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医术:看脸知病
张仲景之窥/相由心生/《疾病生死秘诀歌》/“阴阳人”和“五行人”理论/中医与相术
张仲景之窥
王粲,三国时期有名的记忆达人,自小就有才学。17岁到长安时,当时著名的学者、文坛领袖蔡邕第一次见到他就自叹不如。后来王粲加入曹操阵营,文学成就位居“建安七子”之首。不过,也许他样貌真的与众不同,在20多岁时,被医学大师张仲景撞见后,张仲景就从他的脸上窥出了不祥之兆。
王粲20多岁时,在荆州襄阳做官,据说当时他因为不被上层重用,内心一直郁郁不平,一脸沮丧。张仲景一见到他,就看出不妙,对他说:“你身体已经有病了,等你40岁的时候,眉毛会脱落,再过半年就会死。但服用五石汤就可以避免。”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不过王粲对张仲景的良言完全没当回事,也没有喝五石汤。三天后,张仲景又见到他,问他喝药了没,王粲撒谎说自己喝了。但是他骗不了张仲景,张仲景一眼就看出来他没喝,继续劝解道:“你为什么这么不爱惜身体呢?”王粲无言以对,但之后也没听张仲景的。
据记载,20年后,王粲果然眉毛开始脱落,187天后果然死亡,真应了张仲景当年所说的话。这件事后来还被记录在《针灸甲乙经》的序言中。
当然,这个故事有很浓重的玄学神秘色彩,我们不能过于相信。即便是再优秀的医生,也不可能一眼就判断出一个人20年后的健康状况,甚至生死。或许,记录这件事的人是听的别人的转述,而最后的预言又准确,就记录了下来,但难免有夸张不实的成分。据说当时《华佗传》中还曾预测一个人三天后、五天后、三年后,或者十年后的死亡,这种预测人生老病死的事情,很可能是当时的一种风气。
《针灸甲乙经》序中关于王粲与张仲景的故事,张仲景观王粲面相预测其疾病。
相医术:相术的分支
实际上,通过看一个人的脸,就能知道这个人得了何种病,或者就能知道这个人何时会生病,哪个器官出了问题,或者何时会死亡……如此“神威”的诊断方法,在我国有很久远的历史。不仅如此,它还很有条理,有系统性的理论和鉴别方法,前前后后绵延了千百年,而它,就是相医术——相术的一个分支。
相术不仅跟华夏文明的起源一脉相承,有时还影响历史的走向、朝代的更替及社会的变化,因此不可小觑。在黄帝大战蚩尤、刘邦斩蛇起义,以及朱棣定都北京等历史事件中,相术都起了举重若轻的作用。往小了说,古人看天气、何时结婚生子、起什么名字等,都要用到相术。而中医跟相术也是同源。
相术最早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汉朝的礼学家戴德在《大戴礼记》中就写过:“昔尧取人以状,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尧、舜、禹三个远古时期的帝王通过人的“状”“色”“言”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这即是最早的相术了。
相术,也叫相人术,是我国古代术数的一种,最常听到的是面相和手相,如我们常听人说“相由心生”,某人面相好或不好,都能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性;当然还有通过看身上的痣来预测健康的。而术数除了相术,还有风水、奇门遁甲、紫微斗数等,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而相医术可以简单理解为建立在面相基础上的医术。
晚清时给人看相的卦摊,一般设于寺庙前。
看脸识病:神秘的“气”
相医术的奥秘在哪儿呢?奥秘即在一个人的“气”,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气”来判断其健康与否。比如懂相医术的人看到一个人嘴四周有白色旋绕,会认为这个人命不久矣;如果一个人双眼下好像有尘土一样,还出现黑气,那这个人可能会在一年内死去。
如何通过一个人的脸判断这个人得了何种病?我们先来看下面几句歌诀:
何知此人病在心?两眉锁皱山根细,气色青黑暗三阳,心痛心忧愁郁际。
