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先孕/产前行为规范/室外产房/接生唱词/兔脑助生产/马衔铁与铜镜鼻

古代生育:妇人娩乳,十死一生 - 图1

清朝的陆以湉在《冷庐医话》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河南开封曾有一位胡医生,医术精湛,远近闻名。一些有权有势的人身体有了不适,都会请他去给他们看病。一位都督的女儿与人私通,后来受了风寒,病倒了。都督就请胡医生到家中给女儿看病。胡医生一检查,对都督说他女儿怀孕了。都督就问胡医生所说是否属实,胡医生肯定地说自己不会乱说话。接着,都督立刻把他女儿叫了出来,当着胡医生的面,用刀剖开了自己女儿的肚子,结果发现她确实怀孕了!

看到这一幕,很多人可能会吓到晕厥:这哪里是亲爹,简直是屠夫。而这个都督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残忍的事?说到底,无非是为了颜面,因为未婚先孕在中国古代是十分令人不齿的行为,会让家族颜面尽失。

那位胡医生虽说见过大场面,但面对这样的情景,还是受到了极大的惊吓,当下就晕了过去,尽管后来苏醒过来,但回家后竟一病不起,不久就一命呜呼。

在古代,未婚先孕不行,结婚后怀孕的女性也不会被格外珍惜和重视。不是母凭子贵吗?古代不是重视生育吗?要明确的一点是,重视不代表就会高看。孕妇不会因为肚子里有孩子就能和一般男性平起平坐。实际上,古人将分娩生孩子这一行为归于禁忌范畴,即被视为神圣的对立面而加以禁忌。

再拿产血来说,古人觉得,它是“女性潜在能力的标志,而依照中国的民间生物学,它又是婴孩骨肉的根源。所以这种血既肮脏又强大”。看到这句话,大家会做何感想?即便到现在,孕妇有时候也会“被人歧视”。

闻一多先生在《匡斋尺牍》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耐人思考的话:“一个女人是在为种族传递并繁衍生机的功能上而存在的,如果她不能证实这功能,就得被她的侪类贱视,被她的男人诅咒以致驱逐。而尤其令人感叹的是,据说还得遭神——祖宗的谴责。”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古时候的女性就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她们身上所承担的生养孩子的责任有多么艰巨,她们要承受的压力就有多大。

古代的医疗条件很差,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古代的婴儿死亡率很高。但古代又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子子孙孙无穷尽”,所以为了扩大自己的家族势力,女性难免要不断地生孩子。根据专业学者对宋朝女性生育状况的研究,宋朝的已婚女性中,不少人一生可能会怀孕不少于十次。而这其中又免不了意外妊娠、高龄妊娠以及妊娠期生病等情况,这对女性而言,有时根本就是拿性命在搏。

西汉时期,霍光的夫人就曾经说过:“妇人免(娩)乳,大故,十死一生。”免乳就是生孩子,大故的意思是特别凶险,凶险到什么程度?十死一生。所以在古代,生孩子不仅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危险的事,女性生孩子的过程就和从鬼门关走一趟差不多。

此外,古代女性生育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大众对妇科医学的认知。

比如在宋朝,虽然医生对妇科的认识比之前更为深入和深刻,但是诸如“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严重阻碍了妇科医学的发展。所以当时的接生工作都是由女性来完成,而这些“接生婆”大多并没有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和训练,也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在孕妇生产的过程当中,她们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来进行操作,难免会导致产妇和胎儿死亡的悲剧。

另外,由于巫术思想的存在,很多人相信,女性在生产的过程中,既有神明的保佑,同时又有很多邪魔鬼怪乘虚而入,意欲谋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们会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只不过这种保护措施恐怕起的更多的是反作用。比如产图。

古代女性在怀孕之后,必须通过一些象征性的手段来保护自身和婴儿。产图就具有这种用途。

什么是产图?产图就是生孩子用到的图,是指导孕妇产前的行为规范,以保证将来顺利分娩,母子平安。根据史书记载,最迟到唐朝,已经有了包括分娩在内的统一产图;最迟到宋朝,产图已被贴在产房内,并被严格遵从。

产图中蕴含了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和巫术等思想文化内容。

一般来说,产图上是一年12个月份中产妇的行为范式,包括宜忌方位、八卦、天干地支、神煞等。孕妇在生孩子时,要按照产图上的方位生产,不能犯了禁忌;此外还要顺应四时、五行禁忌。一旦触犯了这些条例,孕妇很容易难产。

而之所以会有这种比较迷信的观念,主要原因在于古人一度认为女性分娩很危险。这个“危险”并非是孕妇会出现不测,而是对他人不利。古人认为女性生孩子会给其他家庭成员带来一些污秽的东西,会有不好的影响。比如,如果碰到产血,人们会遭遇不测。这么一来,产妇自然成了“不洁的媒介”,被认为是“最危险的禁忌人”。因此产妇生孩子必须在一个严格隔绝的地方进行,还要对超自然的世界敬畏,不可大意。

