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宅”一族
在过去,社会交往活动都是在我们身边进行的,一个人待在家中是无法与别人交往的。
今天,技术的发展允许我们通过延伸出去的眼睛、耳朵去进行社会交往活动,虽然一个人待在家中,但只要有智能手机、联网的计算机等,社交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甚至在任何地方都可进行社交活动。
当足不出户就能进行社交活动的时候,很多人就真的足不出户了,“宅男宅女”越来越多,他们握着鼠标、抱着平板电脑、拿着手机,整天待在屋里。“宅”成为了“舍近求远”的典型表象之一。
无可否认,互联网的便捷性可使我们在家中工作、学习,从而节省了很多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也能够让我们远离拥挤人群。但是对很多人来说,与“宅”相伴的是生活品质的降低,是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我们以“宅”的重灾区——大学生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是身体上的伤害。调查显示:将近八成的大学生把课余时间花在网络上,他们每周面对手机或者计算机的时间超过了40小时。泡面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的首选食品,上网时间又挤压了他们的运动时间。于是,营养不良、肠胃疾病、颈椎病等在大学生中非常常见。
其次是对心理的不良影响。大学生只有不断地与人交往,参与社会实践,才能够塑造健康的心理,完善自我性格,培养交际能力。可是,校园“宅”一族更习惯通过网络与人交际,在数字世界中获得心理满足。时间久了,他们与别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大大退化,且越来越封闭,甚至患了上现实世界社交恐惧症。
大学生中“宅”一族的生活方式只是网络对人们生活影响的缩影,事实上,现代人都习惯于把注意力放在数字世界中,而不是自己眼前的人和事。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现在人们到一个新的地方,常问的一句话是:有WIFI吗?密码是什么?
我们越来越依赖网络,网络成为生活第一必需品的同时,也牢牢地绑架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