何知此人病在肝?两眼睛红颈筋粗,气色干燥金伤木,定然束怒气嘈嘈。
何知此人病在脾?满面青黄瘦不支,神衰唇白难运食,成湿成痰定必宜。
何知此人病在肺?颧红肺火颧黑寒,血咳吐血殊哮喘,寒热两关颧上看。
何知此人病在肾?耳黑额黑面乌暗,补水制火节欲心,眼睛昏暗房劳禁。
……
这几句话来自一首《疾病生死秘诀歌》。这首诗歌内容很好理解,其实就是“凭脸看病”,来判断这个人是心病、肝病,还是肾脏有问题。
拿“病在肝”来说,在懂相医术的人看来,肝有病的人,通常两眼发红,脖子上的青筋很明显,脸上气色很差,而且这种人容易发怒。再比如“病在肾”的人,会表现出耳朵、额头、脸部发黑,眼睛昏花等症状。诸如此类,不再赘述。
面部五脏对应部位图
这种理论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即使没上过专业医学课,也应该知道,一个人的身体内部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通过身体外表表现出来,还会出现心理变化和精神波动。比如,女性如果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就会有男性化的体征出现——体毛多、声音粗等;相对地,男性体内的雌激素分泌过多,就会有女性化的体征出现——体毛少、乳房突出等。再者,一个人的血液中如果缺乏铁元素,那这个人就会出现缺铁的症状,比如头晕、头痛、面色苍白、身体乏力等,时间久了还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症状。这些是生理上的改变。心理上也一样,一个人如果压力过大,时间一长,很可能就会表现得急躁,出现失眠、精神不集中的症状,还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状态:眼神涣散、出黑眼圈、皮肤长痘等。
相医术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在历史上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它其实是相术和医术相互促进和影响的结果。而中医“四诊”中的望诊,既有相术的基础,也有巫术的色彩和意味。古代很多医生通过望诊来初步诊断病人的健康状况。当然有的就很夸张,比如战国时期的名医文挚。
距今2200多年的战国时期,当时的名医文挚有一次诊治一个很奇怪的病人——宋国大夫龙叔。龙叔说,他对别人的夸奖不感兴趣,对别人的斥责也不在乎;有了好东西,也高兴不起来,丢了东西也不担心。他觉得自己活着就像个死人似的,看别人是猪,看自己也一样。对当时的国君不想侍奉,对家人朋友也没有热情。
文挚听完想了想,让龙叔背着光站立,他走到龙叔的背后看了看,然后对龙叔说:我看到你的心了,你的心里虚空平静,简直是个大圣人,而且你的心有六个孔,它们是相通的,但只有一个不通,你现在觉得自己病了,可能是这个缘故,我无能为力。
通过看背影就能看到一个人的内脏,还能看出有几个孔,其实是对望诊的夸大而已,不足为信。
“阴阳人”和“五行人”理论
《黄帝内经》有个很有趣的理论:“五色五脏”理论,具体来说就是:青色对应着人体的肝,红色对应着心,白色对应着肺,黄色对应着脾,黑色对应着肾。这个理论到现在还在沿用,可见它的影响力之强大。只不过,现代很多学者认为,这样的观念融合了巫术和同类相感,外加谶纬学(一种用来占验预测的方法)的理论,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事实依据,但整个理论还是显得很随意。
我国很多传统文化都离不开阴阳五行,相医术也一样。它以人的肤色为主,再结合人的体形体态、秉性气质,将人分成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就是阴阳体系和五行体系等。
阴阳体系将人分成太阴型人、少阴型人、阴阳和平型人、太阳型人和少阳型人五类。至于靠谱不靠谱,还得到实践中去观察。当然每个人不可能只有一面,大多数人都是混合型。如何快速分辨这几种人呢?
