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16 是否要纠正孩子的完美主义?

    5岁的芙蕾娅正在完成幼儿园布置的写作任务。她需要写一篇由4句话组成的以“如何……”为主题的短文。芙蕾娅的妈妈艾斯琳看到女儿写下一个单词,随即就对自己说:“不对,不是这样拼的!”然后擦了重写,写了又擦。

    “亲爱的,就按你认为对的样子写吧,”艾斯琳告诉芙蕾娅,“老师就是这么说的。不用写得那么完美!”“我讨厌写作!”芙蕾娅说,“我不写了,除非你告诉我每个词都该怎么拼!”

    艾斯琳不知道该怎么帮孩子了。

    有的孩子做事情只接受完美无缺,不接受“差不多”,只要不是百分百如意,他们就会情绪低落,这是怎么回事呢?透过完美主义,我们总能发现情绪调节方面的问题。孩子说“我是这个世界上最不会画画的人”,是因为他尽管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画成什么样子,可画完却十分失望;孩子说“我的数学很差”,是因为他希望自己数学很好,可现实却是另一番模样;孩子说“我让我的队伍失望了”,是因为他想发挥自己的作用,却没能把球打进。在所有这些情况下,孩子的失望,或者说愿望和现实之间的落差,都以完美主义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而且,由于完美主义源自情绪调节不力,所以讲道理是没有用的——我们无法说服孩子,她画的画特别棒,所有的孩子都觉得数学难,或者运动员也经常失误。我们需要透过完美主义看到孩子心里那些汹涌翻腾、难以释怀的情绪,那些藏在非黑即白的极端想法深处的感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进而帮助孩子培养所需的能力。

    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也比较刻板。他们在情绪和反应上都相当极端,常常觉得自己要么在山巅,要么在谷底。他们感觉安全和快乐的舒适区很小,舒适区之外的任何情形似乎都会让他们难受。只要事情的发展不能完全达到预期,他们就会情绪低落:“我做不到!”“搞砸了!”“我是最差劲的!”这并不代表他们固执或娇生惯养,而只是说,在那一刻,他们对自己的好感觉被遮蔽了。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扩大舒适区,鼓励他们进入“灰色”地带,好让他们的自我价值不再剧烈波动。我们要帮助他们拥有好感觉,这样他们就无须去追求完美了。

    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无法在灰色地带里生活的部分原因是,他们往往无法容忍或无法理解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异。在这些孩子看来,行为所反映的就是个性特征,因为他们无法将两者区分开来;不论他们对自己的感觉是好是坏,他们都这样认为。例如,完美地读了一页书(行为)意味着“我很聪明”(个性特征),而读错发音(行为)则意味着“我很笨”(个性特征);尝试系鞋带并一次成功(行为)意味着“我很厉害”(个性特征),而没有系好(行为)则意味着“我很差劲”(个性特征)。要想帮助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我们就要让他们学会如何把他们做什么样的事与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分开。这么做能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来拥抱灰色地带,能让他们在第一次系鞋带失败后仍旧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完美主义会损害孩子(包括成年人)在学习的同时拥有好感觉的能力,因为它只把好感觉与成功这一结果联系在一起。我们需要让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学会如何在成功之外找到好感觉和自己的价值。

    注意,父母要做的只是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完美主义,而非摆脱完美主义,这一点很重要。许多父母认为,他们必须改变孩子的完美主义倾向,但只要我们压抑孩子的那部分自我(特别是粗暴地压抑),我们就是在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他的那部分自我是坏的或错的。我们应当帮助孩子与自身的完美主义建立更好的关系,这样他们就能在完美主义出现时认出它来,而非任由它去接管“控制中心”,在感受和行为上发号施令。毕竟,完美主义的一些成分,例如动力、坚毅和信念,也能让人感觉非常好。我们要帮助孩子利用这些特质,而非被完美主义所可能带来的巨大压力压垮。

    育儿工具箱

    ■“示范”犯错

    孩子们总是在观察他们的父母,了解他们看重什么,以及家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如果你有存在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那么就要主动在孩子身边犯一些错误,做事时装出费力的样子,“生活在灰色地带”。例如“天哪!我给上司发的这封特别重要的电子邮件里居然有这么多错别字!我本想校对一遍的,可是没有!”接下来,为孩子示范你想让孩子学到的自我对话。把手放在心脏的位置,大声说:“就算我犯了错也没关系,我是安全的。就算我的事情没有做好,我的本心也是好的。”这么做能为孩子树立起榜样,让孩子知道,行为和个性特征不是一回事,还有遇到困难时要去肯定本心的好。

    ■说出孩子的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坚持要把某件事情做到完美,或是一旦没做到完美就全盘否定自己,那么你就可以尝试去看见孩子内心的感受,再把它大声讲出来,以此来把孩子关注的焦点从完美转移到他内心的感受上。这么做能促使孩子更敏锐地察觉自己的情绪,而这是提升情绪调节能力的基本功。因此,如果你的孩子说:“只有我不会玩攀爬架。我才不要去游乐场,肯定不好玩。”那么你就可以把他内心的感受说出来:“不会玩攀爬架,唉,你好像特别在乎这件事。”或者:“有时候你会觉得,那个特别难的项目好像能把所有其他项目的乐趣都吸干,是不是?这就像是,只要游乐场里有一个项目不好玩,那么其他所有项目就好像都不好玩了。”在这里,我描述的是孩子内心中的感受。我是在告诉孩子,我看见了他心里的不容易。如果不加注意,我们很容易回应孩子:“你不想玩那个项目就不玩嘛,没什么大不了的!”或者:“那又怎样?你可以去玩游乐场里的其他项目呀!”可是不要忘了,讲道理并不能提升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而调节强烈的负面情绪正是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最困难的事。

