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古人也有“育停”
幸运的皇帝赵禥/可终身不产的蚕退纸/麝香与藏红花/避孕穴/毁胎术
1240年,宋太祖的十一世孙赵孟启出生,之后被宋理宗收为养子,并赐名禥,1260年被立为太子。1264年10月,宋理宗病逝,25岁的赵禥登基,被称为宋度宗。而实际上,赵禥的出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说是一个“意外”。
赵禥的母亲是齐国夫人黄氏,本是王府中一名小妾,出身微贱,总受正房夫人欺凌。黄氏怀孕后不久,就被正房夫人发现了,于是正房夫人就逼黄氏服打胎药。也许是天意如此,黄氏肚子里的胎儿不但没有被打掉,安全出生,后来还得到全府上下的保护。不过可能由于黄氏服用过打胎药,赵禥天生体弱,很晚才会走路,智力发育较缓,7岁才会说话。不过即便如此,也没有耽误赵禥日后成为宋代有名的荒淫皇帝……
宋度宗赵禥
赵禥并非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因堕胎药不灵而活下来的皇帝,在他之前的汉献帝刘协,这个汉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其出生经历与赵禥十分相似。据说刘协的母亲王美人在得知自己怀孕后,害怕被当时的何皇后迫害,就偷偷地喝了堕胎药。可能堕胎药药力不够或失效了,刘协最终还是被生了下来……
两位皇帝都属于命不该绝,而他们的母亲所服的堕胎药到底是何成分,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不过,做了皇帝的他们恐怕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是靠着不给力的堕胎药才幸免于难。看来,对于我们所熟知的古装剧里的堕胎情节,编剧们可以挑战一下其他的可能。
“蓇蓉”之谜
《山海经》记载了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避孕方法:“……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不过,这个“蓇蓉”究竟是什么,现在已无法考证。后来,各个朝代的医书上都有避孕或堕胎药物的记录,比如唐代的《医心方》中就记载了7种。不过,这些避孕或堕胎方法是否真的有效,恐怕先要打一个问号,不然,赵禥这样的人很可能就不存在了。
那么,古人为何要避孕或堕胎呢?先来说说古代最至高无上的人——皇帝吧。
古代的皇帝要避孕当然不是因为养不起孩子,而是有很多其他考量。皇帝怕史官把自己写成一个荒淫无道的帝王,毕竟人人都想落个好名声,皇帝对此更为看重。另外,后宫佳丽为了争宠,保住自己的地位,避免落入冷宫,会想方设法生孩子,希冀“母凭子贵”。但能不能生下孩子,要看皇帝的喜恶,皇帝不想让某个妃子生,自然有方法让孩子生不下来。还有,皇帝也怕皇子太多,皇子之间争权夺位,毕竟历史上父子兄弟为了皇位相互残杀的例子并不鲜见。
老百姓选择避孕、堕胎,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境贫困,养不起孩子;或者妻子身体有病,不适合生育。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古人需要缴人头税,生的孩子越多,缴的税也越多。这一规定从秦朝就开始施行,一直到清代乾隆时期才完全被废除。这对一个家庭无疑是沉重的负担,而为了少缴税,只能少生孩子。
所以,虽然古人喜欢子孙满堂,重视多生孩子,但没有钱,也是养不起的,不注意避孕,孩子出生后也得忍饥挨饿,历史上因吃不上饭或吃不饱而死的事情,不是现代人所能想象的。
避孕方:蚕故纸、藏红花
现代人避孕很轻松,吃避孕药或戴安全套就行,非常简单。古人避孕可就没这么简便了。不过,虽然古人没有现在的高科技帮助,但也在钻研避孕方法,其孜孜不倦的劲头有时也让现代人佩服。但佩服归佩服,合不合理,有没有效则要另说了。
