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神治病/收惊疗法/1768年的中国妖术大恐慌/夜啼符咒

招魂术:远古心理疗法 - 图1

孩子呀孩子,波八列,

……

你千万别到黑暗中去,

你千万别害怕鬼魔,

……

你手中有金顶针保佑你平安,

你手中有骨戒指保佑你安全,

你摇车里有三个小人保护你,

你摇车里有鼠有鸟保护你,

孩子呀孩子

……

这些句子,初听起来很像一首哄孩子入睡的歌谣,但细品其中含义,又感觉不是。其实,这是当代作家迟子建的小说《伪满洲国》里的一段话,是一首萨满除岁跳神治病的歌曲,更确切地说,是萨满招魂时的咒语。

招魂,也叫收惊或消惊,是一种治病消灾的巫术。

为什么招魂能治病呢?这与我国几千年一直秉持的一种信仰有关:人是有灵魂的。

古代经学家孔颖达注疏《左传》时说:“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附在形体上的灵是人的魄,而附在气上的神是人的魂。其中,魂为天气,阳气,精神;而魄则为地气,阴气,躯体。一个人要想生存,不可能没有魂魄,魂魄是人的本命精神所在。如果魂魄被鬼摄去,“魂不附体”,人就会生病,精神不正常等。反过来,既然灵魂散失可以致人生病,那么相应的治疗方法就是将灵魂再收回来。这就是招魂治病的思想基础。

那么,为何叫招魂?《楚辞·招魂序》中说:“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意思就是用手“招”的同时,口中会念念有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诗《招魂》,模仿的就是民间的招魂习俗,想通过言辞让魂归来。人死可以招魂,活着也可以招魂,后者通常用在病人身上,以用于儿童更多见。因为人们认为,儿童的身体和魂魄都还没有完全成熟,魂魄“不稳”,最容易出窍,最容易被所谓的邪祟带走。

招魂术:远古心理疗法 - 图2

《御龙图》描绘墓主人乘龙升天的情景,《龙凤仕女图》表现的是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两者表现的题材基本一致,都体现了古代楚文化的丧葬文化和招魂习俗。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信仰、文化等差异很大,魂魄观和招魂仪式也多种多样。

古代汉族人相信每个人都有三魂七魄(也有说六魄),还给它们起了不同的名字。《云笈七签》中说:“夫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一名爽灵,一名幽精。”而七魄则分别是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它们掌管着人体的不同功能,比如呼吸、心跳、生殖等。一旦魂魄出现问题,人就会得病,严重时甚至可能死亡。

杜甫曾写过一首诗《彭衙行》,诗中提到他的一位孙姓友人替他招魂收舍的事,让他感动不已,诗中写道:“故人有孙宰,高义薄曾云。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其中的剪纸,就是把纸剪成钱状,悬魂幡来招魂或迎神。

清朝的著名诗人袁枚更是声称自己曾亲身经历了离魂的奇妙事件,并记录在《子不语·随园琐记》里:有一天,袁枚得了重病,发高烧,下不了床,只能躺在床上。他感觉自己的床上还有六七个人。好在袁枚胆大,并不怕他们。他自己不想出声,想一个人静静地躺着休息,奈何那几个人总是发出呻吟声,扰人清静。后来等到高烧慢慢退去,他感觉床上的人也逐渐变少;病愈之后,他感觉那些人全都消失了。而在他看来,床上的那些人是他的魂魄。

关于古人的魂魄观,一个非常有名的事件就是发生在1768年乾隆年间的“妖术大恐慌”。汉学家孔飞力在《叫魂:1768年的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对此进行过梳理和分析。据称,当时一些人认为术士通过作法于受害者的名字、毛发或衣物之上,就能使这个人发病,甚至死去,并偷取他的灵魂精气,使之为自己服务。这件事从一开始的偶然事件,最后发展成影响全国12个省份的大事件,导致上万人死亡。上自帝王,下至农夫,均受波及。虽然这起事件的政治性强于文化性和医学性,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受古老魂魄观的影响之深。

对现代人来说,汉族地区的招魂治病习俗已经很少,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或许还存在。那么,招魂治病有何仪式或要求呢?