古代生育:妇人娩乳,十死一生 - 图2

▲关于阴历前两个月的分娩方位图。第一个月(上图)吉利的分娩方位是朝南,胎儿胎盘埋于北面。其他的符号分别代表“天狗”“雷公”和“白虎”星的位置。来自宋代朱端章撰《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古代生育:妇人娩乳,十死一生 - 图3

▲《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对“入月安产图”及“体玄子借地法”的记载,对其中宜忌及如何消灾辟邪进行了详细说明。

通常,生孩子的地点要经过选择,不能随意。不同的朝代要求也不一样。东汉王充在《论衡·四讳篇》中记载,秦汉时期,产房一般设在“舍丘墓”“庐道畔”,就是在坟墓和道路旁边搭一座草棚,作为临时产房。产房里很简陋,地上铺一层稻草、麦秸即可——古代叫“坐草”“落草”。铺草时还要念诵咒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产房挪到了家中。这一改变并非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而是和南齐皇帝萧宝卷有关。萧宝卷喜欢出宫闲逛,但又不想被百姓看到,所以出行前就派人把路边的人赶走,这样产妇就只能在家里生孩子了。

《南史·齐本纪下》中记载了萧宝卷所做的一件残忍至极的事情:有一天,一名孕妇因为没有离开路边的产房,引起萧宝卷的好奇,他竟然命人“剖腹看男女”,听着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古代女性生育跟巫术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比如有一种很特别的巫术,专门用在产妇难产时,俗名叫“开缝”。怎么操作呢?接生婆会当着产妇的面,把屋子里能打开的东西都打开一条缝,比如柜子、抽屉、门等,其实是对产妇开骨缝的一种模仿,以此希望产妇的产道尽快打开,让孩子快点生出来。同时,接生婆嘴里还要念唱词,像“锁头锁头开,抽屉抽屉开。门开柜子开,大胖小子生下来”等。不过,这种唱词最多只能起到心理暗示的效果,恐怕没太大作用。

女性成功生出孩子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要处理:胎盘。古人认为胎盘很神秘,必须通过一定的仪式来处理掉,这在整个人类文化中都很普遍。在处理胎盘的方式上,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蒙古族女性生完孩子后,她们会把胎盘埋在房门后的柱子下,寓意孩子长大以后能“成家立业”;傣族则认为胎盘代表小孩,能替代婴儿的死,所以他们会把胎盘放在竹筒内,埋在自家竹楼下或者森林中,这样小孩会无病无痛地健康成长;土家族的人会在产妇生完孩子后,让长辈把胎盘放在祖传的坛子里,然后用石灰封好,埋在离家较远的山上——如果生的是男孩,就朝山的阳面,也就是朝南,如果生的是女孩则相反。

除了这些规范和禁忌以外,还有其他名目和方式,用来保证孕妇在生孩子的时候避免冲犯了神灵,以免造成孩子夭折或带来其他不吉利的预兆。比如产妇要穿什么样的衣服,睡觉时朝哪个方向……

问题来了:如果产妇还没生出孩子就死了,古人又会如何,惋惜和同情?可能有,但也不一定。比如在宋朝,民间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沉沦幽趣,永无出期”的后果,所以他们会剖腹取子,再把死胎扔掉——以免除后患,影响别人。

古代生育:妇人娩乳,十死一生 - 图4

清刻本《种子秘诀真传》中描绘的胎儿形成过程。

对产妇来说,难产是另一件更危险的事情,这时候人们会选择催生。

通常认为催生是从宋朝开始流行起来的。在此之前,唐朝也有关于催生药的记载,如唐朝末年的《经效产宝》中说难产应该“内宜用药,外宜用法,盖多门救疗,以取其安”,《妇人大全良方》中则记载有“催生丹”“定心汤”等专门治疗难产的药。

除了药物催生,古人还相信画符能催生,比如将催生符贴在产房,或者让产妇握着,据说能免灾消难。这当然没有科学根据,不过从心理学上分析,或许有一定帮助。

古代人用什么药物催生?孙思邈在《千金药方》里面说:“宜服滑胎药,入月即服。”他在书中所列的滑胎药有“丹参膏令滑而易产房”“蒸大黄丸令易产方”“保生丸”等。这些药方少的只有3味药材,多的则有12味药材,常用的有丹参、当归、甘草、阿胶、车前子等。有帮助吗?很大的可能是没什么效用,因为这些药方多是从道家、神仙补养术中得来的,用来帮产妇进行调理和补益可能还有戏,但并不能催生。

到了宋朝,催生药丰富起来,有“催生丹”“催生如神散”“催生万金不传遇仙丹”“催生神效散”等。在这些药方中,有一个很常用的,就是兔脑,而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兔脑确实能帮助催生。比如,宋代著名医药学家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介绍了催生丹的制作方法:

兔头一个,腊月内取头中髓,涂于净纸上,令风吹干。通明乳香二两,碎入前干兔髓同研。来日是腊,今日先研,俟夜星宿下,安插孑上,时果,香茶同一处排定,须是洁净,斋戒,焚香,望北帝张告云:“大道弟子某,修合救世上难生妇人药,愿降威灵,佑助此药,速令生产。”祷告再拜,用纸帖同露之,更烧香。至来日,未出时,以猪肉和丸如鸡头大,用纸袋盛贮,透风悬。每服一丸,醋汤下。良久未产,更用冷酒下一丸,即产。此神仙方,绝验。