我们知道,避孕的原理就是不让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但古人可没有这么先进的知识储备,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女性生殖器的具体生理功能,而只是笼统地将女性的卵子、子宫、阴道的分泌物和体液称作“阴气”,还认定女性的“阴气”取之不竭,而男子的精子则数量有限。而对于怀孕,古人认为胎儿是阳气入阴的精血之物,要想避孕,就要破坏精血的形成。
古代针对避孕所采取的措施,目前所知的主要有药食、针灸、穴位按压三种。
古人常用的避孕药物有麝香、水银、蚕故纸、零陵香、苦丁等。比如有一种“凉药”,是含有麝香成分的避孕的汤药。这种汤药不仅可以避孕,还能堕胎。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介绍了一个另类的避孕方:“蚕子故纸方一尺,烧为末,酒服之,终身不产。”蚕子故纸也叫蚕退纸,是蚕蛾科动物家蚕蛾卵孵化后的卵壳,用它烧成末,用酒送服,可以终身不孕。
▲在古人眼里,将蚕蛾卵孵化后的卵壳烧成末,用酒送服,可以终身不孕。
▲零陵香具有特别浓烈的香气。在古代,女人如果不想要孩子,经常会用它来避孕。《如懿传》中即提到,此物导致如懿数十年不孕。
还有一种“避子汤”,是用寒凉的药物熬成,喝下去后会导致女性宫寒,喝得多了可能就会不孕。通常这些药物是和别的药物一同使用的,并没有固定的药物组成和配比。像熟地、川芎、白芍、红花、凤仙子等中草药,也是古人避孕的常用药材。
常用的避孕药材非藏红花莫属了,它是古代宫廷中最常用的避孕秘方之一,也是一些宫廷剧中最常听到的中药之一。据说,如果皇帝不想某个被宠幸的妃子或宫女怀孕,就会让太监把她倒挂起来,用藏红花水清洗她的下身,认为这样可以将其体内的精液冲洗干净。人们都说“最毒妇人心”,其实很可能是“无毒不丈夫”。藏红花也可以直接煮水喝,比如《后宫·甄嬛传》里就有这样的情节。
上面提到的药材听起来还算人道,而另一种避孕方法就让人毛骨悚然了,那就是喝水银。这种方法确实能避孕,古时的江湖医生还常用水银做堕胎药。但是水银有剧毒,即便用量很少,其毒性也不可小视,若长期服用,其危害就更不用说了,严重的还会要人命。过去的一些青楼女子的茶水或食物中,通常都会被放入少量水银,目的就是来避孕。除了水银,也有人用明矾来避孕。
水银用来避孕?有点恐怖。
源于药食同源的观念,一些食材也被古人拿来避孕。比如民间有一种奇妙的避孕方法——“柿子避孕法”:将柿子梗用瓦片烤干,用开水冲后放冷服用。一天吃七个,连吃七天,可保一年不孕,但一年内不能再吃柿子。不想吃柿子梗的话,看柿子也可以避孕,只需要连看七七四十九天。而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这种说法并没有依据,古代医书典籍也并无相关记载,虚构的成分很大,对这种说法姑且听之,不必当真。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在《震川先生集》中曾说,他的母亲曾为了避孕,生吞螺蛳,后来成了哑巴,一年多以后就去世了,年仅25岁。这也证明很多避孕偏方对人体危害很大,有些人在服药后避孕不成,反而还损害了身体,甚至搭上了性命。
针灸避孕
除了用药物和食材来避孕,另一种古代比较常见的避孕方法就是针灸。《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等书记载,针灸石门穴会导致女性绝育。中医认为,石门穴是任脉腹部穴,是三焦气血通达的部位,也是冲脉气血循行的地方。针刺这个穴位可以导致相关血脉互不协调,继而不能怀孕。
宋朝医学家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中说:“妇人欲断产灸躁上一寸三壮,即断。”“针石门则终身绝嗣,共道幽隐岂可悔哉。”还对石门穴和关元穴这两个相距很近的穴位进行了对比,说石门穴忌针灸,否则会令人绝孕,而针灸关元穴可以治疗女性不孕。
那么他的这种说法靠谱吗?20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曾对277例主动要求针灸避孕的育龄女性进行了针灸。针灸采用了不同穴位、不同刺激方式、不同刺激强度、不同深度,但结果发现,这些方法都不能避孕或绝育,跟古代医书所载石门是绝育穴的结果相矛盾,而针刺石门穴反而还可能增加女性的怀孕的概率。