如果没有专业法师,通常孩子“掉魂”后,多由家里的女性亲属来招魂,最好是孩子的母亲。因为孩子通常跟着母亲,对母亲的声音最熟悉,也最感到亲切,所以人们认为母亲招魂最容易奏效。招魂时,通常会用到一些特殊的道具,比如小物件,也可能是食材、药材等,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模式。比如这样操作:准备一只碗、一块红布,碗里装满小米(黄米),用红布盖好、扎好,倒扣过来,在受惊吓的孩子(睡着以后)身上按顺时针方向慢慢转动,同时还要念孩子的名字。顺时针转三圈以后,再逆时针转三圈。把碗正过来,会发现里面的米减少,比如留下小坑等(各地有不同说法)。选择小米也有说法,因为小米是黄色,象征金子;而大米是白色,象征银子。金子自然比银子珍贵,所以一般不选大米。留下米坑以后,说明“偷魂”的邪灵拿走了金子,孩子的灵魂就会回来,不久就会康复。如此看来,好像更像是“有钱能使磨推鬼”。

如果孩子发生车祸或意外,受到惊吓,精神萎靡,看医生一时好不了,父母可能会带孩子到车祸或事故现场,喊孩子的名字,再说一些咒语,然后把孩子带回家。回家路上不要回头,回到家好好睡一觉。据说孩子醒来的时候就能有所好转,令人感到很神奇。

通常,用招魂来治疗的儿童的病还挺多,如食欲不好、夜哭、腹泻、哭闹不停等。当然,并非孩子一生病就招魂,通常是身体有异常症状,吃药、输液等都没效果,家人才会选择这一招。

如果孩子久病不愈或得了重病,就要请专门的巫师,就像前面讲到的那个案例一样。

招魂术:远古心理疗法 - 图3

收惊疗法不仅在我国传统民俗医疗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曾是侗族传统社会的主要医疗方式之一。上图所展示的就是魂米“形状”与受惊原因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该仪式有一定的流程,并由特殊的人来主持。(参考赵巧艳:《侗族灵魂信仰与收惊疗法:一项关于B村的医学人类学考察》)

与汉族不同的是,哈尼族认为人从一生下来就有12个魂,而且这12个魂各司其职,会影响人体的安危、健康、福祸。第一魂叫主魂,是魂中最重要的;接着是第二魂、次魂、大副……一直到第十二魂,叫末魂,是非常小的魂。虽然有大小之分,但这12个魂缺一不可。它们按次序排位,守护着人体。如果某一个魂离开了人体,即“掉魂”,那么人就要生病,比如萎靡不振,精神恍惚,甚至卧床不起;如果主魂离散,那么人就要离世。被摄走的魂叫“德么苏拉枯”,其中“德”指活人,“么”是看见的意思,“苏拉枯”即叫魂。

哈尼族招魂治病,需要请专门的祭师,名为“莫批”,是哈尼族自然宗教的神职人员。祭师会先念咒语,一般人听不懂。念咒语时,祭师口吐白沫,痛骂鬼不守鬼规,摄走人魂,然后勒令鬼尽早把魂放回,奉劝鬼不要纠缠人,人也不会去找鬼。念完咒语,病人家属要送一碗饭到十字路口给饿鬼吃,哈尼族称其为“禾来哈”。送饭人跨出门时,要有人紧随其后,在门外用水把一截燃着的柴火浇灭,哈尼语称此法为“灭俗俗”,他们认为鬼怕见火,这样做,鬼就不敢靠近人身了。而饭碗里盛的东西也是有讲究的,除了当天吃剩的饭菜,棉线和生姜必不可少。送饭时,要将饭碗朝病人身旁移动两三下,让他在地上吐一口痰,送饭人要赶快把饭送出去,把饭碗丢在十字路口。

如果被叫魂的人仍然不好,就要请祭师去路口叫魂。祭师会带领被叫魂者及其家属(人数由祭师定),带上一只公鸡(通常用红公鸡或白公鸡,根据情况来定)、糯米、鸡蛋及酒水等。到了路口之后,架设锅桩石和篾桌,摆上盐碟和生米、鸡蛋、碗筷等,让病人拿着活鸡向篾桌磕三个头,同时祭师坐在桌边念驱鬼招魂经。之后祭师操刀宰鸡,一刀见血,然后把鸡处理好,跟鸡血、鸡蛋和糯米一起煮。煮熟以后,把熟鸡放在篾桌上,祭师再念一遍经,病人再磕三个头,算是仪式完毕。然后就地把鸡肉吃个精光,剩菜也不能带回家。回家路上,病人的手背在背后,拿少许野姜叶和红泡刺等避邪物走在前面,千万不能回头,也不能说话,尽快到家,再把辟邪物挂在门上,然后在家安心养病,直到康复。