《太清神鉴·卷二》对“五行所生”“五脏所出”进行了详细解释。
太阴型人,用一句话形容就是“老狐狸”。据说这类人阴血重浊,阴阳不和,表面看起来谦虚正经,内心城府很深,喜怒不形于色;他们的面色经常阴沉暗黑,双目爱往下看,体形比较长,却经常卑躬屈膝,膝盖弯曲,好像不能直立一般,但跟佝偻病又不一样。
少阴型人,简单来说就是“小心眼,爱玩阴的”。这种人胃小肠大,体内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协调。给他们治病要小心,不然容易导致他们血亏,气也容易损伤。这种人据说爱贪小便宜,常想害别人,幸灾乐祸,对人冷血。但这种人很容易给人以假象,因为他们外表看起来很清高,实际上常干一些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的事;另外他们站着的时候容易躁动不安,走起来好像也不能直立。
阴阳和平型人,是最为理想的一类人。这种人心境安宁,无所畏惧,不贪不争,能以德服人。外表看起来比较从容稳重,举止大方,品行端正,乐观开朗,作风光明磊落等。这简直是完美男人或完美女人的标杆。
太阳型人,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就是:直男般的自傲。他们通常过于自信,好意气用事,爱说空话、大话,好高骛远。外表看起来挺胸凸肚,身躯向后反张而两膝曲折。
最后一种少阳型人,可以理解为“冷血动物”。他们站立时爱仰着头,走路时容易摇晃,两条胳膊常常倒背在背后。他们处事比较谨慎,看重得失,对亲属比较冷淡,喜欢与外人交往。他们很有自尊心,爱慕虚荣,善于交际。
五行体系的人相对而言就更容易理解了。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人分别就是“木形人”“火形人”“土形人”“金形人”和“水形人”。而五行与五色相对应,对应法则是:木对应青色,火对应红色,土对应黄色,金对应白色,水对应黑色。所以,五行人的肤色也与五色相对。
通常来说,木形人的皮肤发青,头小脸长,肩背宽,身体直挺,手脚纤小。这类人通常比较聪明,有心机,但体力弱,多忧劳,林黛玉就是典型的木形人。据说这类人的肝胆、筋骨和四肢很容易出问题。
火形人的肤色发红,容易露牙齿,头、脸、脚都瘦小,肩背、髀腹匀称,他们走起路来很急,还会摇晃。优点是有气魄,不重财,敏锐;缺点是急躁。符合这些特点的非《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莫属。这类人要注意心脏、小肠和循环系统。
土形人肤色偏黄,脸圆头大,肩背丰满,腿很健壮,手脚小,但肌肉丰满,这类人心神安定,与人相处较好,适合体育运动,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就疾病来说,土形人容易出现脾胃和肠道问题。
金形人肤色偏白,脸方头小,肩背、肚子和手脚都小,但行动轻快,禀性廉洁;代表人物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这类人通常是肺、大肠和呼吸系统容易出问题。
水形人通常肤色发黑,皱纹比较多,头大肩膀小,四肢经常动来动去,走路摇晃。这类人对他人既不恭敬也不畏惧,而且善于欺骗。魏武帝曹操属于这类人。水形人要注意肾脏和膀胱的健康。
当然相医术的“神奇之处”远不止于此,还有其他的一些在现代人看起来很“玄妙”的理念。比如女性生男孩还是女孩,可以从她的形象气色中看出来:阳气足容易生男孩,阴气多就容易生女孩;还有一句比较经典的话,叫“男抱母,女背母”,也是判别胎儿性别的方法——如果孕妇腹部呈现“抱”的形态(腹部向前突出,像在腹前抱东西),那么生男孩的概率大;如果孕妇腹部出现“背”的形态(腹部突出不明显,腹后和两侧较宽,像在腹部背东西),则生女孩的概率大。
再比如,女性如果乳头大而黑,生孩子就多,乳头小而白容易生不出孩子;腰细的女性通常不容易生孩子;嘴唇上纹多的,孩子也多;人中部位有纹的女性,容易难产……诸如此类比较玄幻的说法还有很多,不一而足。
中医和相术同源而生,后来分成了不同的系统,但两者一直相互包含,相互联系:中医中有一定的相术成分,未能褪去一些唯心和神秘色彩;相术中也少不了中医的内容,以此来观人气色,诊断疾病生死。只不过,在这种联系中,中医更多的是必然性和合理性,而相术虽然暗含一定的医学原理,但相对而言,在必然性和合理性方面则逊色得多,有时过于牵强和扭曲,这也是很多人认为相术是迷信的根源。作为现代人,对于相医术甚或相术,科学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去芜存菁、披沙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