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受益者: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在古代是用来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的,但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变换的速度已经十倍百倍提升。截至2014年9月30日,腾讯和阿里巴巴是中国大陆超过千亿美元市值的8家公司中的两家,它们正是第三波受益者的代表。

    2001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跌入低谷。2002年10月,新浪、搜狐的股票每股只有1.2美元左右,但到了2003年10月,其股票每股都飙升至40美元左右。之所以发生这种神奇的变化,是因为这些互联网公司抓住了一个救命机遇:移动应用服务。

    第三波受益者: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 - 图1

    新浪2000年4月至2006年股价趋势图(资料来源:网易科技频道)

    第三波受益者: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 - 图2

    搜狐2000年7月至2006年股价趋势图(资料来源:网易科技频道)

    2003年,短信让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受益。

    2003年全年国内手机短信发送量超过1500亿条,由此产生的直接利润达150亿元。以当时中国2亿多的手机用户基数计算,平均每位用户一年发送近1000条短信。中国联通方面表示,部分手机用户的短信支出甚至超过了话音服务的支出,短信已成为移动通信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有数据显示,在庞大的短信流量中,20%左右的短信来自各大网站,短信也对各门户网站实现盈利起到重要作用。

    据了解,对于新浪、搜狐、网易这三大门户网站来说,短信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30%以上,而TOM.COM则成为国内第一家主要依靠电信增值业务获得盈利的门户网站。

    2004年,彩铃让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受益。中国移动2004年彩铃业务收入就达约16亿元人民币(仅凤凰传奇的一首《月亮之上》在2006年的下载量就达7900万次)。2004年春节,人们除了像原来一样收发各种拜年祝福的短信之外,又多了一项趣味活动——下载各种彩铃。可下载的彩铃既有各种流行歌曲,也有很多搞笑的段子。那一年,炫耳的手机彩铃比春节的鞭炮还响亮。

    2005年,WAP[1]让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受益。时髦的WAP应用,尤其是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WAP业务,与2004年相比增幅高达120%以上,业务收入增长高达5倍以上。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的盈利方式也从SP时代过渡到了Free WAP[2]时代。

    2006年7月,中国移动开始加强对SP业务的监管,出台“11条军规”,要求SP须启动用户对短信、彩信等订制的二次确认,SP对信息费投诉必须在48小时内返还等。中国移动内部试点数据显示,进行“二次确认”后,SP新增用户和新增信息费收入平均下降70%~80%,总收入下降约20%。这“11条军规”整肃了这个行业的乱局,淘汰了超过半数的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大浪淘沙之后,留下这个行业中真正提供服务的种子公司,这些公司在2009年重获行业发展第三次机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

    2009年是中国的3G元年[3],这一年拉开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应用大幕。从2009年开始,智能手机逐渐成为一种数字化的万能神器,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外,还吸纳了照相、音乐、计时、阅读、游戏、支付、电商、视频、导航、字典、打车等功能与应用,它造就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的三大巨头——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的帝国时代。

    第三波受益者: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 - 图3

    (资料来源:XUEQIU.COM(雪球网))

    上图为腾讯股票,从2004年6月16日上市的0.68港币/股(由3.375港币一拆五换算后的值)到2014年8月29日的134港币/股的月K线图,10年涨了197倍,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发展见证。

    移动互联网公司未来的利益空间我们无从设想,我们只知道:今天能把猪都吹上天的台风,正在光临这些互联网公司。

    [1]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一种为了节省移动网络流量的类似TCP/IP的协议。

    [2] SP(Service Provider)是应用服务提供商提供业务,放在移动或者联通上推广,用户免费或者付费使用,应用服务提供商与运营商进行分成;Free WAP,就是免费的无线网站,人们用手机访问的除移动和联通之外的网站都算是Free WAP。

    [3] 2009年中国的3G网络牌照发放,3G网络开始大规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