苗族和彝族是我国招魂活动最丰富的两个民族。这两个民族在历史上长期信仰巫术,鬼灵观念比其他民族都要强,很重视人体的魂魄,继而发展出了一些招魂活动。

贵州苗族不论男女老少,跌倒、受到惊吓、生病等,都会招魂。他们认为,魂落了以后会归宿“东方”,那是他们的祖先曾经居住的地方。招魂必须在魂达到归宿地前进行,否则时间一长就很难招回。通常需要请鬼师。苗族招魂的一大特色是,招魂需要用公鸭,因为它能凫水,可以用来载魂;也有可能是因为鸭子认窠,无论跑出去多远,都能找回原来的窝;而且鸭子是夜视动物,晚上也能看见东西,且水陆行走都没有问题——所以鸭子被赋予了巫术的功能。在招魂过程中,鬼师要唱招魂歌,举行一些特殊仪式,还需要用病人的衣物来收魂等。

西双版纳的傣族同样非常信仰原始宗教,招魂治病样式也是丰富多样,细分下来据说有81种招魂术,其中还包括给动物招魂。给人招魂有“唤欢龙”(招大魂)、“唤欢囡”(招小魂)、“菲欢”(换魂)和“唤欢南朗”(招黑姑娘魂)四大类。比如,人们先准备一段竹竿,在一头扎上几片芭蕉叶,象征箭;再在竹竿上凿四个孔,在四个孔里面分别放入水、沙子(象征房子)、米和稻谷。巫师在为病人招魂之前,会先把这四件东西送到村外,代表用弓箭把这些东西送给“灵鬼”,请他们把病人的灵魂放回来。

而云南普米族也有属于自己的招魂习俗,对不同的疾病也有不一样的方式。比如巫师在为孕妇治病时,会削个木人代替,木人挺个大肚子,再将木人埋在地下,然后念咒、招魂,再把木偶挖出来,丢到村外。这样一来,木人就会将孕妇的疾病带走。如果治女性月经不调,就在木人女阴部位涂上血色。

再比如,彝族的招魂习俗曾经也很盛行,有的还受到了汉族的影响,比如到野外树下招魂等。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招魂在某种程度上跟今天的催眠疗法或心理疗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很可能是一种心理创伤的修复方式。一个人(尤其是儿童)受到心理创伤后,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安抚和治疗,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继而导致身体出问题。请人招魂,无疑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关注和照料,心理上得到了慰藉,这对精神和身体健康恢复很有好处,现在的医学研究也已经证实了这一点。这可能是招魂有时能起效的一个原因。

不过总的来说,人们用招魂来治病并非真的因为它有多大的医治功能,也并非它真能“驱鬼收魂”,而是其背后有着一定的文化(甚至宗教)信仰和医学心理学基础,只是因为古人没有科学理性的认识,便将其归之于“神灵”。对此,伟大的恩格斯曾有精辟的理论:“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联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在这种“灵魂不死”的观念下,人们通过招魂祛病消灾,甚至想以此让死者起死回生。

由此看来,招魂治病可以看作我国原始灵魂观的一种遗留,也可以看作医学为时代所局限的一个侧面。

招魂时一般会用到符咒,这在祝由术一节已经提过,符咒治病的依据多是人们对语言的神秘崇拜。广西城乡地区壮族人治疗孩子夜啼时,会在符咒上写上:“天皇皇,帝皇皇,我家有个小哭王,路人行过念一念,一觉睡到大天光。”然后把符咒丢在路口,也可以贴在路边的树木、电线杆、墙上等,他们认为只要路人念一念符咒上的字,孩子的夜啼很快就会好。普米族的母亲为孩子招魂时,则会念道:“孩子回来吧,家里有肉吃,有酥油茶喝,还有瓜子、蜂蜜,你不要在外面乱跑了。”再比如汉族一些地区则会喊:“某某儿啊,你的三魂、七魄,跟娘回家吧!某某你回来吧!”不一而足。

招魂术:远古心理疗法 - 图4

小儿夜啼符咒,将此符咒贴在儿童脚心,男童贴左脚,女童贴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