有必要,也可以继续说下去:“我知道你想自己来做所有的决定。”
●允许孩子释放情绪。“哭出来吧,亲爱的。这一切感觉太难受了。我在这里陪着你。哭吧,没关系。”
●玩填充游戏。“我想你是在告诉我……你没有被妈妈填满。我现在可以把你填满吗?”(详见实战1)
实践时刻:案例分享
伊玛尼发现,孩子的抱怨让自己感到非常恼火,所以当阿黛尔索要铅笔后,她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回应孩子:“抱怨怎么来咱们家了?它是从哪里溜进来的?我们一定是忘记关门了!好吧,我要把这些抱怨揪出来……扔到外面去!”伊玛尼走到窗前,打开窗户,做了一个向外扔的动作,接着又把窗户关上。通过这样做,伊玛尼为自己争取了缓冲和冷静的时间,使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情绪的控制。伊玛尼回到阿黛尔身边说:“好了,扔出去了!但愿你的朋友盖比和拉杰不会接到它们,再去跟他们的父母抱怨……啧啧(做出一副感到很讨厌的表情)!”接着,她话锋一转:“不好意思,你刚才要什么来着?一支削尖的铅笔,是吧?没问题,我去给你拿一支。”当伊玛尼把铅笔递给阿黛尔时,她发现阿黛尔看上去已经平静了许多。最后她们一起吃了一顿愉快的晚餐,避免了以往常会发生的控制权之争或口水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