    ■假扮游戏

    通过假扮有完美主义倾向的角色来与孩子互动,你可以拿孩子喜欢玩的毛绒玩具或卡车来扮演这一角色。例如,你可以扮演一辆因为挖的洞不合心意而哭泣的玩具挖掘机,也可以扮演一只爬树只能爬到一半的玩具熊。一开始,你或许可以这样来演:“不行,不行,不行,我不要再做下去了!如果我做不到完美,我就干脆不做!”然后停下来,观察孩子会有什么反应。如果你觉得时机到了,你就可以轻声地对孩子说:“我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感觉。有时候,事情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结果我就把一切全都否定掉了。”你也可以为孩子示范如何应对这一情形,例如假扮一辆翻斗车来到挖掘机前对它说:“我知道事情跟你想象的不太一样,这种感觉很难受。我会在这儿陪着你。”接下来,你还可以换回挖掘机的角色,继续演给孩子看:“谢谢……也许我该接着挖一会儿。即使事情不完美,我也能继续挖下去……”

    ■带孩子认识内心的“完美小孩”

    找个安静的时刻,介绍孩子认识她心里的“完美小孩”。你或许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知道我心里有个完美小孩吗?没错!它经常告诉我事情必须做完美,否则就不值得去做!我想,你心里也有一个这样的完美小孩!比如你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它就会突然跳出来。当然了,心里有个完美小孩是完全没问题的,很多人都有!只是有时候,我心里那个完美小孩会变得特别吵,让我很难集中注意力。这时候,我发现跟它好好聊聊会比较有用……”现在停一下,看看孩子会有什么反应。通常,孩子的注意力会立即被你吸引过来,并且会问你:“你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时,你就可以继续说下去:“完美小孩一般不会给我惹麻烦,除非它变得太吵,让我听不到心里的其他声音。所以,如果它的声音太大了,我就会对它说,你好,完美小孩。你又来了!我知道,你总是跟我说,要完美,要完美,必须完美,如果不完美,我就不干了。我听到你的话了!还有,我想请你往后退一退。我要做个深呼吸,找到那个总是告诉我‘我能做困难的事情’的自己,因为我知道它也在我心里。然后,我就能听到一个更加平静的声音对我说,遇到困难没关系,我能做困难的事情。”

    你可能会认为,孩子不可能跟着父母去做这种寻找内心声音的事。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这样去做正是因为我们抱有这样的怀疑。我向你保证,这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东西,完美小孩这一做法的理论背景是内在家庭系统理论和我们都包含许多子人格的观点(详见准则4)。寻找内心中的不同声音能揭示思维的运转方式,这种看问题的视角与孩子内心里的实际感受相一致,所以通常都会为孩子所喜欢。此外,完美小孩这一做法还能鼓励孩子去与自己完美主义的一面交朋友,而不是排斥它。毕竟,排斥我们心中的其他自我感觉就像是自我嫌恶。当我们跟孩子谈论完美小孩的时候,孩子并不会把完美主义当作敌人,她还能感到自己有力量在完美主义的念头袭来时清醒应对。试过这个方法后,你甚至还可以更进一步,看看孩子是否愿意讲讲她的完美小孩是什么样子,甚至把它画出来。很多孩子都从这一过程中收获了乐趣和教益,因为把内心的声音拟人化能让孩子觉得更安心,更理解自己。

    ■为犯错喝彩

    一天,女儿教了我一个西班牙语单词,我对她说:“一分到手!”看她一副不解的样子,我就继续解释说:“不懂意味着我能去学习,而学习新东西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我刚才学会了一个单词,所以我得到了一分!”在这里,胜利并非完美或者彻底掌握什么,而是学习的过程。如果我们能从暂时不懂的状态中得到某种胜利,孩子就会有宽广的空间去试错和进步。对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来说,这一点意义非凡。我的女儿喜欢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对我说:“妈妈,我又得到了两分,我刚刚记住了两个州的首府!”把完美主义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还有把犯错作为目标,犯了错就击掌。

    实践时刻:案例分享

    艾斯琳想起要帮芙蕾娅看到她的完美主义,而不是把它赶走,于是她说:“我知道拼写很难,那种感觉就像是,如果不把每个单词都写对的话就会写不下去,是不是?我记得我6岁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那很难受。”芙蕾娅看上去平静了一些,但她仍然坚持让艾斯琳教她拼写每个单词,否则她就不写。艾斯琳知道,这么做只能短期解决问题,而且还会让芙蕾娅更加相信,只有正确的才是好的。她想起对完美主义反其道而行之,于是对女儿说:“芙蕾娅,你知道吗?你现在在上幼儿园,你的老师告诉我,你应该学习拼写,但不是学习正确拼写。我得回我房间里整理点东西,我回来以后会看你写了什么。所有的词都要拼错,一个也不能拼对!要是你拼对了哪怕一个词,我就得给你的老师发电子邮件,说你学习不认真。怎么样?”她说完就离开了女儿的房间,心想芙蕾娅可能还会哭闹或抱怨。可是让她感到惊讶的是,女儿的房间里居然一点声音都没有。艾斯琳回来时,芙蕾娅已经写完了两句话。艾斯琳看到女儿拼错了7个单词,拼对了3个,于是对她说:“芙蕾娅,我不知道该拿你怎么办才好。拼对的词太多了!注意,你的任务是学习!你要是拼对了,那还怎么学?”芙蕾娅和艾斯琳都笑了。艾斯琳心里知道,她的这一招奏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