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谢

    我们都是时代的幸运儿,生在变革的年代,不仅仅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讲述亲身经历,就是这本书的初衷,用我们的视角讲一下我们看到的和思考的,虽然有失偏颇,但是确实是真实的,如同盲人摸象,我们试图尽力描述完整,但一定不能做到全部,好在恰恰是移动互联网带给大家的迭代与参与让这本书的信息不断丰富完整,这是一本描述时代变换的书籍。

    这本书出炉之前就有了明确的目标人群,就是除互联网从业人员之外的传统行业的企业家、政府工作人员,目的是让他们更加系统地理解中国信息化的演变进程,从而准确把握趋势、把握未来。

    本书作者之一马斌大学毕业之后在松下、西门子各工作了三年,扮演设备供应商的角色。2004年8月加入腾讯至今已超过十年,进入公司从腾讯移动端最早的核心业务手机QQ跟运营商的合作开始,经历了SP时代的高峰,看到了国际设备厂商的没落,见证了Free WAP时代的兴衰,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春天,尝试了从搜索到地图O2O的探索,也在职业生涯中见证了这个时代变化的过程。

    本书作者之一徐昊2000年7月加入摩托罗拉,参与了在中国的移动网络基础的建设,看到了中国移动运营商的成长,也体验了SP时代的乱象,更见证了移动设备制造商的衰败;2011年5月加入腾讯公司,用三年多的时间系统地了解、认知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对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各个部分都有所认知,有着全景式的视角,如移动网络(2G:GSM、CDMA,3G:CDMA2000-1X、UMTS/WiFi)、移动终端、应用技术(短信、彩信、WAP、IVR、流媒体等)以及移动应用(手机上的APP)等。

    相同的背景,类似的经历,让两个作者经常聚在一起探讨移动互联网行业成功的“秘密”。我们开始制作PPT并与外界积极交流:徐昊在腾讯内部与员工沟通和碰撞,马斌在社会上与企业家沟通和碰撞,历时10个多月,做过近50场讲座,听过这个思想内容的腾讯内部员工有1000多人,听过这个思想内容的企业家有2000多人。从北大讲公开课到全国各地为几千名企业家、政府内部做分享,以及腾讯内部员工的授课,得到了各方面的反馈和建议,成型的核心逻辑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我们两人之间、我们与外界之间的不断碰撞打磨过程中,原来的很多想法更加系统化,并得到极大提升。于是,我们产生了写一本书的冲动,当然,出版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正是共同的信念和付出一起催生了此书的出炉。

    本书希望启发大家了解趋势、找到定位,虽然还不能明确告诉大家走哪一条路径,但希望能让大家找到哪一个方向是对的。找到了共同的方向,我们之间能产生更多的思想共鸣,更能用历史和未来的眼光来看待今天,这就足够了。

    我们希望用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的心态,感谢所有人支持、包容我们的不足,分享我们的所得。

    此书的完成,首先感谢的是腾讯人!

    特别感谢腾讯地图平台部的卢海波,在本书的编写初期他在材料搜集方面付出了辛苦的努力。感谢腾讯地图平台部的卢青松、赵长冯,他们在业余时间做的图片对本书是非常好的补充。感谢腾讯无线研发部的田甜,她利用业余时间帮助本书做了一些达意的图片。

    感谢腾讯学院院长马永武,当我们在是否写书的抉择上犹豫时,马院长对内容的认可和鼓励让我们树立了信心,做出了写书的决定。感谢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的人力资源总监刘亚姗,她对我们的认可与肯定激发了我们不断探索的激情。感谢腾讯公关部的何华峰,他帮助审校了全部书稿。

    更值得感谢的是腾讯公司周边每天来来回回的“数字土著”,是你们教育了我们,本书的很多启发和细节都来自于你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变成了你们,我们一直是年轻人!

    感谢腾讯,没有它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长,感谢我们的领导和同事,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也不会进步。

    而外界的诸多支持,也对此书的完成至关重要!

    感谢全国青联、中央国家机关青联、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中央金融青联、北京青联、北大校友会各级组织及负责人,在他们组织的多次活动中我们有机会与更多优秀的企业家朋友讨论、学习。

    感谢正和岛刘东华先生、陈里女士、黄丽陆先生、王昆鹏先生搭建平台,让我们与这么多优秀企业家碰撞,收获成长。

    感谢正略书院的赵民先生给予的支持。

    感谢邱小玲老师、唐旻威老师给予我们非常多的中肯意见。

    感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冒大卫书记、张志学教授、李其教授、苏萌教授、江明华教授及各位老师对我们在管理上的指导。

    感谢北大校友会秘书长李宇宁先生、副秘书长王健先生提供平台,让我们与北大的老师、企业家、校友交流。

    感谢北大MBA校友会各位校友的支持与帮助,是他们促进我们的提升。

    感谢华章公司周中华先生和杨福川先生,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不能顺利完成这本书的出版。

    感谢松下、西门子的同事,是他们帮马斌完成成长的阶梯,开拓了国际视野。

    感谢摩托罗拉,十几年的文化熏陶,让徐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练成了今天的提炼和总结能力!

    此书的完成,最值得感谢的是家人:

    马斌的爱人苏雅,马斌的无数个加班夜不能回家让她独自承担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责任而没有怨言,这是对马斌工作最大的理解和支持,更是前进的动力!

    徐昊的爱人俊娜,本书的很多素材都来自她帮助收集的800多篇微信文章,她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微信助手!

    铭记!感恩!祝福!

    徐昊 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