古人之所以会选择兔子来做催产药,不是因为他们知道兔脑中有催产素,而是认为兔子的生殖力强。至于中间的斋戒、沐浴、祷告以及日子的选择,又和道教这一宗教信仰在民间的植根脱不了关系。再比如:取水银、腻粉各一分,“以兔脑研为圆,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温水下五圆”;或者“将虎头骨、兔头烧灰各取半两,捣细研为散,以热酒调下一钱,便生”。除了兔脑,兔血、兔皮毛、兔毫笔也可以拿来催生。

除了兔子以外,还有用朱砂、滑石、蛇皮催生的,《本草纲目》还记载着用“生龟”“海马”“马衔铁”“铜镜鼻”等东西催产的。生龟、海马大家都知道,那马衔铁、铜镜鼻又是什么呢?这要提到古人另一个特别的信仰——“临月佩之”“手握之便生”。意思是说,产妇快生的时候,把这些东西佩戴在身上或用手拿着,有助于生产,或有宜男(易生男孩)的效果——带有很强的巫术色彩,比如有些医学书上说“取马衔一枚,觉痛,即令产妇左手把之,甚效”。

除了前面提到的,古代的催生手段还有很多,可谓丰富又有趣。比如利用书字、吞符、念咒、催生符等手段来帮助催生的。

古代生育:妇人娩乳,十死一生 - 图5

▲宋代《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所记载的催生丹,一样用到了兔脑。

古代生育:妇人娩乳,十死一生 - 图6

▲铜镜鼻、马衔铁有助催生的观念,带有很强的巫术色彩。

拿书字来说,可以用单个字,也可以用短句,通常写在纸上、莲叶上、剖开的桃仁上等。拿桃仁来说,在一片上写“可”,另一片上写“出”,然后把它们合在一起,让孕妇吞下;或者在一片莲叶上写“作人子”,然后让孕妇吞下去。

不过古代民间的这些催生方法大多属于原始交感臆想,都有巫术的成分,还有道教等宗教思想的渗入。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曾说:“……(中国)药物学和医学,皆滥觞于道教。”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好在后来的医生醒悟了,对之前的一些荒唐催产方法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意识到那些巫术催生法根本没用。比如明朝的吴昆在《医方考》中就曾明确表达:“生,不必催也。催之,则宋人之揠苗耳。非惟无益,而又害之矣……平时失于将理,至于临产艰难,频以杂药催之,皆惑也。”认为催生犹如揠苗一样,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有害。现在看来,不失理性,而又有先见之明。

法国哲学家、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她那本闻名世界的著作《第二性》中,曾写下这句非常著名的话:“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这句话一针见血地对女性所处的地位进行了哲学性的剖析和思考。不论中外,历史上的女性一直处于“第二性”的位置,隶属于男性,被认为是低一等的。女性的身心特征和生理困境不但受到大众的歪曲和丑化,甚至还被视作污秽。

而在中国古代(现代亦不乏有这种情况),女性从生下来就被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文化压迫:传统观念要女性“卑弱”“顺从”“柔弱”,成为男性的“附庸”,继而使其慢慢失去了自我。

那么,男性为什么会污名化女性呢?根据心理学专家的观点,这缘于男性深层次的恐惧感和焦虑感。此外还有一点,就是男性对女性的性欲、月经、妊娠感到不可理解,随之产生了恐惧心理。为了把这种恐惧合理化,男性就“栽赃”到女性身上。这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变相的颜面问题。真应了那句:世上最肮脏的,莫过于自尊心。

古时的孕妇还讲究饮食禁忌,不遵守的话会影响肚中胎儿的健康。而这些主要是一些原始的饮食俗信原则,即相信食物的某类自然属性,如外形、特质等会传染给吃的人,实际上它们彼此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儿在胎,日月未满,阴阳未备……饮食居处,皆有禁忌。妊娠食羊肝令子多厄……食山羊肉令子多病……食驴马肉延月……食兔肉犬肉令子无音声并缺唇……”孕妇吃羊肝不行,会让孩子多磨难;吃山羊肉,孩子会经常生病;吃驴肉、马肉,孕期会延长;吃兔肉、狗肉会让孩子哑巴,变成兔唇。

此外吃鸡、鲤鱼、鳖肉也不可以。《饮膳正要》《普济方》等书中也有相似的说法。

此外,民间还认为,孕妇不能吃茴香,因为茴香“收敛”,容易导致“回奶”,有奶无乳,不利于抚育后代;不能吃公鸡,否则孩子出生后夜里会经常哭哭啼啼;不能吃生姜,不然孩子容易六指;不能吃螃蟹,不然孩子容易流口水;不能吃鸭子,不然孩子会生“摇头病”……如此种种,叫人不知所措,但你可能想不到,这些禁忌的信众在民间大有人在。

古代生育:妇人娩乳,十死一生 - 图7

《饮膳正要》里的孕妇生子禁忌,与《备急千金要方》中所说大抵相同。