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后印刷时代:形象承载信息

    当印刷时代的风潮不断推动人类传播史向前发展时,科技的发展又带来了新的信息载体,包括广播、电视以及后来出现的各种综合性的网络媒介。

    首先出场的是广播。顾名思义,人们通过广播可以听到跟真人一样的声音,而电视不仅能听到真人发声,而且还能看到现场感极强的真实画面。与印刷时代让人骄傲的各种纸类媒介不同的是,前者只能通过文字唤起人们的记忆或者想象,而后者则可以直接展现给读者真实的声音画面。很显然,这是一种新生事物,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体验。

    可以说,广播电视的兴起让人们体验到了更强的现场感和画面感,也让信息承载的方式更趋向于多元化,而不仅仅是面对面的口口相传或者文字印刷品。

    美国传播学者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三类:

    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如口语和表情、动作、眼神等非语言符号,是由人体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传收双方都不需使用机器。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传方需使用机器。

    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信、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等。传收双方都需使用机器。

    这三类媒介系统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个时代是息息相关的,也是一种文明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当我们从机器轰鸣、散发着油墨芬芳的印刷时代走出来时,已迈入了一个新时代。

    广播的普及让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加迅捷,其对象广泛,功能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不过其缺点是“只闻其声,未见其貌”,听众只能根据声音来想象画面,且广播一瞬即逝,顺序收听,听众既不能选择,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若是语言不通,那么收听起来就更加困难。

    于是,一种比广播更为“先进”的方式开始悄悄占领市场——电视。据资料显示,至1948年年底,美国的电视台由二战时仅有的6家骤增至41家,电视接收机(即电视机)的产量达到了100万台。到了1964年,彩色电视机在美国畅销,当年就销售了124万台,这个数量几乎是过去整整十年的总和。而仅仅两年之后,美国的彩色电视机总数就超过了1000万台。

    在电视上,我们需要传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图片、影像等视觉的形象出现的。在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电视虽然也有声音,但它并不属于面对面的口口相传,因为传收双方都需要使用机器。电视承载信息的方式是形象,而不是语言和文字,人类已经开始从“文字时代”转向“形象时代”。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是美国的第27任总统。他虽然能言善辩,但是多种疾病缠身,不仅患有严重的嗜睡病,而且体重达300磅。

    我们或许很难想象,有着这样一种外形的人是如何被推上总统候选人位置的。

    很庆幸,塔夫脱总统竞选的时候,正处在广播媒介辉煌的时候。他大可以在广播上进行公众演讲,毕竟在广播上听得到声音却看不到演讲者的体型。不过到了电视机普及之后,这些形象不好的候选人难免会被淹没在其余竞争对手中。毕竟,到了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形象开始影响他的思想和在演讲中的逻辑。

    不过,电视的出现并没有让我们真正过渡到形象时代,新闻和知识在传播的时候,主要还是依靠印刷品,形象时代真正来临是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

    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以及各种服务器、中间件经突破了传统媒介的概念。它是最具包容性的媒介,其承载方式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尽管在初期仍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但现在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媒介正在向以图片、声音和视频影像为主的方向发展。原先以文本以及图像承载和传播信息的具体方式逐渐发生了改变,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印刷方式,而是偏向于应用机器媒介系统,以一种“现场感十足的”、“虚拟的”、“可编辑的”方式进行传播。

    纵观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传播过程中的五次革命,我们可以了解到,传播技术的发展促成了信息承载体的改变。现在人们每天接收信息的载体很少是书本报纸,而是手机、平板电脑、电脑,而信息呈现的方式也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而是生气蓬勃的交互式多媒体。我们能从这些交互式多媒体中感受到信息的即时性,看到音乐、图片、文字、影音、声音、色彩等多种体现的形式。

    我们正凭借第五次传播革命进入一个形象媒介的时代。

    在形象时代,人们更善于用图像语言表达感受,思考和行动的节奏也都比以往快。如今90后做工作报告更喜欢用图来表达,下图是腾讯月刊中的一篇文章。它体现了年轻人的不同思维方式。他们不喜欢写满文字的Word文档,而更倾向于使用各种结构图或者表格。

    第三节 后印刷时代:形象承载信息 - 图1

    我们确实能感受到图表的简单清晰和一目了然,并且能在视觉上感到轻松和舒适。

    此外,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智能终端的增多和内容生产的扩大、提升,网络视频越来越得到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39亿,较2013年年底增加1057万人。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69.4%。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2.94亿,与2013年年底相比增长了4709万人,增长率为19.1%。

    第三节 后印刷时代:形象承载信息 - 图2

    资料来源:C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态统计调查

    90后的成长环境中伴着电视、电脑、智能手机、PAD,从小每天接触的都是形象的内容,所以他们处理图片和处理视频的意愿远远超过处理文字的意愿。而由于不断受到音乐、视频、绘画、色彩等一切高科技东西的刺激,他们的右脑变得越来越发达,也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当然,这是后话,我们将在下篇中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