与针灸避孕类似的是颇有武侠风的点穴避孕法,不过这种方法听起来就觉得有些夸张。《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记载,避孕可微按后股穴,即在人后背下方最后一节脊骨往下5厘米的部位。皇帝宠幸了某位妃子后,太监总管会问:“留不留?”皇帝说“留”的话,太监就会在“幸宫簿”上记录下“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等待有孕后备查;如果皇帝不想留,太监就去按揉妃子的后股穴,据说这样可使“龙精尽出”。如果避孕不成,妃子不小心怀孕,是不是就能生下来了?很大可能不会,因为没有记录,还是会被解决掉。
还有一种“安全期避孕法”,女性通过计算自己的安全期选择性交的日期。虽然这种方法相对科学,但是古人对安全期的计算却搞错了时间。一般情况下,女性排卵时间大概是在月经周期的中段,在这段日子发生性关系,受孕概率较高,但是古人却认为怀孕的最佳日期是在月经结束后三五天。这真是虔心求子而不得,不想怀胎反中招。而这一错就错了千余年。
堪称酷刑的堕胎
避孕方法不靠谱,难免意外怀孕,这时候就不得不采用堕胎这一下策了。
堕胎常用的方法跟避孕差不多,比如用药物、针灸等。常用的药物有附子、乌头、砒霜、水蛭等。南朝的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收录了40多种堕胎药。
药物堕胎的方法听起来还算可以接受,但是跟接下来的方法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即外力堕胎,就是用力击打、挤压或震动孕妇的腹部,让肚子里的孩子流掉。
《南史》中记载,南齐时有一个叫徐孝嗣的人,当初他父亲被害时,他母亲正怀着他。怀有身孕不好改嫁,他母亲就千方百计地堕胎,用捣衣杵击打自己的腰部,同时喝堕胎药。徐孝嗣福大命大,竟然活下来了。后来家人就给他起了个小名,叫遗奴。
清朝嘉庆时,湖州某农村有专门帮女人堕胎的,其方法是“以沸汤渍草鞋”,然后用草鞋用力按摩孕妇的腹部,促使胎儿出来。这种方法对孕妇来说可算是一种“酷刑”了,很容易导致一尸两命。
清朝其实也有手术人流术——毁胎术,可以说是残忍至极:“用钩达儿手足,零割而下。”简单点说就是,用钩子把肚子里胎儿的肉一块块割下来(所谓的“脔而去之”)。不过即便手段残忍血腥,有的人家迫于无奈,还是会出此下策。
如果已经把孩子生下来了,怎么办?——溺婴,不过被溺的绝大多数是女婴。这一恶劣的习俗根植于重男轻女的思想,可谓“历史悠久”。
像这些或荒唐,或恶毒,或残忍的避孕、堕胎方法,在历史上不同的时期和地区还有很多,当然并非所有的方法都没有效果;而无论有效与否,在这一过程中,女性所受的摧残和毒害,恐怕是旁人无法想象和体会的……由此也可看出,古代跟我们现代的避孕方法相比,可以说是罔顾人性。虽然现代的避孕方法简单多了,但也不等于人人都会采用。2018年国家卫健委印发的《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规范(2018版)》提到,近年来中国人工流产数量大,每年达到900多万例!而且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女性中,低龄者、未育者占比增大,重复人流比例高。
“900万”是个什么概念?2018年挪威的总人口是530多万——我国一年人流的人数可以组建近两个挪威了。所以,避孕理念的普及,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试问:作为21世纪的新人类,你的避孕知识是否及格呢?
闻一下麝香就能流产?
古装电视剧中提到的堕胎“名药”,恐怕非麝香莫属了,在编剧设计的桥段中,孕妇闻到麝香就会流产。而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不论中医临床,还是西医实验,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能证明麝香可以导致流产。在中医看来,虽然麝香能活血,其所含的麝香酮、胆甾醇等物质也容易引起中枢神经兴奋,对孕妇身心不利,但这并不能说明它就能导致流产。“麝香易导致流产”很可能是根据麝香本身的功效臆想出来的,是影视剧中夸张的艺术桥段,不过,在这里还是建议编剧在设计情节时,能注意传播正确的传统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